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竞争态势分析:类型、内容及方法述评作者:王兴旺来源:《现代情报》2017年第11期〔摘要〕概述了专利竞争态势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将专利竞争态势分为全局性态势和竞争者态势两大类型,分别从总体发展趋势、区域竞争态势、技术竞争态势、竞争者构成等全局性态势分析方面,竞争者技术特点、竞争者地区分布、竞争者竞争实力和地位、竞争者关联性等竞争者态势分析方面,梳理和介绍了专利竞争态势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评价,对我国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专利分析;竞争态势;竞争者;类型;内容;方法;述评;综述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11.027〔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11-0171-07Patent Competition Situation Analysis:Type,Content,Method——Review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ChinaWang Xingwang(Library,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object and content of patent competition situation analysis,and divided the patent competition situation into two kinds of global situation and the competitor's situation.The overall situation analysis included general development trend,regional competition situation,technology competition situation,and competitor members.The competitor's situation analysis included competitor's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competitor's regional distribution,competitor's competitive strength and status,and competitor's relationship.According to these aspects,the specific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patent competition situation analysis were summarized and introduced,the methods were reviewed,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Key words〕patent analysis;competition situation;competitor;type;content;method;review;summary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聚技术、经济、法律属性于一身的专利,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是专利竞争的愈发激烈。
掌握专利竞争态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其产业和经济,对于一家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寻求更大的发展,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国内外学术界同样非常重视开展专利竞争态势分析研究工作,已形成了诸多分析方法,并已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实际应用。
本文拟对专利竞争态势分析的类型、内容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述,并对我国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和论述。
1 专利竞争态势概述专利的技术属性是其核心特征,因此专利竞争主要反映的是技术上的竞争,分析专利的竞争态势主要是针对专利的技术属性,也有少数情况需要结合专利的法律和经济属性进行分析。
分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某领域的专利时间、空间、人员及技术内容等信息进行挖掘,以获知该领域的整体竞争状态和形势;另一种是对某社会组织或个体的专利时间、空间及技术内容等信息进行揭示,以判断和评价该社会组织或个体的竞争实力和地位等。
因此,可以把专利竞争态势大致分为两大类:全局性态势和竞争者态势,每大类又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小类,如图1所示。
这两大类及其小类既是专利竞争态势分析的基本类型,也是主要的分析内容,围绕着不同的分析内容又有不同的分析方法。
2 全局性态势分析全局性态势分析是指针对某技术领域或地区全部专利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掌握整体性态势,主要包括总体发展趋势、区域竞争态势、技术竞争态势、竞争者构成等方面。
2.1 总体发展趋势专利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最为常见的分析类型,一般可以通过两种分析方式进行揭示:专利时间分析和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2.1.1 专利时间分析专利时间分析是最基本的专利分析形式,通常是利用“专利申请日”按照年份进行专利数量统计,从而了解专利技术总体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一项专利会有3个关键的节点日期:专利申请日、专利公开日、专利授权日。
“专利申请日”往往就是申请人取得研发成果的时间,它比较及时地反映了专利技术的产生状态,所以专利时间分析所说的时间通常为专利申请时间。
“专利公开日”是专利局公开一项专利的日期,它一般会比专利申请日晚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是否分析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专利授权日”一般不能直接获取,它涉及到的是专利法律状态,所以一般不直接分析专利授权日,而是分析专利法律状态。
对于国际申请的专利,还会有优先权日,优先权日可以看作是原始专利的申请日,对于国际专利分析经常需要使用优先权日。
从国内的相关研究情况来看,专利时间分析使用得比较普遍,但往往未明确说明分析的时间是专利申请日、公开日、授权日或优先权日中的哪一个。
根据分析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针对分析的专利时间也不同,因此也需要在研究或实践中予以明确说明。
2.1.2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专利技术在理论上遵循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生命周期变化,通过测算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专利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测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线图法曲线图法是通过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参与企业数量与时间序列之间的变化来推算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
曲线图法简单直观,所以在我国使用的比较普遍,较早介绍、使用该方法的是2000年初的苏新宁[1]、刘平[2]等团队,直到现在使用者仍较多,如孔庆杰[3]、袁晓东[4]、黄裕荣[5]等团队。
曲线图法的缺陷是比较抽象、测算的精确性不高,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到这个缺陷。
2)专利指标测算法专利指标测算法是通过计算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指数、技术衰老系数和新技术特征系数的值来测算专利技术生命周期[1]。
它是根据专利类型的变化来进行测算,技术所处的阶段不同,专利申请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在技术发展期,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且增长较快;在技术成熟期,发明专利逐渐减少,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为主;当技术进入衰退期,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都明显减少而代之为较多的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指标测算法的合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我国运用的也不多,较早介绍该方法的是苏新宁团队[1],后来陆续有一些应用出现,如段江涛团队[6]采用这些专利指标分析了电解铝技术的生命周期。
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即运用一些数学模型来推算技术生命周期。
较为常用的数学模型是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适合具有明显、快速成长率的技术生命周期预测,Gompertz 模型适合技术成熟老化模式的预测[2]。
数学模型法相对计算复杂,但准确性也相对较高,因此,要更为准确地分析或预测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数学模型法更为适合。
数学模型法在我国使用的较少,较早介绍该方法的是刘平团队[2],之后偶尔有一些应用出现,如刘洁团队[7]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全球透明质酸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
2.2 区域竞争态势专利的区域竞争态势主要是通过分析专利的地域属性来进行揭示,通常是按专利申请人或专利优先权国别/地区,统计分析其专利数量(申请量或授权量)或质量,研究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状况及其在各个技术领域所处的竞争地位等。
2.2.1 专利数量统计分析通过统计不同地域的专利数量来进行区域竞争态势分析,是最简单易行、也是使用最多的专利分析手段,主要用于竞争区域的识别,并结合专利时间或技术类别进行主要竞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发展趋势或重点技术分布分析等。
专利地域可以是专利申请人所属国家/地区,或专利优先权国家/地区。
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专利地域(国别/地区)的专利数量统计分析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1)世界各国和地区在某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统计:此项统计可以看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某技术领域的研发力量。
由于目前PCT国际申请发展非常迅速,专利族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专利数量统计时不只是统计专利权人的国家/地区,有时需要统计专利优先权国家/地区,或者统计专利族数量而非专利数量。
2)世界各国和地区在某国或专利组织被授权的专利数量:此项统计可以看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某国或某区域范围内的专利布局战略和技术实力;此项统计既可以是所有领域的专利数量,也可以就某一个或多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
3)国内各地区申请的专利数量:专利的国内地域分析一般是以国内的行政省份和直辖市为计数单位,分析国内专利在各地区的分布状况。
以上各种统计的时间跨度可以是某一年或几年,也可以是所有年份,这需要视具体的分析目的而定。
如果是统计所有年份,则还可以针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专利时间分析,以揭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趋势等;也可以针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类别(IPC等)分析,以揭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及重点技术领域。
就国内的相关研究而言,多数是通过专利数量统计来进行专利的区域竞争态势分析,且较多是针对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人所属国家/地区来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有时需要针对专利授权量、专利族、专利优先权国家/地区等情况进行分析。
同时,可以针对PCT专利进行分析,以掌握某专利技术领域的全球布局和竞争情况,这方面的国内研究也有一些[8-12]。
2.2.2 区域竞争分析指标除了通过专利数量统计直接进行区域竞争态势分析,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还通过专利数量和质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出一些可以揭示专利区域竞争态势的分析指标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