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 细胞外基质

第十七章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的相互关系 基膜是上皮细胞下方一层柔软的特化的细胞外基质, 也存在于肌肉、脂肪和许旺细胞(schwann cell)周围。
它不仅仅起保护和过滤作用,还决定细胞的极性,
影响细胞的代谢、存活、迁移、增殖和分化。 基膜中除LN和Ⅳ型胶原外,还具有entactin、 perlecan、decorin等多种蛋白,其中LN与entactin (also called nidogen)形成1:1紧密结合的复合物, 通过nidogen与Ⅳ型胶原结合。
N-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
N-乙酰半乳糖(acetylgalactosamine)
二糖中另一个基为糖醛酸(uronic acid)即葡糖醛
酸(glucuronic acid)或艾杜糖醛酸(iduronic acid)
糖残基上带有羧基或硫酸基,故GAG呈强负电性;
糖胺聚糖的四种类型: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 一种大型的糖蛋白,与Ⅳ型胶原一起构成 基膜,是胚胎 发育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由一条重链(α)和二条轻链(β、γ) 借二硫键交联 而成,外形呈十字形,三条短臂各 由三条肽链的N端 序列构成。 每一短臂包括二个球区及二个短杆区,长臂也由杆区 及球区构成。 LN是含糖量很高(占15-28%)的糖蛋白,具有50条左右 N连接的糖链,是迄今所知糖链结构最复杂的糖蛋白。 而且LN的多种受体是识别与结合其糖链结构的。
整联蛋白(integrin)
整联蛋白属整合蛋白家族, 是细胞外基质受体蛋 白 结构 跨膜的异质二聚体, 两个非共价结合的跨膜亚基, 即α和β亚基所组成。 每个亚基的细胞外是球形的头部,露出脂双分子 层约20nm。 头部可同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合,而细胞内的尾部 同肌动蛋白相连
整联蛋白功能: 跨膜接头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肌动蛋白骨架 之间起双向联络作用, 细胞外基质同细胞内的骨架网络连成一个整体, 同时还具有将细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传递的作用
三、细胞表面的粘着因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
同种类型细胞间的彼此粘连是许多组织结构的基本 特征。 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是由特定的细胞粘连分子所介 导的。 粘连分子的特征
第五章 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化学
多糖的分子结构
纤维蛋白
整联蛋白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关系中的
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壁 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 第三节 细菌细胞壁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M): 在细胞之间尚存在有非细胞性的细胞间 物质,它们是由一蛋白和多糖分子构成的 精密有序的结构网络。这些存在于细胞 间的大分子结构称为~。
二、纤维蛋白 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基质成分:由糖类物质构成
纤维成分:由纤维蛋白组成
纤维成分:细胞外基质中的骨架
构成纤维蛋白:胶原 弹性蛋白 纤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胶原(collagen):是胞外基质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也是动物体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是胞外基质中最
主要的水溶性蛋白。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化学组成
多糖:糖胺聚 (glycosaminoglycan,GAG)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细胞外基质(EM) 结构作用:胶原(Collagen) 弹性蛋白(elatin) 纤维蛋白 粘合作用:纤连蛋白 (fibronectin)
层粘连蛋白(laminin)
一、多糖的分子结构 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 糖链是由二糖单元重复连接,不分支; 二糖中一个糖列基是氨基糖,大都硫酸化。
成右手超螺旋。
胶原及其分子结构
胶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
在胶原纤维内部,原胶原蛋白分子呈1/4
交替平行排列,形成周期性横纹。
胶原的分泌与装配
包括合成、分泌、修饰过程 合成、修饰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最初合成前体肽链— α链 (pro αchain);
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前体链带有信号序列和前肽
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外被的不同点: 细胞基质是通过细胞质膜中的细胞外基质受 体结合; 细胞外被是通过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质伸出 的糖链组成; 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分泌物在细胞附近构成的 精密结构。 动物:细胞外基质因组织种类不同而不同起 细胞连接、行动支持、对细胞分化、增 殖 …. 植物: 没有细胞基质,有细胞壁
