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广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全区各地。
2006年全区接待旅游者7567万人次。
其中,入境旅游者人数1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国内游客人数7100万人次,同比增长9%。
全区旅游总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17%。
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 广西正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契机,加快与东南亚旅游圈的对接,努力构筑广西越南东盟大旅游网络体系。
广西一跃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外部因素为广西旅游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崭新的国际发展空间, 2006年,我区前三大客源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日本中,日本旅游者人数增幅最大,同比增长31.6%。
越南旅游者同比增长30%,已成为2006年我区第一大客源国。
东盟旅游者累计为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占我区外国旅游者39.4%。
[2]很明显,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为广西旅游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拥有人才、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拥有市场,拥有未来。
对旅游产业而言,人力资源是关键!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大力发展旅游人才教育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一、广西旅游人才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状况(一)旅游人才的现状及需求分析1.旅游从业人员需求缺口大。
据统计,2002年广西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是6.75万人,根据《广西旅游发展产业总体规划》,到2010年,力争使广西旅游部门员工总数达15.39万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71.97万人,旅游间接从业人员达395.84万人,旅游部门大专以上学历旅游人才总量达6.97万人,占旅游人才总数比例提高到45.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的比重达12.5%,中级为45.1%,力争旅游人才资源总量及从业人员素质基本满足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4]。
从以上数据看,每年需要增加从业人员约1万人,而全区开设有旅游专业的24所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大中专毕业生才3000多人,人才缺口很大。
2.缺乏高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
近年来广西的旅游专业人才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小,缺乏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由于缺乏高层次的规划、管理、开发人才,广西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如广西百色虽然拥有像大石围天坑群这样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但因人才缺乏,导致很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据统计,我区旅游从业人员中(含旅游企业)本科以上学历占4.2%,专科学历约占13.2%,80%以上是初、高中(中专)学历,旅游企业中经培训持证上岗的比例也很低[3],导游中几乎都是初级导游,中高级导游人数少,没有特级导游员。
3.小语种导游比较紧缺。
随着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到东盟国家旅游或东盟国家到中国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急需一大批掌握东盟小语种语言的导游。
但目前既懂东盟语言又经过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极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4.旅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容乐观。
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及从业人员素质差距大,欠发达地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一些旅游服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还出现了“一流的服务设施,三流的服务质量”,“上等的绝美佳景,等外的服务态度”之怪状。
一些高品位、高等级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一些水平不高的导游员的解说下黯然失色。
以百色市为例,在百色300多名导游及讲解员中,持有导游资格证的才20多人,至今没有一名外语导游员。
[5](二)旅游人才的培养状况1.旅游教育结构层次不合理,布局欠科学。
目前,全区只有广西旅游专科学校一所大专层次的专门从事旅游人才培养的高校,本科院校也只有一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类专业;在区域布局上,旅游类专业大多集中在桂林、南宁两市,北海、柳州、玉林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布点极少。
2.专业设置单调,开发不全面。
广西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类专业主要是旅游管理和旅游英语,中等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以及烹饪等。
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缺乏诸如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环境保护等符合社会实际需要、适应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的专业。
3.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人才规格偏离市场需求。
一些学校旅游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很好地体现旅游市场需求,有的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有些缺乏针对性,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有些则偏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致使培养的人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偏离行业要求,以至于出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缺少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4.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训条件较差。
一些院校均是近年才开设旅游类专业的,由于在校生少等原因,对旅游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致使许多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尤其是实训条件极差,“两张床位就办酒店管理专业”的现象不在少数。
5.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骨干教师。
广西现有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旅游专业是在外语、历史、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因此,相当部分旅游专业的师资自然也是从这些专业中产生,导致了师资力量先天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即便是近些年新进的教师,大多数也是直接从高校到高校,过于偏重理论,缺少实战经验。
师资队伍中缺乏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骨干教师。
6.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修机会少,继续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旅游从业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进修,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素质得不到持续提高,能力得不到进一步增强。
7.缺乏高层次的规划、管理、开发人才。
目前广西旅游业由于缺乏高层次的规划、管理和开发人才,广西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广西百色虽然拥有像大石围天坑群这样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但因人才缺乏,导致很多资源不能得到开发。
由于一些旅游服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还出现了“一流的服务设施,三流的服务质量”,“上等的绝美佳景,等外的服务态度”之怪状。
一些高品位、高等级的人文自然资源,在一些水平不高的导游员的解说下黯然失色。
二、广西旅游人才培养对策分析发展旅游专业教育和加强旅游培训是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两条重要途径。
(一)从旅游专业教育着手,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旅游业的高级生产要素。
无论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还是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人,都需要靠人来把握、去操作。
因此,旅游人才可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针对广西现有旅游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对旅游专业教育的投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发展旅游专业教育,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步伐,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关键。
目前,我区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远不能满足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采取安排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或者政府、学校、企业等有关部门应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旅游教育,实施一系列优惠措施培养、引进、吸收各类旅游高级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采取在职进修、脱产深造等方式完善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组建一支既能在三尺讲台上高谈论阔又能在实际操作中有熟练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优化旅游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
旅游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各层次旅游人才的培养都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首先,旅游专业要细分,专业化要加强。
高校要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调整旅游院校教育培养目标,中职、专科(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设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要,增设一些旅游专业,如旅游规划、旅游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商品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等专业。
其次,改变现有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改革旅游院校教育方式与方法,开展素质与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
学校要积极寻求与有关旅游企业的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立校外课堂,注重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3.旅游人才教育要注重德育教育。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服务意识、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些品质的培养都应体现在旅游教育的过程中。
4.旅游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
旅游业是广西正在全力培育和打造的支柱产业和形象产业,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北海银滩、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等,同时,广西具有出入境便捷的旅游地缘优势,广西与东盟的越南山水相连;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广西的壮语与泰语十分相似,广西的京族与越南主体民族同宗同源等,种种因素凸现出广西比其它内地省份更具优势,因此广西旅游人才的培养要从无意识培养转为有意识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容易与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接轨。
目前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南宁让旅游业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对接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届时每年将有大批境外游客云聚广西,广西旅游企业承担着向游客推介广西、打造广西旅游品牌的重担。
这使得旅游人才的资源开发工作将十分严峻。
因此广西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并挖掘现有院校的优势和潜力,扩大培养人才的覆盖面,特别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重视外语人才,尤其是东南亚语言导游员的培养;加强与境外旅游企业间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合作。
(二)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培训也是培养旅游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机构要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要创新培养人才、聚集人才、激励人才和人尽其才等机制,为人才的成长和使用提供保障。
要深化旅游业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克服在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力,轻能力、业绩的倾向,要做好一系列的人才留用机制。
同时还要对现有薪酬体系进行管理,将薪酬与职位和绩效等因素进行挂钩,给予从业人员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广西旅游业要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旅游培训工作:1.大力培养、开发旅游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