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国际关系史PPT

近代国际关系史PPT


葡萄牙建立东方市场 主要是运用暴力控制 印度洋,把东方的大 批香料和其他产品运 往欧洲。葡萄牙人还 在东方从事转运贸易, 用赚取的利润购买东 方的物品运回西方。
16世纪东方市场 发育的另一方面 是西班牙人在美 洲与菲律宾之间 建立起来的贸易 关系。
四 世界各地沟通联系的意义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大西洋市场和东方市 场的初步建立,不仅促使了世界上原来 互相隔绝的地区的沟通,而且进一步扩 大了世界市场的外延;世界各地区沟通 联系,加速了整体性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区的 联系,开始了欧洲对美洲、非洲、亚洲 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对欧洲的发展起到 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战争全过 程分为四 个阶段
以德意志新
教诸侯、法
国、瑞典、
丹麦为一方,
以德意志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战争的第二阶段(1625—1629),双方互有胜负。
战争的第三阶段(1630—1634),双方交战激烈, 互有胜负。
战争的第四阶段(1635—1648),交战双方展开拉 锯式进攻,相互攻入对方领土,各有胜负得失,以法 国为首的一方略占优势。但双方交战20多年,消耗巨 大,都无力最终取胜,表示愿意举行和谈。
二 三十年战争的始末
1618年5月2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 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王宫,制 造了“掷出窗外事件”,标志着 三十年战争正式爆发。
这场战争由
于外国势力 的卷入,战 争规模迅即
战争的第一阶段(1618—1623年),捷克起义被镇 压,捷克重归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扩大,从德
意志内战演 变成全欧性 战争。战争
近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章 西方世界的兴盛与近代国 际关系的肇始
第一节 整体性世界的最终形成及其影响
一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地位
地理大发现是一场把西欧以及世界从中世纪带入近代社会的伟大运动。 在欧洲站在海上探险活动最前列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封 建王国。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东航行,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西 班牙人从西欧大陆出发向西航行,先是到达拉丁美洲,继西班牙人又绕过美 洲大陆最南端、进入太平洋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驶返西班牙,完成了环 球航行,标志着地理大发现的结束。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 大壮举,人类的眼界空前扩大,世界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 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原来分散的世界渐次成为一个初见其全貌的整体世 界。
第二 建立种植园。 这是殖民主义者从掠夺转向生产,把美洲 纳入世界市场的又一重要行为。
第三 贩运黑人从事奴隶劳动。
把非洲拖入大西洋市场,由非洲直接向西印度群 岛及美洲大陆输出黑奴的南大西洋贸易体系逐步 确立。
三 东方市场的逐步形成
16世纪的东方市场主要指葡萄牙人经好望角在远至香料群 岛和日本之间的广阔海域内建立起来的市场,也指西班牙人 在美洲通过菲律宾而与亚洲发生经贸往来而形成的市场。
二 大西洋市场的初步建立
美洲 大西 洋市 场是 在16 世纪 中后 期通 主要体现在: 过持 续的 生产 和商 品交 换而 逐步 建立 的。
第一 大量开采贵金属。 黄金白银的开采是大西洋市场建立的发动机, 它不仅带动了相关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产生 对劳动力和手工业品的巨大需求,而且刺激 了大矿山附近城市的兴起。
特别是西班牙于1580年吞并葡萄牙及其属地以后,成为统治欧洲 和垄断世界市场的超级霸主,并同教皇势力相勾结,被视为国际政 治中的反动堡垒和试图打入海上的商业民族的公敌。从而预示自中 世纪以来,封建大国之间争权夺利的王朝战争降至次要地位,以荷、 英、法等新兴国家向西班牙商业霸权挑战的商业战争上升为主导地 位。
第二节 欧洲早期扩张和新兴国家的崛起
一 伊比利亚国家的殖民争夺
近代早期的欧洲殖民扩张活动始于16世纪上半期,经17世纪到 18世纪中叶形成一套完整的殖民统治制度。欧洲的殖民扩张以伊比 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为典型。16世纪上半期,葡、西在夺取 海外殖民地的活动中已存在着尖锐矛盾。教皇子午线规定葡萄牙向 东扩张、西班牙向西扩张,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两大殖民帝国。 葡、西殖民帝国的兴起,是16世纪中期以前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 的历史事件
二 西班牙的衰落及其后果
衰落的原因。16世纪上半期西班牙封建专制制度
没有任何松动离析的趋向。16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萌 芽在西欧正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荷、英、法悄然崛 起,开始向西班牙发起挑战。西班牙衰落的表现。荷、 英、法决意打破西班牙几乎独占拉美的历史局面,在西 属西印度群岛向西班牙频频出击。首先利用海盗拦截西 班牙商船或骚扰其殖民地港口。其次运用走私活动打破 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地进出口贸易的垄断。再次是诉诸武 力,直接在加勒比海地区夺取殖民地。1588年,西班牙 “无敌舰队”几近覆没,国势日蹙。海外贸易萎缩,垄 断权丧失。农业遭到破坏,西班牙成为粮食进口国。外 债高筑,财政破产。海外殖民地失去防卫和支撑的后盾, 被后起强国宰割。西班牙霸权地位彻底衰落。西班牙的 衰落,荷、英、法等国后来居上,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 治格局。资本主义加速成长,国际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 时期。
第三节 三十年战争和欧洲势力的交融
一 三十年战争发生的深刻背景
三十年战争既是德意志内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各
诸侯之间以及诸侯各邦之间为争夺宗教、经济、政体、 领土等权益的内战,也是西欧和北欧主要国家乘机浑 水摸鱼干涉德意志事务,争夺地区霸权的斗争
三十年战争前夕,欧洲大陆局势动荡,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各国的政 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德意志各邦诸侯尤其是新教诸 侯势力崛起,教皇和天主教势力受到冲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遭到 削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各邦诸侯尤其与新教势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各支新教掀起了一场席卷欧洲大陆旨在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新教诸侯为反对帝国皇帝的专权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称霸野心,于1609年7 月10日组成新教联盟,同天主教联盟相抗衡。欧洲国家密切关注德意志事 态的发展,并在两大对立集团之间选择自己的支持对象,从而使德意志国 内的矛盾扩张为国际斗争。三十年战争如箭在弦,国际关系也将发生重大 变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