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1No.1借鉴与比较摘要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流派,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她在小说形式和技巧上不倦的探索和创新,形成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
伍尔夫在艺术技巧探索上的杰出贡献,使意识流小说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对20世纪的小说创作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伍尔夫意识流小说艺术技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作为20世纪西方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流派之一,意识流小说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社会意识的产物,是现代心理学和现代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
“意识流”的概念由詹姆斯首次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
由于意识流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在意识的把握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主要通过描述人的意识流动来组织故事,所以其故事情节的安排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有时甚至故意打破正常的时空顺序。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所有流派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流派。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世界上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与詹姆斯·乔伊斯、威廉·福克纳齐名。
她被广泛地赞誉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创者以及英国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的一个主要人物。
因此,直至今天,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一直是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二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一位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是英国20世纪文学中开创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形式与结构,以时间与意识为中心,将一段飘忽不定的意识流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发掘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展示现代人纷乱复杂的心态及生存处境。
在小说的创作技法上她能够娴熟地运用意识流技巧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思想,来刻画不同的人物的生动形象,从而来建构小说的独特意境,并赋予小说以深刻的内涵和突出的意义。
在伍尔夫的一生中,她共写了八部长篇小说以及无数的短篇小说,她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相反,她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
她善于捕捉感觉、意识、一瞬间的心情变化,善于用意识流的手法、交响乐乐章式的结构、雅洁的文字、诗话趋势的写法,因此,她既是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释者,又是美学的倡导者。
伍尔夫对文学最大的贡献是她对意识流这一叙述技巧的发展。
她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之中,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风格书写了现代人生存中的种种困惑,并在创作中融入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写作技巧。
伍尔夫通过新颖、独特、智巧的创作技法,成功地让读者看到了人物意识深处所散发的光芒。
因为她为意识流小说的发展做出的卓越的贡献,她被赞誉为意识流小说大师,并对其后各个新小说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色在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技巧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象征以及旁白等。
本文将以《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三部意识流小说为主,对其艺术创作技巧加以分析,进而展示伍尔夫在意识流小说领域的辉煌成就。
1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中最主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表现人物意识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技巧。
“内心独白”即无声的语言意识。
在内心独白的运用过程中,作者退居幕后,作品中的人物以独白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意识,无所顾忌地袒露自己的内心活动,这时我们听不到作者的声音,读者不需要任何媒介便可直接进入人的思想深处,接触他的心理现实,仿佛直接进入人物的灵魂。
内心独白按其具体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的方法是由伍尔夫创造的。
它是一个使用第三人称描述人物意识活动的方法。
写作时小说家采取一种“半介入”的状态,所谓“半介入”,即小说家不完全沉入人物的意识之中,而是在人物意识和读者之间起着某种现场向导的作用。
这时人物表现的意识活动较为连贯,读者阅读时,易于把握人物意识与现实的联系。
在《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里,间接内心独白的非传统表达手段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它的出现又分几种不同的形式。
而伍尔夫更惯常使用的是间接的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较为连贯,读者易于把握其意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这种间接的内心独白在《达洛卫夫人》中使用得非常频繁:“现在,她不愿再去谈论世界上的人谁长,谁短。
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幼稚,同时又是难以形容的老迈。
她像一把尖刀插到一切事物的里面,而同时又置身外面,冷眼旁观。
她内心总是感到哪怕再活一天都是非常危险的。
这并非因为她认为自己聪明,比一般人有什么了不起。
