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水中毒
❖ 病因:⒈肾衰时不能有效排出多余水分;⒉因休克、心 功能不全等使ADH分泌过多;⒊大量摄入不含电解质的 液体或静脉补充水分过多。
❖ 特点:水潴留、血浆渗透压下降、循环血量增多。
❖ 病理生理变化:⒈ 细胞外液增多;⒉血清钠降低;⒊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而向细胞内转移;⒋细胞外液增多 抑制醛固酮分泌,尿排钠增加。
❖ 特点:⒈水与钠等比例丧失;⒉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 透压正常。
❖ 病理生理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促 进远曲小管对水、钠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恢复。
❖ 临床表现: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少 尿,但不口渴。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 治疗原则:减少水和钠的继续丧失,积极补液。
低渗性缺水
❖ 临床表现:⒈急性水中毒:因脑细胞肿胀和脑组织水肿 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发生脑疝⒉慢性水中毒:体重 增加、软弱无力、呕吐、嗜睡、泪液和唾液增多等。
❖ 治疗原则:限制水分摄入,严重时静脉输注高渗盐水, 可酌情使用渗透性利尿剂。
钾代谢紊乱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 病因:⒈钾摄入不足;⒉钾丧失增加; ⒊K+向细胞内转移。
❖ 临床表现:轻度——缺水量占体重的2%-4%,主要症状口渴; 中度——缺水量占体重的4%-6%,极度口渴,乏力,尿量减 少,尿比重增高;重度——缺水量大于体重的6%,意识改变, 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等。
❖ 治疗原则:尽早去除病因,鼓励病人饮水及静脉补充非电解质 溶液,注意血清钠的变化。
需补水量(mmol)=[正常血钠值(mmol/L)—测得血钠值 (mmol/L)]×体重(kg)×4+2000ml生理需要量
❖ 特点:血清钾低于3.5mmol/L。 ❖ 临床表现:⒈肌无力;⒉消化功能障碍;
⒊心功能异常:心电图可出现T波降低, 增宽、双相或倒置,ST段降低,QT间 期延长和U波;⒋代谢性碱中毒。 ❖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有计划地补钾。
低钾血症时的补钾原则
❖ 口服补钾 ❖ 静脉补钾:稀释后静脉滴注,禁止静
❖ 病因:⒈消化液持续性丧失;⒉大面积创面的慢性渗液;⒊排钠过多; ⒋钠补充不足。
❖ 特点:水钠同时丧失,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低渗状态。
❖ 病理生理变化:细胞外液低渗→ADH分泌减少→排尿增加→细胞外 液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ADH分泌增加→ 水、钠重吸收增加、少尿。严重时发生休克。
脉推注。 ❖ 见尿补钾原则 ❖ 补钾量依血清钾水平 ❖ 补钾时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 ❖ 补液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h。
高钾血症
❖ 病因:⒈肾功能减退和应用抑制排钾的利尿剂;⒉分 解代谢增强,细胞内钾离子外移;⒊静脉补钾过量、 过速。
❖ 特点:血钾大于5.5mmol/L。
❖ 临床表现:神志淡漠、感觉。心电图可 表现为:早期T波高尖,QT间期延长,继而QRS波增 宽,PR间期延长。
钾平衡的调节: 体内钾过剩时,尿排钾增加。 体内钾不足时,尿排钾不减少。
体液渗透压的调节
细胞外液 渗透压↑
下丘脑
抑制
口渴中枢
渗透压感受器
饮水↑
细胞外液容量↑ 渗透压↓ 动脉压↑
ADH分泌↑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减少
血液容量的调节
循环血量↓ 肾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生成↑
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 治疗:⒈治疗原发病,改善肾功能;⒉停止含钾药物, 限制含钾食物;⒊抗心律失常;⒋降低血钾浓度。
钙代谢紊乱
低钙血症 高钙血症
低钙血症
❖ 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胰腺 及小肠瘘、甲状旁腺受损、降钙素分泌亢进、 维生素D缺乏、高磷酸血症等。
❖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静脉输注高渗盐水或含盐溶液。
需补钠量(mmol)=[正常血钠值(mmol/L)—测得血钠值 (mmol/L)]×体重(kg)×0.6(女性0.5)
高渗性缺水
❖ 病因:⒈摄入水分不足;⒉水分丧失过多。
❖ 特点:水钠同时丧失,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高渗状态。
❖ 病理生理变化:⒈ 细胞内液外移;⒉刺激口渴中枢;⒊ ADH 分泌增多→排尿减少;⒋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血容量减少→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ADH分泌增加→ 水、钠 重吸收增加、少尿。
电解质
细胞内液: K+、Mg2+、HPO42-、蛋白质
体液平衡的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 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渗透压的调节 血液容量的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
水的来源:饮水、食物水、代谢水。 水的排出途径:消化道、皮肤、呼 吸道和肾。
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钠平衡的调节: 体内钠过剩时,尿排钠增加。 体内钠不足时,尿排钠减少。
抑 制
肾远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循环血量↑
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
血液PH正常值是7.35-7.45。 体液的缓冲系统 肺脏的调节 肾脏的调节
血浆内的缓冲系统
H2CO3 H2PO4—
HPr
HCO3— + H+ HPO42— + H+
Pr— + H+
肺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主要通过PCO2的变化对呼吸中枢的 刺激来改变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Na+-H+交换 HCO3—重吸收 分泌NH4+ 排泌有机酸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衡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钾代谢紊乱 钙代谢异常 镁代谢异常 磷代谢异常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等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水中毒
等渗性缺水
❖ 病因:⒈消化液急性丧失;⒉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或 大量体液丧失于体外。
❖ 临床表现:轻度——血清钠130mmol/L左右,疲乏、头晕、软弱无力, 口渴不明显,尿钠减少;中度——血清钠120mmol/L左右,伴恶心、 呕吐,视物不清,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小,尿量减少,尿中几乎 不含钠、氯;重度——血清钠低于110mmol/L,意识改变,肌痉挛, 出现病理体征,常伴休克。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 概 述
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平衡及调节 酸碱平衡及调节
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0-60%,婴幼儿可达
70-80%。
组成 第细一胞间外隙液:细胞内液
第二间隙:组织间液和血浆 细 第三胞间内隙液:体内各腔隙中的细胞外液
主要成分 水
细胞外液:Na+、Cl-、HCO3-、蛋白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