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平台安装方案

钢平台安装方案

上海静安(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T2办公楼核心筒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模架体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4月20日目录1、工程概况 (4)2、编制依据 (4)2.1 上海静安“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T2工程设计图纸 (4)2.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2.3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4)2.4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4)2.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2.6 《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4)2.7 本工程《施工大纲》 (4)3、钢平台的安装流程 (4)4、5FL钢平台安装方案 (5)4.1 概述 (5)4.2 准备工作 (5)4.3 钢平台的进场及预拼装 (7)4.4 钢平台梁及上部侧网的安装 (7)4.5内筒架系统(内脚手架)的安装 (7)4.6外脚手架的安装 (8)4.7 钢平台上部走道板的安装 (9)4.8 脚手走道楼梯的安装 (9)4.9液压动力系统的安装 (9)5、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9)6、高强螺栓施工 (11)7、现场焊接工艺 (11)8、钢结构现场涂装施工工艺 (12)9、施工进度计划 (13)10、施工组织体系 (13)1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3)12、工期保证措施 (15)1、工程概况上海静安”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T2办公楼地处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石门一路。

建成后将成为一栋高端的办公楼。

地下4层,地上54层,建筑总高249.80米。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及安全,并借鉴了以往工程的一些成功经验,核心筒21.995米~233.40米标高,决定采用我公司自行研制的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模架体系(以下简称钢平台系统)来施工。

钢柱筒架交替支撑式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由钢平台系统、内、外挂脚手系统、爬升机械系统、液压动力电气控制系统和大模板系统共五部分组成。

通过钢梁组成的钢平台与挂脚手架连接,形成一个全封闭的施工操作环境。

钢平台利用钢牛腿搁置在核心筒墙体上,利用导轨立柱承重,油缸相互交替顶升,带动整体钢平台体系的爬升。

当核心筒施工至5FL(21.995m)时整体液压爬升钢平台模架体系进行首次安装。

2、编制依据2.1 上海静安“大中里”综合发展项目T2工程设计图纸2.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2.3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2.4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2.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6 《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7 本工程《施工大纲》3、钢平台的安装流程钢平台支撑系统安装(内构架支撑系统、内挂脚手)→钢平台梁拼装(上部侧网)→钢平台梁安装→钢平台上部侧网补缺→外脚手拼装→外脚手安装(平台走道板安装)→平台走道板补缺安装→液压动力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

流程图见3-01~07。

4、5FL钢平台安装方案4.1 概述在核心筒施工至5FL时准备安装钢平台,钢平台系统由平台梁、盖板、内、外挂脚手系统、支撑系统、液压动力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钢平台联系钢梁主要由H400X200X8X13型钢组成。

4.2 准备工作4.2.1在浇捣3FL~4FL筒体砼前进行首次预埋钢平台搁置牛腿铁盒,预埋牛腿孔平面布置,见图4-01。

从2FL开始应对竖向钢筋作调整以避开,如竖向钢筋与预埋埋相碰,根据现场情况作补强。

预埋盒安放好后应由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砼。

导轨立柱在5FL开始安装,立柱底座的螺栓孔是利用结构的钢筋来固定的。

所以,结构的钢筋在2FL开始同时予以调整。

立柱平面布置图见图4-02。

在5FL平面上放置埋件,用于平台梁分块安装的支撑。

支撑埋件平面布置图见图4-03。

安装支架平面布置图见图4-04、04a。

钢平台用的外脚手顶部踏板标高应为5FL,脚手距墙为2.5m,外围周边设2米高的围护栏杆,以防止安装钢平台时人、物件等坠落,脚手架搭设图见4-05。

检查3FL~5FL牛腿预留孔的标高位置,及时清理和调整,检查翼墙、腹墙上是否有突出物影响钢平台安装。

4.2.2主要施工机具、施工用料表:施工机械设备表施工用材料计划表4.2.3劳动力安排计划1.主要管理人员2.主要施工人员4.3 钢平台的进场及预拼装钢平台的构件进场按照分区域进行,钢平台梁的安装分区布置图见4-06。

钢平台进场时的构件拼装场地及堆放场地布置见图4-07。

钢平台的现场拼装在钢平台正式安装前二周进行,按照安装顺序后安装的构件先进场,用一台25t汽车吊将散件拼装为整体后,堆放在构件临时堆场。

堆放时后安装的构件堆放在下面,先安装的构件堆放在上面。

4.4 钢平台梁及上部侧网的安装(1)测量放线:在钢平台安装前按照总包提供的控制线,在5FL平面上对钢平台安装所需轴线进行复测放线。

准确定出钢平台安装的位置。

(2)钢平台梁的安装:整个平台梁分为8大块,钢平台安装顺序为从T2-2轴到T2-5轴,按序号顺序进行,首先安装①号平台构件。

用塔吊将拼为整体的构件平放在地面上,将此整体构件的上部侧网在地面上安装到位。

然后采用四点吊装法将构件吊装就位,就位时严格按照所放中心线对中。

此构件正确就位后立即与安装支架进行可靠连接。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进行一侧构件的安装。

