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
减少可出现尿少。
4. 体征:肺部淤血,出现罗音,心脏增大出现S3及舒张期奔马律和交替脉。 5. 紫绀。
右心衰竭表现
1. 消化道症状 腹胀、纳差、恶心、 呕吐等症状。 2. 水肿。 3.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 性。 4. 肝脏肿大,晚期发生肝硬化及大量腹水 5.基础心脏病的体征,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讨论案例并解决案例问题,可以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和 表达的能力。
第三部分
1、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 识记目标 理解目标 应用目标
a couple of minutes
2、讲述案例: 女性,67岁,30年来反复劳累或受凉后出现胸闷、 心悸、气急,休息后缓解,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长期服用地高辛、氢氯噻嗪、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 平素常感冒、咽痛。两天前受凉后胸闷气急加重,夜 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请 分析: (1)该病人心功能几级?护理评估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请写出该病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教材内容讲解结束
接下来由学生分组讨论 仔细分析课前给出的案例,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讨论
总结
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总结
我想到答案啦!让我先 说……
回顾本节课重点 布置课后思考题
案例:患者男,77岁,因慢性心力衰 竭接受以下药物治疗:地高辛、氢氯噻 嗪、开博通。经治疗后症状控制。3个月 后出现恶心、纳差、心慌胸闷,视物模 糊,黄视,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呈二联率。请问: (1)该病人出现上述表现最可能的原因是 什么? (2)应如何处理?今后应注意避免哪些易 诱发心衰的因素?
主动脉瓣
高血压 肺动脉瓣 肺动脉高
【诱 因】
1. 感 染 2. 心律失常 3. 血容量增加
4. 过劳或情绪激动
5. 治疗不当 6. 原有心脏病加重
(一)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 Frank-Starling机制
1. Frank-Starling机制
通过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多容积增加,
从而增加心排量及心脏作功,代偿达一定程度, 当左
2min
3、讲解心力衰竭的概念 4、通过设置问题引出心衰的病因:基本病 因和诱因。强调诱因的重要性。 5、病理生理:根据学生情况讲解,但须使 学生明白当心肌收缩力减弱时机体怎样 代偿以及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室 重塑。 20min
着重讲解部分
6、精讲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左心衰 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右心衰 体静脉淤血 全心衰 7、精讲心功能分级 8、讲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9、分析诊断要点,精讲治疗要点 10、精讲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60min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法分析 ※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
所选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四版
内科护理学
主编 尤黎明 吴瑛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慢性心力衰竭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 要的学科。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 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 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本节课所讲的慢 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 归属和最主要的死因,所以此内容在内 科护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法具体分析
以临床案例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直接导入 新课。通过对教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合理 设置问题,适时提问,适时巧设悬念。如讲解心力衰 竭概念后,为讲解慢性心衰病因设置悬念或提问:哪 些疾病会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高血压会导致心 衰吗?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需要,开动 脑筋思考并期望获得答案,保持高涨的情绪全神贯注 听讲接下来的心衰病因分析。
护理评估
病史 心衰的病因和诱因 病程发展经过 心理社会状况 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生命体体征、意识精神状况、体位。心肺:心脏是 否扩大、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心率是否加快、有无奔马律、两肺 有无湿罗音。其他:粘膜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 性?水肿?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重点了解x线、超声心动图,有无心衰?电解表现: 主要是各种心律失常 室 性早搏、房性早搏。 传导阻滞、非阵发 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2. 胃肠 道 症 状: 如恶心、呕吐等。 3. 中枢神经症状: 如头痛 、头晕 、黄视 、 绿视等。
处理原则
1. 立即停用洋地黄, 2. 偶发室性早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停 药后可自行消失。 3. 伴低血钾者补充氯化钾,频发室性早搏 或室速可应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 4. 一般禁用电复律,因易导致心室纤颤。 5. 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一般不用安 装临时起搏器
心衰定义
【定 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 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引起 心排血量下降,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 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 的一种病理表现,在临床上称充血性心 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伴有临床症状得 称心力衰竭,有基础心脏病无临床症状
