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使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价值及效果分析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使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价值及效果分析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使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价值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使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价值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500例作为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2014年5月,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的150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心脏彩超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LVIDd、LVIDs、LA、EF、Ad、PAd、PAd-Ad。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LVIDd、LVIDs、LA、EF、Ad、PAd、PAd-Ad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情况,给予其心脏彩超诊断可有效评价患者心肌灌注状态,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标签: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彩超;诊断;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由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贫血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内分泌紊乱等引起的,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

为了探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使用心脏彩超诊断价值及效果,笔者选择150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研究对象,将其诊断结果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0例作为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2014年5月,另择取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1500例受檢者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1500例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7 d,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共有600例Ⅰ级患者、400例Ⅱ级患者、500例Ⅲ级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心悸之症,患者年龄在42~81岁,平均年龄为(65.09±3.76)岁,其中有230例冠心病患者、67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00例心肌病患者及20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验组男女患者比例为800:700。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年龄在40~81岁,平均年龄为(64.98±3.75)岁,男女患者比例为810:690。

经统计学对比研究,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年龄、性别构成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数据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当中。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S5-1经胸探头的频率调至2~4 MHz并将探头置于患者的心尖搏动处,观察患者的心脏各个房室的情况。

同时对受检者心电图、心率及血压进行监测[2]。

1.3观察指标对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LVIDd、LVIDs、LA、EF、Ad、PAd、PAd-Ad进行观察,探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使用心脏彩超诊断价值及效果。

1.4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LVIDd、LVIDs、LA、EF、Ad、PAd、PAd-Ad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结果均使用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LVIDd、LVIDs、LA、EF、Ad、PAd、PAd-Ad分别为(67.51±7.21)mm、(58.16±7.08)mm、(44.47±7.54)mm、(32.19±4.08)%、(128.22±8.94)ms、(148.64±13.46)ms、(20.17±9.34)ms。

对照组的LVIDd、LVIDs、LA、EF、Ad、PAd、PAd-Ad分别为(45.44±3.08)mm、(35.17±3.53)mm、(32.90±4.14)mm、(57.08±4.87)%、(140.81±11.96)ms、(113.67±8.54)ms、(-27.36±11.62)ms,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候群,导致该疾病原因至少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多者可达10种之多,其心脏功能受损后引发慢性心衰。

当发生心力衰竭时,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会相应下降,舒张期左室血流量会随之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后,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时限会明显缩短,但肺静脉频谱中A峰时限会相应延长,PAd-Ad值也会高于正常[3]。

心脏彩超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辅助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等特点,是目前唯一可以动态显示心腔结构、血液流动情况及心搏跳动的影像学仪器[4]。

此外,心脏彩超检查还能清晰显示各房室内径的大小、室壁厚度、室间隔及室壁的整体结构,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5]。

心脏彩超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检查,对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可以有更明确的判断,有效地评价患者的左心室松弛情况和僵硬程度,检测患者的左心室肌肉收缩性能,对损伤有一个动态评价的过程,有利于临床医生的治疗工作。

本研究结果表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IDd、LVIDs、LA、EF、Ad、PAd、PAd-Ad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故认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情况,给予其心脏彩超诊断可有效评价患者心肌灌注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玉琴,曾瑞清,周正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多病因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6):446-447.
[2]刘丽霞,刘斌,张彤迪,等.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64-67.
[3]吴坤.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17):17-18.
[4]刘桂琴.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65-66.
[5]孙红娟,张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脑钠肽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01-6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