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 中国地理 (一)-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 中国地理 (一)-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中国地理(一)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个山脉一致()
A.大兴安岭B.祁连山
C.秦岭D.横断山脉
2.1+1>2的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是一项集除草、免耕、节水抗旱、保肥保墒、机播机收于一体,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节本增效型新技术(如下图所示)。

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
C.江南丘陵D.东北平原
2016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遭受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受地形影响B.受锋面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受高压控制
4.2016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

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回答5~6题。

5.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6.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

据此完成7~9题。

7.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A.5月B.6月
C.7月D.8月
8.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A.3~8米B.8~12米
C.12~20米D.20米及以上
9.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
①中部低、四周高②湖盆浅且坡度小③湖岸陡峭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A.①B.②
C.③D.④
11.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二、综合题
12.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

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B示意图A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

(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3)图中丁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

13.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

经济重心亦然。

(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

(4)研究发现,2005年至2007年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其后2007年至2009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2006年至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经济重心在其后的2007年至2009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根据这两个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

(5)近十年来,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

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

中国地理(一)
答案
一、选择题
1~5.CDBAD 6~10.BABCB 11.C
二、综合题
12.
(1)5月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且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

7~8月为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甲地太阳辐射量大于丙地。

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丙地水分盈亏量远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

此时甲地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

(3)丁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丁地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

13.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3)区位条件: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

(任答两点即可)
(4)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

(5)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任答一点即可)
中国地理(一)
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选C.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中两侧河流分别向西北和东南流,则图中山脉走向总体上是东西方向。

四个备选项中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秦岭是东西走向、横断山脉是南北走向。

故C正确。

2.
解析:选D.由图结合题干内容可知,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是“机播机收于一体”,适用于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地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

解析:第3题,8月份我国东部季风区受锋面影响,多锋面雨。

另外,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图示主要降水区位于内陆而受台风影响很小,高压控制一般不会降水,图示秦岭部位无降水而不可能是受地形影响。

故B 正确。

第4题,图示①地纬度最高,气温是四地中最低处,应该最早符合秋季开始的温度指标。

解析:第5题,由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的塔里木盆地中,河流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大,下游径流量最小。

第6题,图中显示该期间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在干旱区扩大耕地,必然要大量引水灌溉,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减小、水体面积减少。

解析:第7题,注意关键词“开始进入”,江淮地区6月多梅雨天气,故6月已是汛期;南岭南部的珠江流域4~5月份为汛期,则南岭以北的鄱阳湖开始进入汛期的时间最可能是5月。

第8题,图中显示水位海拔在8~12米时面积扩展最迅速,则B正确。

第9题,注意材料中“高水是湖,低水似河”,说明枯水期湖盆水域呈河流特征,则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故④正确。

由图可知,湖泊水位升高较小、但面积拓展很大,说明湖盆较浅且坡度小,故②正确。

解析:第10题,②工业基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为京津唐工业基地,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

第11题,③为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而且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但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是制约其工业发展的条件。

答案:10.B11.C
二、综合题
12.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主要受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

5月降水少,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7~8月为雨季,降水量大。

第(2)题,根据水分盈亏状况来判断,甲地6~8月水分盈亏量小于0,丙地6~8月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甲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另外据图来判断,甲地纬度高,此时昼长较长。

第(3)题,丁地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原因有纬度因素(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状况),另外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大。

13.
解析:第(1)题,由图Ⅰ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


(2)题,由图Ⅰ可知,从1995年到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经度不超过1度,故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第(3)题,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从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环境等方面回答。

注意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

第(4)题,材料中第一句话说明经济重心的移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第二句话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带动经济重心的移动,围绕这两个方面回答问题即可。

第(5)题,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决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