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


1991城市
35.6% 17.1%
8.1% 3% 4.1%
1991农村
13.9% 5.4% 1.2%
• 治疗现状
“三不”
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和不爱用药的 特点
.
高血压的水平与分类
.
2010血压水平的分类和定义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正常高值
< 120 和 120 – 139 和/或
我国城乡居民十大死亡原因 (2005年)
250 202006.78 150
111.01 100 95.77
50
190.32
112.6 77.72
0
城市
农村
心脑合计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疾病 损伤及重度 内分泌免疫 消化系病 泌尿生殖病 精神病 神经系病 新生儿病 肺结核
常见的心血管病
• 高血压病 Hypertension, or high blood
pressure
•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高血压病
Hypertension
.
问题一:什么是高血压?
.
•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 为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 因素的的综合征。
高血压的临床类型 Types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95% primary hypertension 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
15
13.58
12.3
9.4
10
7.73 7.5
5.11
5
0 1959 1979 1991 2002
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高血压患病率
高血压是患病率最高的临床综合征之一
70 收缩压≥140mmHg 60 舒张压≥90mmHg
50
40
64
65
54 44
30 20 10 4
0 18-29
心肌肥厚并心肌梗死
6、大血管损害

问题: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 心肌肥厚、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大血管 病变等。
高血压的诊断 Diagnosis
.
诊断
• 至少两次不是同一时间测量的血压 均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末服药 •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 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 老年人的假性高血压
11 30-39
21 40-49
50-59
60-69
70-79 80+
年龄(年)
发病率 高
三低”
知晓率

服药率

血压控制率

患病率 知晓率 服药率 控制率
2000美国
70% 59% 34%
2002 27.2% 44.7% 28.2%
1991 11.9% 27% 12%
< 80 80 - 89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 159 和/或 160 – 179 和/或 ≥ 180 和/或 ≥ 140 或
90 - 99 100 - 109 ≥ 110 < 90
高血压的产生原因
Causes
.
病因 Causes
•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清楚 • 目前认为可能是存在一定的遗传易
检查: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
3、脑血管病
中风
stroke
血压升高 高血压
中风
血压降低
脑出血
最常见死因
脑血栓形成
Chroni4c、kid肾ne损y 害
diseas
高血压
血压升高
肾脏缺血
肾脏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死亡
肾损害
5、心脏损害
高血压
heart attacks
心室负荷加重
心肌肥厚与扩大
心力衰竭
多无明显症状,常于偶 尔体格检查时发现或发 生并发症时才发现
临床表现
• 一.症状:Symptoms
头昏、头痛、头晕、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健忘、 易怒、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定成比例
• 二. 体征
血压升高
特殊类型: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 DBP≥130mmHg
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 肾损害进展迅速,常死于肾功能衰 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风险分层的危险因素
q 高血压(1-3级) q 男性>55岁;女性>65岁 q 吸烟 q 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 q 血脂异常: TC5.7mmol/L(220mg/dl)
或LDL-C>3.3mmol/L(130mg/dl) 或HDL-C<1.0mmol/L(40mg/dl) q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q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 (BMI28kg/m2) q 高同型半胱氨酸≥10 umol/L
问题四、高血压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Complications
心力衰竭
左心室肥厚
心房颤动
心肌梗死
主动脉夹层 痴呆
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 冠心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缺血性 脑卒中
子痫
脑出血
1、高血压危象
有诱因,血压急剧 上升,头痛、烦躁、眩 晕、恶心、呕吐、心悸 气促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
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2、吐高、血压烦脑燥病 不 安、视力障碍、抽搐、意识模糊、甚 至昏迷。
发病机制
病理
• 早期主要是全身小动脉痉挛 • 后期:血管中层增厚、管壁纤维化、
管腔狭窄
病 理—— 晚 期 Later Stage
靶器官受累
眼睛
血脂、血糖; 血管造影
血管

尿常规、BUN、Cr、 尿蛋白、GFR


TCD CT、MRI
六、临床表现
㈠一般表现 • 多见于中老年人 •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感性(40%),加上多种后天环境因 素(60%)的相互作用,使正常血压 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超重 being overweight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 长期超量饮酒
缺乏体力活动 长期精神紧张
20
• 一.血压的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 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 三.肾性水钠潴留 •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五.细胞离子转运异常 • 六.胰岛素抵抗 • 七.内皮功能异常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用于风险分层的靶器官损害
secondary hypertension
5%-10%
问题二、血压达到多少才能诊断为
高血压?
.
WHO/ISH标准
• 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即能诊断为 高血压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全国每年新增高血压1000万人)
20
现患率 标化现患率
17.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