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的原则
生命化教育的原则璞园琢玉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
无论是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所以,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任何无视生命,偏离生命,摧残生命的教育都是教育的异化,因而也是反教育的.生命化的教育就是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
它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一种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化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生命化教育就是要教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享受独特的生命意义,让生命绽放出夺彩目的光彩。
生命化教育又不同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将生命作为教育的主题,围绕生命本身的存在与意义开展的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在消极的层面上就是为了让人不会自杀,也不会去杀人;在积极的层面上则是为了告诫人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而生命化教育更为灵动与宽泛,他要人懂得生命的可贵,还要人敞开心扉体味与享受心灵间的悦纳与感动。
生命化教育需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一)自然性原则
教师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捷克,夸美纽斯).教育首先要尊重人的天性. 其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第三,要尊重儿童的生命的独特性.
(二)自主性原则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告诉,而应该是一种探索,学生不应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和一个消极被动的盲从者,而应是一个寻求生命灿烂展示的生长者. 首先,我们要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其次,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引导. 第三,针对自主与引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体验性原则
人的生命是一个意义的存在,而意义是要诉诸于体验的.体验是一个不同于科学的认识方式.贯彻体验原则,我们首先必须变知识的观念,由理性的知识观到生命的知识观.其次,体验原则使教育成为主体间的交流活动. 第三,在教育生活中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
(四)生活化原则
生命以生活为载体,关注生命的生命化教育,也必须贯彻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化的原则就是教育要以生活为本源,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而且引导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过美好的生活.首先,教育要以生活为本原,确立为生活而受教育的目的观.其次,教育在生活中进行,这需要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第三,教育要改善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五)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是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为个体独特性创造发展的空间.首先,教育要尊重并适应个体的差异. 其次,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增强教育的差异性. 第三,根据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实施特色化的教育.
生命乃教育之原点;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回归生命的本真,凸显生命的灵动乃教育之使命;给生命以尊严,自由,幸福乃教育之永恒追求;为此,生命化教育需要:呵护生命的存在;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