教学目标一
*识记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
准确说出
心力衰竭的概念 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 心功能分级 常用检查
教学目标二
*理解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 常用护理措施及依据
教学目标三
*应用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
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心力衰竭病人病 情资料,列出该病人的医学诊断、 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全心衰竭表现
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而形成全心衰竭, 当发生右心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 而左心衰肺部淤血的症状反而减轻。
实验室检查
• 1. X线检查 心影增大 肺淤血 BNP是心室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心脏负荷增加时释放,心衰病人血液中的BNP 可显著增加,BNP是心衰时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 可客观准确的协助诊断心 衰。 可根据BNP含量的变化鉴别心性和肺性呼吸困难,BNP含量不高的呼吸困难可排除 心衰。 3. 超声心动图 收缩功能: 测射血分数(EF值)正常 EF值>50% ,运动时至少增加5% 。 EF值小于40%为收缩功能不全的标准。 舒张功能: 测E/A比值, E峰为舒张早期心室充盈值, A峰为舒张晚期心室充盈 值,正常E/A比值 不小于1.2,舒张功能不全时 , E峰下降, A峰增高, E/A比 值降低,主要反映舒张功能。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脏功 能受损,在心室扩大或心肌肥厚的过程 中,心肌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网 等均有相应的变化,就是心脏重构的过 程,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
心功能分级
Ⅰ级:有心脏病,但活动不受限制,无 心悸、呼吸困难 及心绞痛。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一般活动出 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一般活动即出现上述症 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心衰症状, 活动加重。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 节段性心肌损害如: 心肌梗死、心肌缺血 2. 弥漫性损害如: 心肌炎、心肌病 3. 代谢障碍引起的心肌损害如: 糖尿病性心肌病较常见、甲状腺疾 病,心肌淀粉样变性。
(二)心脏负荷过重
前负荷(容量)过重 后荷负(压力)过重
左心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右心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狭窄 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衰时体液因子的改变
1. 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 2. 精氨酸加压素: 3. 内皮素:
舒张功能障碍
主要是由于心肌的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 明显影响心室的充盈压,当左心室舒张 末压过高时,肺循环出现高压和淤血, 即舒张功能不全,此时心肌收缩功能尚 好,心排量无明显下降,临床多见于高 血压和冠心病。
心室舒张末压>18mmHg时,既可出现肺循环或体循 环淤血的表现。
心肌肥厚
2. 心肌肥厚 后荷负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使心排量 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正常,久之心肌出现 代偿性肥厚,心肌顺应性下降,心室舒
张末压增高,出现心功能障碍的表现。
神经内分泌系统 的激活
3. 神经内分泌系统 的激活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
教学重点
★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要点 ★ 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和健康指导
教学难点
★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 心力衰竭的治疗 ★ 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第二部分
教学方法
讲 启授 发法 式、 教讨 学论 相法 结与 合
具体如下:
讲述案例 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据教学目标精心授课 回顾案例和问题 分组讨论 学生反馈结果 教师总 结 再次回顾本节课重难点
护理诊断
• 气体交换受损 与左心衰致肺淤血有关 • 体液过多 与右心衰致体循环淤血、水钠 潴留、低蛋白血症有关 • 活动无耐力 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药物治疗
1. 利尿剂 2. 正性肌力药物 洋地黄、非洋地黄类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4. β —受体阻滞剂 5.醛固酮拮抗剂 6. 血管扩张剂
洋地黄作用机制及应用
1. 正性肌力作用,通过抑制N_K_ATP酶, 增加细胞内浓度增加心肌收缩力。 2. 电生理作用,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 室 交界区传导抑制最明显。 3. 迷走神经兴奋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005年心力衰竭分期
A期:有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但没有器 质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的症状 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脏扩大 或 肥厚,但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 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 衰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 衰竭
左心衰竭表现
1.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和急性肺水肿 2. 咳嗽 咯痰和咯血 常发生在夜间,由于肺泡、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 3. 头晕 、心慌、 心率增快、疲乏、无力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肾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