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 专题30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中国地理)(含解析)

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 专题30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中国地理)(含解析)

专题30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中国地理)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

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

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

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

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A.破坏森林 B.采挖珊瑚礁C.水土流失 D.对当地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2.结合材料,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②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乱扔垃圾造成的③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④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D2.D【解析】2.旅游开发对景点景区造成的污染有的是由游客造成的,也有的是由当地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除污染外还包括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视觉效果的破坏,以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但不能因此就不发展或限制旅游业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故选D。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是英国著名旅游景观“巨人堤”照片,照片中的岩柱高低参差构成了一条有石阶的道路,因此又把它叫做“巨人之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某游客在该景区拍摄到如上图的照片,则其所选择的观赏位置是A. 乘船移动B. 在适当距离仰视或遥望C. 置身其中D. 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或远眺4.该地规则的岩柱景观A. 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 表现出石灰岩的特点C. 反映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 在夏季观赏的效果最佳【答案】3.D4.A【解析】考点:景观的形成及欣赏。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为庐山1997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 to为庐山所在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A. 本省的游客最多,主要是因为经济距离近B. 来庐山旅游人数随经济距离的增加而均匀减少C. 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匀分布在1000千米以内的最优吸引半径内D.庐山以西地区客源相对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6.与黄山相比,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是①山上地域开阔且地势较平坦,夏季接待避暑疗养人员的能力大②“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旅游景观的知名度大③临长江干流、赣江和鄱阳湖,景区的水路通达度高④周边广泛分布花岗岩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地质地貌景观的集群度高A.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答案】5.A6.D【解析】6.黄山上无宽敞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环境承载量较少,与黄山相比,庐山风景区地域开阔且地势较平坦,接待能力强,①对。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旅游景观是黄山的景观,②错。

庐山临长江干流、赣江和鄱阳湖,景区的水路通达度高,③对。

黄山周边广泛分布花岗岩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地质地貌景观的集群度高,④错。

故选D。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996年马来西亚实施“银发族项目”,鼓励外国的退休老人到马来西亚旅游并长期居留生活。

中国参与该项目的人数一直排在首位,2015年12月我国某集团在该国人工填海建岛开发房地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参与该项目的中国人员最可能来源于①黑龙江省②山东省③湖北省④广东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推测该集团人工填海建岛而非选用已有陆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提高市场竞争力B.节省建设成本C.解决土地资源不足D.避免洪灾威胁9.设计人员将前期规划的一岛改为四岛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A.环境B.资金C.气候D.技术【答案】7.B8.A9.A【解析】8.该集团人工填海建岛而非选用已有陆地,建设成本会有所提高,B错。

人工填海并非为了解决马来西亚土地资源不足,C错。

沿海地区修建会有台风,带来洪涝灾害,D错。

填海建岛会使环境更加优美,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A对。

故选A。

9.读图可知,前期规划集中连片,各种功能区过于集中,对于环境的影响大,而后期规划将一岛改为四岛,主要考虑老年人生活的环境需要,而技术和资金以及气候没有影响,故选A。

考点: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北京市某校地理社团利用暑假期间到门头沟区爨(cuàn)底下村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他们在考察报告中写道:“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辉映……”“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下列对古村落建筑特色的描述,最可能出自上述考察报告的是A.红墙绿瓦的皇家园林 B.高低错落,利于采光通风C.小桥流水的水乡之韵 D.毛毡制作,利于拆卸搬运11.考察发现,影响爨底下古村落兴衰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政策12.为实现传承与振兴,该村最适宜发展的是A.现代物流业B.水稻种植业C.高新技术产业D.旅游服务业【答案】10.B11.C12.D【解析】10.结合材料分析,最可能出自上述考察报告的是高低错落,利于采光通风,体现小山村依山而建的特色,B对。

红墙绿瓦的皇家园林不会出现在小山村中,A错。

小桥流水的水乡之韵位于平原地区,C错。

毛毡制作,利于拆卸搬运是草原牧区的景观,D错。

11.考察发现,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

说明影响爨底下古村落兴衰的主要因素是交通,C对。

气候、地形、政策不是衰落的主要因素,A、B、D错。

考点:读材料分析能力,交通的作用,区域发展措施。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交通条件改善,我国居民避寒旅行逐渐增多。