”在这里,伍尔夫这种叙述方式是相对的客观化,她本人偶尔也在书中插话,但她不是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身份来发言,而是以一个疑惑的不确定人的身份来插话。
同时伍尔夫通过对这种第三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使人物之间的意识经常穿插转换,相互交织,以实现人物意识活动的灵活转换。
2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用以揭示人物的意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常用手法,往往不作任何解释或说明,而是让各种念头随意结合,自由地闪现在人物的头脑中。
自由联想是意识流作家描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技巧车晓睿郝莲欣062借鉴与比较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1No.1述人物内心活动的主要手段。
它是不掺任何外部杂质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原始状态的意识流中的自由联想,作家充分发挥无限的想象、联想,哪怕它是混乱的,晦涩的,反逻辑的,甚至是非理性的。
自由联想是相对广泛地揭示意识活动的最佳方法,所以它得到了意识流小说家们的青睐。
意识流小说家自然也运用了这一方法来刻画人物意识活动的上述特征。
自由联想的方法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意识流小说里面。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里,自由联想的例子随处可见。
在《到灯塔去》第一部第五章中,伍尔夫描述的外部事件非常简单:拉姆齐夫人给儿子詹姆斯量袜子。
在量袜子的过程中,拉姆齐夫人望见威廉·班克斯和莉丽经过窗前,抬头看见了房间和椅子,又对詹姆斯发出了警告。
这些客观存在都激发了拉姆齐夫人的内心活动,使得她浮想联翩。
这些自由联想看似杂乱无章,但仔细阅读便可以找出引发它们的条件。
比如拉姆齐夫人对莉丽眼睛的联想,对莉丽应当和威廉结婚的联想,都是看到他们两人经过窗前而引发的;对于房间状况、房租、书籍、女仆的联想是抬头看见了房间而引发的;从她发现袜子太短的沮丧表情,过渡到她回忆威廉·班克斯如何称赞自己的美丽,这一切都显得非常真实自然,水到渠成。
3时间、空间的蒙太奇蒙太奇原本为建筑学术语,其含义为构成、组装,在20世纪初被运用于现代电影艺术,指把不同时间或地点的各种镜头进行剪辑、组合、穿插、并置或叠化,以表达主题的流动性。
蒙太奇手法不仅适用于电影艺术,也经常被其他艺术形式加以借鉴,它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因为电影蒙太奇在创作中以影像或形象进行思维,呈现出一连串不断流动着的形象画面,与人类思维规律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因此,借鉴蒙太奇进行创作更有利于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表现人物的内心生活。
伍尔夫对小说的新潮动向和尖端技巧极其敏感,她成功地借用蒙太奇手法来揭示人物的意识活动,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小说艺术的演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伍尔夫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主观与客观的界限,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常用的时间顺序,采用把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打乱、颠倒、相互渗透的技巧。
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极力重视时间的处理,她认为要显示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钟表时间是永远不够需要的,必须大力使用心理时间,让过去、现在、未来交搭在一起。
她可以将30年的沧桑融为一日,也可以让一夜延伸为数十年,这种手法的运用在《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中极为成功。
如《达洛卫夫人》中作者冲出传统做法,将所有情节压缩在女主人公生活的一天之内,而空间上只用了伦敦一个地点,但在组织情节时却将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相交融,通过钟表时间的一天来表现人物心理时间的一生。
小说中达洛卫夫人和史密斯生活在同一股时间流中,并且同时受到了物理时间的影响和冲击,尽管两人互不相干,但城市上空回荡的钟声在他们心中同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每一时刻的钟声又反映了同一时刻内不同人物对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可以说代表物理时间的时钟为人物意识转换提供了媒介和过渡,使文章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心理时间上来。
作者这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仅使文章结构严密,而且也使行文更为流畅优美。
4象征意象伍尔夫最具独创性的作品是1931年完成的《海浪》。
整部小说由六个人在从童年到老年的人生不同阶段上的独白组成,充满了印象、感觉、情绪和思想。
六个人物的六股意识流,象征着人类的六种人生经验。
小说以日出、日中、日落来象征人生的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人生的不同阶段。
海浪的流动象征意识的流动也象征生命的律动,表达了人物对生命与死亡的沉思。
海浪的象征表现了人类成长过程中的起伏,生命从幼稚到死亡,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贯穿了人类生命的全过程。
在《到灯塔去》中,灯塔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灯塔既是实物,又是象征;灯塔可以是奇幻的、浪漫的楼台,也可以是光秃秃的现实。
灯塔的象征表现出人只要有追求,就可以战胜时间和死亡而赢得最后的胜利,是指引人们完成心灵追求的象征。
在《达洛卫夫人》中,就连达洛卫夫人也是一种象征,当一个年轻的姑娘最终无可挽回地变成达洛卫夫人这个符号时,生命也就成为空虚。
所以,象征的使用在伍尔夫的笔下有双重意义,既是结构方式,也是认识的启迪,象征的巧妙地运用加强了小说寓意的深度。
伍尔夫在意识流小说理论和创作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正如法国作家莫洛亚所说:“她无疑想发现一种新的技巧,好让小说家有可能非常真实地把内在的现实描绘出来:她所关心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清晰、更新颖的生活领域,以开阔他的眼界,使他能够从表面事件下发现出那些难以觉察的思想感情活动。
”从总体上看,伍尔夫的小说结构很接近音乐的形式,总体意象的运用犹如乐曲中的主导旋律,使作品在变奏中保持着统一的力度和气氛。
她采用了那种将散文和诗糅合在一起的、飘逸飞动、委婉多姿的散文诗笔法,去捕捉、描绘人物的浮想联翩、千变万化的精神状态。
这就是我们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里常见的意识流手法。
四结语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是一位文学的革新者,她勇敢地向传统小说宣战。
她把英国小说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模式解放出来,扩大了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