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
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
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
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
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
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
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10.该省城市化进程中吸引的大量外来劳动力,主要来自于()
A.四川、江西B.安徽、山东C.广西、湖南D.贵州、浙江
【解析】8选AD,9选AD,10选AC。
本题组考查我国省区地理知识。
首先通过轮廓判断该省是广东省,然后逐一分析作答。
第8题,广东北部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发较晚,所以,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
第9题,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旅游业和金融、贸易为主。
第10题,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吸引的大量外来劳动力,主要来自四川、江西、广西和湖南等经济欠发达省区。
11.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图5),回答下列问题,在答题卷中的表格作答。
(1)比较两区域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
(2)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3)甲图中的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族聚居地,四周都是雪山,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人仍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乙图中的白沙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黎族聚居地,全县99%的土地是山地。
简要分析造成这两地贫困落后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从区域开发的角度看,塔什库尔干和白沙县共同的优势资源有哪些。
【解析】该题考查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依据轮廓可判断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
第(1)题,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可知道塔里木盆地位于内流区域,海南岛位于外流区域。
甲地区是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乙地是岛屿,形成放射状水系。
水文特征应该从流量、流程、流量季节变化方面比较回答。
用表格形式作答较好。
第(2),甲地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于棉花种植。
乙地位于热带,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形成我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第(3)题,甲图中的塔什库尔干和乙图中的白沙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还有历史的原因造成经济落后。
第(4)题,塔什库尔干和白沙县山地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具有非凡性等特征,是共有的可供开发的优势资源。
答案:(1)
(2)甲地夏季高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乙地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3)自然环境差,交通不便,生产方式落后和历史原因等。
(4)山地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
12、2009年10月20日,第四届主题为“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读图完成:
(1)图8中曲线R在兰州以上河段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明显增加
B、植被破坏严重
C、支流的汇入
D、河流开始进入黄土高原
(2)说明黄河花园口附近的上下河段水系特征的典型差异及成因。
(3)简要分析黄河下游河段凌汛形成的过程。
(4)试根据图7从河流特征角度简要分析黄河下游河段历史上凌汛严重的原因。
(5)简要说明黄河下游河段近年来凌汛明显好转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地理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
第(1)题,黄河兰州以上河段有湟水等支流汇入,径流量迅速增加。
第(2)题,读图可总结出花园口附近以上河段两侧地
势较高,支流多。
花园口附近以下河段地形渐趋平坦,流速变缓,泥沙堆积,人为筑高堤坝,河道抬升形成地上河,河道地势较高难以有支流汇入。
第(3)题,凌汛形成的河段必须有结冰期,并且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较高纬度河道封冻较早,解冻晚,而较低纬度河道封冻较晚,解冻早;冰坝易在下游河段形成,堵塞河道,水位陡涨,形成凌汛。
第(4)题,黄河下游段历史上河床浅平,初冬和初春冰凌滞流,易在拐弯、狭窄处形成冰坝,形成严重的凌汛。
第(5)题,黄河下游河段近年来凌汛明显好转,一方面是自然大环境的影响,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期变短。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生活耗水导致黄河上中游来水减少,还有水利工程的调控及防凌破冰技术的提高等。
答案:(1)C
(2)花园口附近以上河段:支流多。
原因是此河段两侧地势较高。
花园口附近以下河段:支流少(甚至没有支流)。
原因是地形渐趋平坦,流速变缓,泥沙堆积,人为筑高堤坝,河道抬升形成地上河,河道地势较高难以有支流汇入。
(3)该河段有结冰期;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较高纬度河道封冻较早,解冻晚,而较低纬度河道封冻较晚,解冻早;冰坝易在下游河段形成,堵塞河道,水位陡涨,形成凌汛。
(4)河床浅平,冰凌滞流,易在拐弯、狭窄处形成冰坝。
(5)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期变短。
人为原因:(生产生活耗水导致)黄河上中游来水减少;水利工程的调控及防凌破冰技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