根据气象部门划分冷、暖、热的标准,取1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地区为我国居民适宜避寒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图中适合我国北方居民旅行观光的适宜避寒区是A.新加坡城市花园景观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景观C.成都平原的都江堰D.西双版纳热带风光14.图中适宜避寒区甲处的纬度位置低于乙处的最主要原因是A.甲处受更严寒的冬季风影响B.乙处受更暖湿的夏季风影响C.甲处受暖流影响D.乙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显著【答案】13.D14.A【解析】13.从距离应较近分析,西双版纳最适宜;而新加坡和巴西太远,成都平原不属于适宜避寒区。

故选D。

14.图示甲处属于季风气候,冬季受更严寒的冬季风影响,1月的平均气温比乙处低;而乙处夏季不受夏季风的影响;甲处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甲处临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故选A。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气温的因素。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如图显示了张家界城市旅游用地选择结构(注:坡向以正东为0°,顺时针增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读图可知A.坡向对旅游用地选择的影响最大B.依托水域的旅游设施在较低海拔地区比重大C.商业与服务用地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区D.风景名胜景观用地在坡度15°以上更占优势16.由图可知,张家界的核心旅游资源是A.山地B.气候C.湖泊D.森林17.在欣赏张家界风景区中“御笔峰”、“仙女散花”等景点时应A.把握时机B.移情于景C.发挥想象D.了解景观成因【答案】15.B16.A17.C【解析】16.从图中可以看出面积最大的旅游资源是自然风景名胜景观与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200—1200米,坡度2—45度,说明张家界的核心旅游资源是以山地为主。

17.在欣赏张家界风景区中“御笔峰”、“仙女散花”等景点时,只有展开想象才能看出“御笔峰”很象插在笔筒里的毛笔,笔杆笔毫都清晰可辨;同样“仙女散花”可以通过想象让人想到一位手捧花篮遥遥眺望的仙女。

C正确。

考点: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2007年8月,中国气象学专家组向贵阳颁发了“中国避暑之都”匾额,贵阳还是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与贵阳成因相似的避暑胜地是A.黑龙江漠河B.河北秦皇岛C.浙江乌镇D.江西庐山19.森林对贵阳旅游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①涵养水源②防风固沙③保持水土④净化空气⑤美化环境⑥增加木材蓄积量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20.暑假期间去贵州旅游要注意防范A.地震、泥石流、滑坡B.干旱、台风、暴雨C.暴雨、泥石流、滑坡D.寒潮、洪涝、地震【答案】18.D19.B20.C【解析】19.涵养水源可以为景区提供水源,①正确;这个地区没有沙漠,防风固沙说法不正确,②错误;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景区提供良好的旅游条件,③④⑤正确。

增加木材蓄积量对对贵阳旅游发展没有什么作用。

选择B。

20.夏季高温多雨,这个地区多山地,地形崎岖,暴雨时容易暴发泥石流、滑坡,所以暑假期间去贵州旅游要注意防范暴雨、泥石流、滑坡,C正确。

考点:贵阳地区的地理特点。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下列问题。

21.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A.① B.② C.③ D.④22.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A.A B.B C.C D.D【答案】21.C22.B【解析】考点:等高线图的判断。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读黄河部分水系图及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23.有资料描述壶口瀑布为“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说明观赏壶口瀑布应A.适当距离仰视B.从两侧俯视C.平视D.近看24.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是A.岩石产生断层,从而形成瀑布B.湖水从陡坎处外泄C.河床坡度太陡D.河床岩石软硬不一,流水差异性侵蚀而成【答案】23.B24.D【解析】下部为厚层砂岩、薄层砂岩、泥岩类岩石,页岩比较发育,因而河谷中的岩层软硬交替,使流水的侵蚀作用得以加剧。

故选D。

考点: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及地理成因。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5.下图为“庐山景观图”,判断庐山多云雾的原因是①临近江河湖泊,水汽充足②气旋、锋面活动频繁,降水丰沛③山中多沟壑涧谷,水汽不易扩散④地面温度较低,气流下沉显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5.A【解析】25.中国江西省的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南面,因此庐山多云雾的原因是临近江河湖泊,水汽充足;山中多沟壑,水汽不宜扩散。

故该题选A项。

考点:庐山多云雾的原因。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6.每当深秋霜降之际,我国各地纷纷进入“红叶纷飞,层林尽染”的最佳观赏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