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PPT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PPT课件

溶液 胶体 浊液
(小于1nm)(1~100nm)(大于100nm) 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根本区别: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 同
3、胶体 (1)概念: 分散质粒子(大小为1~100nm)分散在 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称作“胶体” (2)分类: 按分散剂状态不同可分:气胶体、液胶体、 固胶体
胶体
气胶体 液胶. 体 固胶体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概念:把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
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混合物)。
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 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叫做分散剂。
2、分类: (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 态,可以有九种组合方式。
.
九种分散系(分类)
分散质
分散剂
气态
气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
.
一、分类法及其应用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树状分类法和
_交__叉__分__类__法__。 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
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
碳酸盐
物质的分类
物质
树状分类法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HCl HNO3 H2SO4 H2SO3 H3PO4
碱 按强弱分
强碱 NaOH、Ba(OH)2 弱碱 NH3H2O、Fe(OH)3
按电离出 一元碱 NaOH
的OH数分 二元碱 Ba(OH)2
三元碱 Fe(OH)3 Al(OH)3

正盐 酸. 式盐 碱式盐
Na2CO3 NaHCO3 Cu2(OH)2CO3
科学探究:丁达尔效应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Fe(OH)3胶体 能看见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无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结论: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能看见一条
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可以利用丁
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
科学探究:胶体能过滤吗?
Fe(OH)3胶 体
泥水
过滤后的现象
分散质随分散剂透过 滤纸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A
B
b
a
氧化性:A >a 还原性:B > b
.
• 用双桥线表示电子转
+ 移情况
点燃
2Na Cl2 2NaCl
注意:
①双线桥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同 种元素
②线上标明电子得失及数目、化合价升 降、被氧化、被还原等内容(注意得失 电子守恒) ③双线位于反应式的上下位置
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
结论: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 能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中的 分散质和分散剂。.
3、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分解反应 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实质: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 特征: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发生还原反应
化 学 反 应
元素化合价升 降)总数相等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1、强弱律: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总是 由“强”成“弱”的。(判定强弱) 2、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低)价,只有 氧化(还原)性,中间价则两性都有。 3、转化律: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只靠 拢不交叉规律——归中反应 4、先后律:谁强谁先. 反应。
.
一、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金属 Na、Mg、Al
非金属 S、O2、N2
酸性氧化物 SO2、CO2、P2O5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Na2O、CaO、Fe2O3
两性氧化物 Al2O3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按酸根分 含氧酸 HNO3 、H2SO4

无氧酸 HCl
按电离出 的H+数分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CuO+H2 Cu+H2O
编号 A
化学基本反 应类型
是否为氧化还原反 应
2 Mg+O2
2MgO
B
CaO+H2O = Ca(OH)2
C
2Al2O3==4Al+3O2
D
CaCO3==CaO+CO2
E
Na2CO3+Ca(OH)2=CaCO3↓+2NaOH
F
Fe+CuSO4==FeSO4+Cu
氧化还原反应之
——计算题解析方法归纳
.
1.计算依据 :
(1)氧化剂获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 子总数,即得失电子守恒。
(2)氧化剂中元素降价总数等于还原剂中元 素升价总数,即化合价升降守恒。
固态
.
几种分散系的实例
分散质 气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分散剂
实例

空气

泡沫、汽水

泡沫塑料、面包

云、雾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烟、灰尘

泥水

合金、有色玻璃
.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可以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 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系
G
HCl+NaOH=NaCl+H2O
H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B、C) 分解反应(D、E) 置换反应(A、G) . 复分解反应(F、H)
化学基 本反应 类型
四、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 有电子 转移
元素 化合 价升 降
电子得失(或元 素化合价升降) 总数相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特征 是化合价变化。“氧化”和“还原” 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根据 反应 中是 否有 电子
还原 反应
概念 及其 相互 关系
反 应 物
氧化剂
有氧化性
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发生氧化反应
转移
还原剂 有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非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离子 根据反应中是 反应 否有离子参加 分子
反应
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离子
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方程式 意义:不 而仅 且表 表示 示一 所定 有物同质一间类的型某的个离反子应反,应
.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可见,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仅有氧化性 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 ——仅有还原性 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 ——两者皆有
氧 化 剂 + 还 原 剂 还 原 产 物 + 氧 化 产 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电子得失(或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还 原剂被氧化
0 0 点燃 +3 -2 4Al + 3O2 == 2Al2O3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氧氧化剂被还原
O2 是氧化剂 Al是还原剂
Al2O3既是 氧化产物又
高失还
低得氧
是还原产物
还原剂被氧化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 剂被还原
对于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满足下列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