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之中国国情.ppt

中国近代史之中国国情.ppt



• 未 来 的 中 国 , 我 们 共 同 的 梦
• 当 代 的 中 国 , 继 续 前 行
• 近 代 的 中 国 , 远 走
中 国 梦
未 完 , 待 续 。 。 。
2.政治状况 1.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帝反封建,宣传科学民主的文化占主导地位 2.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的历史舞台,成了主力军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无产阶级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4.国民党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以抗日为名,后又以“戡乱”发动内战为由, 在全国进行恶性征兵 5.四大家族操纵下国民党和政府的党、政、军和人事、财政大权 6.国民党内部:一党决策,以党代政 党政军权,个人独揽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 1.南昌起义开始了共产党独立武装的第一步;秋收起义失败后,共产党开辟根据 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2. 1933年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 3.此期间外部形势: 日发动九一八事变,随着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中日民族矛 盾逐渐变为了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史之中国国情
• 开篇语: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 个活到今天! 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 辜负功名尘土! 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 能回到内心深处! 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 书才看的清皓月繁星! 奇闻说今古,谈笑有鸿儒!(借用 “晓松奇谈”开场白)
解读历史

回顾近代重要历史事件
• 一.清王朝的覆灭(1840—1912)
背景:18—19世纪之交的嘉庆朝上承康乾盛世,下启道咸以来之衰世,在农民大 起义的冲击下,清王朝迅速地由盛转衰,若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 方相比,更是全面落后。 经济状况: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人口激增,导致无发展的增 长;由鸦片走私而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民众不堪重负,清王朝财政收 入下降。
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二).西方列强侵略中国(1856—1901)
•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圆明园被毁。
• 中日甲午海战:签订《马关条约》,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 3.总结: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的60年间,清朝对外赔款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6—1842 8) • 中国近代史开端
• 与英国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不久后又签订《虎门条 约》《五口通商章程》,之后还有《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 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 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 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 大众的矛盾。
3.马哲的发展 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资本主义转向 西方。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其有《法俄革命之比 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 2.五四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下,中国有识之士掀起马克思 主义学潮 3.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进一步推进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4.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两条文化战线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在苏 区,创建了苏维埃大学、列宁师范、列宁小学等学校数千所,创办了 《红色中华》等数十种报刊,开展了成人教育、扫盲、戏剧等群众文 化活动。 5.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 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对新民主主义 革命总路线又做了进一步的全面阐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三大纲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进一步推动马克思 主义的更高层次发展。


• •
政治:吏治日益腐败,贪墨之风盛炽,卖官鬻爵,纲纪崩坏。官员昏庸不思作为, “多磕头,少说话”流为官场金科玉律。
军事、海防:武备废驰,军力衰败,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无复入关前之骁勇; 绿营军官贪兵懦,全无战斗力;海防空虚,炮台年久失修,水师战船遇击则破。 思想文化:封建文化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义政策的高压下,思想僵化守旧,没有任何容纳新思 想的空间,对外部世界的情况毫无兴趣。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 1.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 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的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旗 帜,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 2.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 会基础,张骞等民族资本家涌现。

三.30年风雨,30年近代沧桑(1919—1949)
结语1
•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关键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专制,列强侵略 贫穷落后,人口众多 无自由、民主 地大物不博, 社会矛盾复杂尖锐 。。。。。。。。。
结语2
•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 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 大众)。
• 主要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的 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实现民族的复兴、 国家的富强、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奠定基础。
·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3.抗日时期(1937-1945)
· 1.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抗日打响 .2.国共合作八年抗战,1945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 的伤害,至今仍未完全褪去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 1.重庆谈判(1945)签订双十二协议 · 2.1946年撕毁蒋介石双十二协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破裂 · 3.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战争失利,退回台湾,至此新中国成立。
时期特征
1.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走向多元化,在土地革命后,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新民 主主义经济并逐步扩大。封建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村发展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 2.民族资本经济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是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夹缝中 处于不利的地位 3.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强,特别在一些沿海沿江的城市,伴 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4.国民党苛捐杂税,沉重赋税制约民间经济发展 5.国民党政府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国民经济逐 渐崩溃。
重要史实
1.大革命时期(1919-1927)(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1.新民主主义兴起- -五四运动(1919.5.4):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 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 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 2。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的革 命势力的崛起;1922年,中共二大:1923年,中共三大。 • 3.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 4.北伐战争(1926—1928):结束了由北洋军阀统治的混乱时期。 • 5.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及其借款利息、折扣等合计,应偿付的赔款本息总额高达17.6亿两白银。 实际支付总额为13.35亿两白银。
二.民主主义的萌芽(1912—1919)
1.重要事件:
• 1.辛亥革命(1911-1912):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 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 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小编有话:回顾历史,五味的品尝!
• 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苦苦探索和奋斗的历史。 • 一个多世纪中,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伟大复 兴而前赴后继地奋斗着。 • 他们生于忧患,在难以想象的深重的民族 苦难中,以极大的坚韧、勇气和担当精神,将中 华民族推向前进。 • 他们在探索国家民族出路的过程中,必 须面对和解决好在中国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若干 历史性难题。
• 2.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1914)
• 3.中国进入北洋政府军阀混战统治时期(1912—1926)
• 4.护法战争失败:象征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濒临绝境。
• 5.1919年5月4日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新民 主主义的开端 孙中山解散中华革命党,改建中国国民党
2.时期社会基本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