安装就位后,构件与支架及构件和构件之间要进行可靠的连接固定。

按此方法直至所有的钢梁分块全部安装完毕。

(3)钢平台上部侧网的安装:在钢平台部分构件安装就位连接成可靠安装单元后,立即开始钢平台上部侧网的补缺安装,将安装好的钢平台部位的上部侧网全部安装到位。

按此顺序完成所有钢平台上部的侧网安装。

此安装过程中,预拼装钢平台的上部侧网全部在地面拼装在构件上,同钢平台梁一起吊装就位。

补缺安装的侧网用塔吊将侧网分区域成捆堆放在安装好的钢平台上,然后人工按照布置图搬运安装。

4.5内筒架系统(内脚手架)的安装(1)内脚手构件进场:构件的进场顺序为以筒为单元,共计分6个序号,按序号顺序进场。

详见内脚手安装分区构件表。

(2)内脚手构件的拼装:根据现场的场地布置和塔吊的起吊能力,在地面以筒为单元按序号,先拼装内构架的大梁及牛腿;接着拼装第1步到第6步的四个构架的柱子,考虑吊装的因素在第6步用临时的固定架固定四根柱子。

再拼装第1步到第6步的踏步板和内侧网。

其余5个筒均按上述方法依次将所有构件拼装结束。

内脚手构件拼装分块见图4-08。

(3)内脚手构件安装的准备:安装内脚手构件前,六个筒内的施工脚手架拆除至3FL标高,并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维护。

(4)内脚手构件的安装:先检查预留孔的标高位置,符合要求即开始安装。

安装时用塔吊吊起已拼装好的构件,吊至安装位置上方,塔吊慢慢松钩。

吊装顺序是先吊装内构架的大梁使四个牛腿水平的搁置在预留孔内,接着吊装第1步到第6步的内构架的柱子,以及联系水平梁;安装第1步到第6步的内侧网和踏步板。

安装其余竖向立杆,由下往上逐步完成脚手架平面体系。

按照上述方法完成所有脚手构件,见图4-08~09。

4.6外脚手架的安装(1)外脚手构件进场:构件的进场顺序为以一个面可以地面拼装为准。

外脚手的安装分区图见图4-10。

(2)外脚手构件的拼装:在钢平台梁拼装结束后,立即进行外脚手架的拼装,拼装顺序为脚手的进场顺序。

脚手拼装为相邻的两个吊架及其中间的走道板和侧网拼为一体。

示意图见4-11。

两个拼装单元之间安装的构件按照安装位置带在前一个安装单元的相应部位。

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将所有构件拼装结束。

(3)外脚手构件安装的准备:安装脚手构件前,安装钢平台梁用的施工脚手架拆除至5FL标高。

并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维护。

(4)外脚手构件的安装:安装时用塔吊吊起已拼装好的构件,吊至安装位置下方,然后用自制吊具将构件吊住,塔吊慢慢松钩,而同时吊具的吊绳慢慢收紧。

直至构件的重量全部由吊具承担,然后将塔吊的吊绳松开。

由吊具将脚手构件吊装到位,用安装螺栓将构件同平台钢梁相连接,完成一个脚手单元的吊装。

在相邻两个安装单元吊装就位后,立即将相邻两安装单元之间的走道板和侧网安装就位。

按照上述方法完成所有脚手构件,见图4-12,4-13。

4.7 钢平台上部走道板的安装钢平台上部走道板的安装,随着脚手架的安装进行,在脚手安装完成后,即可开始钢平台上部走道板的安装。

走道板安装时,用塔吊将一个区域的走道板,分批吊在安装好的钢梁上,然后人工进行搬运安装。

安装完钢平台走道板后安装模板吊点板,就位后与钢平台走道板点焊固定。

4.8 脚手走道楼梯的安装脚手走道楼梯的安装随着脚手架的安装单元同时进行。

4.9液压动力系统的安装电控操作室位于钢平台下的第一步,其电线走向均设于H400X200型钢的腹板上,至平台22个柱子。

操作室的电源来自钢平台上的主电箱,由250A空气断路器单独提供钢平台的施工用电。

5、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5.1 根据施工进度,并取得现场指定时间和指定卸货位置后方可进场,要熟悉路况。

因钢梁均为超长件,应取得交通部门的许可,并装车绑扎牢固、堆放合理,禁止散落。

5.2 5FL施工时的外侧悬挑脚手,脚手外立柱必须距墙面2.5m,高出5FL标高2m,外侧设绿网,形成周边安全围护,脚手顶部踏板标高应为5FL-200。

5.3 安装脚手外侧立网时,在碰到钢平台安装支架的位置处,脚手外侧立网的最上部一片暂时不安装,此处用脚手钢管及绿网临时封闭。

待钢平台完全搁置于构架柱上并割除安装支架后,再拆除临时封闭并安装此侧网。

5.4 防雷、防电安全技术规范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第4.4.2“若最高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其保护范围按60°计算能够保护其他设备,且最后退出现场,则其他设备可不设防雷装置。

”本工程钢平台体系上有两台塔吊,两台塔吊始终位于最高点,按照规范要求,完全能够保护钢平台,原则上钢平台不用设置防雷接地措施。

为确保防雷安全,决定对钢平台设置附加防雷措施。

钢平台自身各构件之间能够相互导电,故只要将钢平台与结构避雷引下线按照规范要求跨接。

5.5 应急预案为解决高空发生突发性,施工现场能做到反应迅速,忙而不乱,发挥整体营救效能,有效并及时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影响,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5.5.1 组建应急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技术负责人等成立应急小组。

项目负责人任应急小组组长。

现场发生事故后应立即通知应急小组成员。

(1)组长:负责事故总协调和现场的救助及现场指挥,并迅速向当地交警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务调度汇报简要案情。

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商请医院、交通、消防等部门予以配合,协同进行伤员抢救和现场勘查、施救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