由25000多个二糖单元重复连接而成。
存在于动物所有组织和体液中 早期胚胎中最丰富 不是由细胞分泌物,是质膜中的酶复合物直 接从细胞表面聚合出的分子链 不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
透明质酸的功能 在成体组织和关节中抵御压力; 在胚胎发育中起空隙填充物的作用,使结 构保 持一定的形状; 为形成组织结构准备空间; 起润滑剂的作用 伤口愈合。
Golgi body中的专一性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的 作用下糖基被依次加接,形成GAG糖链。 对所合成的重复二糖单位进行硫酸化及差向异构化 (epimerization)修饰。
蛋白聚糖的功能:决定于其核心蛋白和GAG的性质。 (1)渗滤作用: 蛋白聚糖在细胞间形成一个水化空间,GAG链 构成的凝胶具有重返选择筛的作用。由蛋白聚糖 组成的肾小球基膜; (2)细胞间化学信号传递: 同细胞分泌出的信号分子结合 (3)调节分泌蛋白的活性: 使分泌蛋白固定在分泌部位附近。 (4)细胞表面的辅受体
Ⅲ型胶原基因突变:皮肤和血管脆弱,关节过于滑动。
胶原分子间的横键数量
“弹性皮肤人”:是由于胶原装配不正确引起的遗传综合症。 在某些个体中,由于胶原酶缺陷而引起,因为胶原酶缺陷, 不能将前胶原转变成胶原。
弹性蛋白(elastin)
弹性蛋白纤维网络赋予组织有弹性。 如,皮肤、大动脉血管、肺、韧带等。 弹性蛋白的基本亚单位地:原弹性蛋白(troelastin)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和 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 硫酸类肝素(heparan sulfate)和肝素 (heparin)
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
GAG的特性:
多糖链不折屈,不形成球形结构,成充分展开构象。
GAG具有高度亲水性,浓度低即可形成凝胶。
糖链带有大量负电荷,吸引阳离子,对渗透压具有很
大的影响。
具有高膨胀压,可耐受很大的压力。
氨基聚糖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硫酸皮肤素 硫酸乙酰肝 素 肝素 硫酸角质素
二糖单位 葡萄糖醛酸 N-乙酰葡萄糖 葡萄糖醛酸 N-乙酰半乳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 糖 醛 酸 , N- 乙 酰 葡 萄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 糖 醛 酸 , N- 乙 酰 葡 萄糖 葡萄糖醛酸或艾杜 糖 醛 酸 , N- 乙 酰 葡 萄糖 半 乳 糖 , N- 乙 酰 葡 萄糖
桥粒钙粘素。
结构特性:胞外N端的5个结构域中,有4个同源 性高且均含Ca2+的结合部位。
选择素(Selectin):属异亲性依赖于Ca2+的能与特异
糖基识别并相结合的糖蛋白。 选择素的胞外区由三个结构域构成: N端的C型凝集素结构域, EGF样结构域、
前肽链中的脯氨酸和赖氨酸残基分别被羟化为羟 脯氨酸和羟赖氨酸, 每一条前α链与其它两条α链通过羟基形成的氢键 相互结合,构成3股螺旋的前胶原分子。
装配、分泌
起始于内质网,经高尔基体装配完成,被包
装到分泌泡中分泌到胞外。 在胞外前肽被切除,前胶原胶原分子胶 原原纤维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的分子间和分子内交联
FN的结构 每一个亚基长约2500个AA残基,亚基多肽链折叠成
5- 6个棒状和球形功能区,功能区之间的连接部位可折
屈,对蛋白酶敏感
多肽链含有三种重复序列,Ⅰ、Ⅱ、Ⅲ型组件, Ⅲ
型 组件是最主要。 Ⅲ型重复中含有一专一的三肽序列, -Arg-Gly-Asp(RGD, 为与细胞表面某些整合素受体识别与结合的部位。 化学合成的RGD三肽可抑制细胞在FN基质上粘附。
硫酸基 0 0.2-2.3 1.0-2.0
分布组织
结缔组织、皮肤、 软骨、玻璃体、滑 液
软骨、角膜、骨、 皮肤、动脉 皮肤、血管、心、 心瓣膜 肺、动脉、细胞表 面 肺、肝、皮肤、肥 大细胞 软骨、角膜、椎间 盘
0.2-3.0
2.0-3.0 0.9-1.8
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 分子结构最简单,唯一不含硫酸 GAG中进化最早
影响胶原纤维装配的因素
羟基化作用: 膜结合的脯氨酰-4羟化酶及脯氨酰-3羟化酶的催化
维生素C是这两种酶所必需的辅助因子,缺乏导致胶原的羟化 反应不能充分进行,不能形成正常的胶原原纤维,结果非羟化的 前α链在细胞内被降解。 基因突变
Ⅰ型胶原基因突变:骨发生不全,易骨折; Ⅱ型胶原基因突变:软骨发生异常,骨和软骨的畸形;
钙粘素 Cadherins: 属同亲性依赖Ca2+的细胞粘连糖蛋白,介导依赖 Ca2+的细胞粘着和从ECM到细胞质传递信号。 主要作用: 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 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 30多个成员的糖蛋白家族
E- Cadherins(epithelial),
N- Cadherins(neural) , P- Cadherins(placental),
弹性蛋白的构成 :由二种类型短肽段交替排列构成
一种是疏水短肽赋予分子有弹性;
另一种短肽为富丙氨酸及赖氨酸残基的α螺旋,负
责在相邻分子间形成交联。
弹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富于甘氨酸及脯氨酸,很
少含羟脯氨酸,不含羟赖氨酸,没有Gly-X-Y序列。
弹性蛋白分子间的交联比胶原更复杂。通过赖氨 酸残基参与的交联形成富于弹性的网状结构
其它GAG与透明质酸的不同 含硫酸基; 含有不同的二糖单元,排列顺序更加复杂; 链短; 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蛋白聚糖; 细胞内合成,通过外排分泌到细胞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