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共同犯罪》

李文华:司法考试刑法:最新专题《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主要是为解决什么问题?一、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第25条第1款:“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一)共同犯罪中“共同”的理解。

【案例 1】A教唆B去盗窃,但B实施了抢劫。

A、B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案例2】A、B共谋盗窃,到现场后A实行抢劫,B仍然盗窃。

A、B是否成立共同犯罪?【案例3】A、B共谋报复C:但对如何具体实施报复行为并未明确。

到现场后A杀害 C,B对C的住宅放火。

二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一)行为共同说认为:只要各行为人共同实施“实行行为”,即便行为人之间犯意不一样,也成立共同犯罪,行为不需要完全符合同一构成要件。

根据行为共同说,前述三个案例中的A、B均构成共同犯罪。

扩大共犯的成立范围,(二)完全犯罪共同说该说主张,不同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多个构成要件,在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着重合时,多人之间的行为成立重罪的共同正犯。

但对于实施了轻罪的人,只处以轻罪的刑罚。

根据完全的犯罪共同说,前述【案例1】、【案例2】中的A、B均成立抢劫罪的共同正犯,但只有盗窃意思者仅承担盗窃罪的责任。

【案例3】中的A、B之间的行为在构成要件上完全不同,所以不成立共犯。

完全犯罪共同说的主要问题在于:明明是实施轻罪的人,却要承担重罪罪名;在最终处罚时,却又按照轻罪处罚。

(三)部分犯罪共同认为,如果数个犯罪的构成要件之间存在重合部分,该部分本身是刑法所规定的一种犯罪时,就可以认为两人以上就重合的犯罪具有共同故意与共同行为,从而在重合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但是,此时并不像完全犯罪共同说那样成立重罪的共同犯罪,而仅仅成立轻罪的共同犯罪根据部分的犯罪共同说,前述【案例1】、【案例2】中的A、B均成立盗窃罪的共同正犯,但具有抢劫意思者需要单独承担抢劫罪的责任。

【案例3】中的A、B之间的行为在构成要件上完全不同,所以不成立共犯。

部分犯罪共同认为,如果数个犯罪的构成要件之间存在重合部分,该部分本身是刑法所规定的一种犯罪时,就可以认为两人以上就重合的犯罪具有共同故意与共同行为,从而在重合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在以下场合,可以认定犯罪之间存在交叉、重合关系,实施不同构成要件行为的行为人可能成立共犯:行为人故意侵害的同类法益相同,但在实行行为的危害性程度、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两个行为人分别实施盗窃与抢劫、抢夺与抢劫、杀人与伤害、非法拘禁与绑架的、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由于前后两罪的保护法益基本相同,实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相同,构成要件具有重合、交叉关系,可以在重合部分成立共犯。

在法条竞合的场合,普通法条的构成要件可以包容特别法条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可以在普通法条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例如,共谋后实施诈骗罪的甲和实施金融诈骗罪的乙;实施抢劫罪的A和实施抢劫枪支罪的B之间均可以成立共犯。

在想象竞合的情形下,不同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和行为之间存在重合,可以成立共犯。

例如,甲以杀害仇人丙的意思,乙以对丙所在的人群实施爆炸的意思,经过共谋后同时投掷爆炸物的,甲、乙可以成立共犯。

在转化犯中,如果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的A实施了转化前的行为,B在此之外还实施了转化行为,A对此并不知情的,A、B仅在转化前的犯罪范围内成立共犯。

犯罪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的,行为人可以在被包容的范围内成立共犯。

比如甲隐瞒强迫丙卖淫的事实,教唆乙强奸丙,以迫使丙最终卖淫,乙果然实施了强奸行为的,甲、乙可以在强奸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但甲最终成立强迫卖淫罪。

(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理解只要实施了客观要件的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可以视为共同犯罪中的“犯罪”。

例如,甲(13岁)与乙(17岁)共同强奸,根据共同犯罪中的“犯罪”理解,甲的强奸行为符合客观要件,因而具有法益侵害性,属于共同犯罪中的“犯罪”行为,进而判断,甲也具有强奸的故意,只是因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但乙负强奸罪(轮奸)的刑事责任,在本案中,如果不承认共同犯罪的“犯罪”概念进行客观层次的理解,就无法认定甲、乙构成共同犯罪,这样只有乙单独构成强奸罪,也就无所谓轮奸,可见,共同犯罪的行为主体不要求具有责任年龄。

【2012-2-9】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

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

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 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B. 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C. 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D. 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三)共同行为“行为”指犯罪行为;“共同行为”不仅指各共犯人都实施了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行为(包括犯罪中具有重合性质的行为),而且指各共犯人的行为在共同故意支配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为一个整体。

1.共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一是共同作为,即各共犯人的行为都是作为;二是共同不作为,即各共犯人的行为都是不作为;三是作为与不作为相结合,即部分共犯人的行为是作为,部分犯罪人的行为是不作为。

【2008-2-7】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

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

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

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2.共同犯罪行为的分工情况:一是正犯行为(实行行为),对共同犯罪故意内容的实现起关键作用;二是组织行为,即组织、策划、领导共同犯罪的行为,对共同犯罪的性质、规模等起决定性作用;三是教唆行为,即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图的行为,对他人犯意的形成起援引作用;四是帮助行为,即帮助实行犯罪的行为,对共同犯罪起辅助作用。

(四)共同故意“共同故意”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各共犯人均有相同的犯罪故意;二是具有意思联络。

(一)共同故意的认定1.共同故意要求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为的内容、社会意义与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但故意形式、故意的具体内容并不要求完全相同。

例如,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直接故意,或者都是间接故意,或者有的人是直接故意、有的人是间接故意。

再如,甲、乙共谋教训丙,对丙实施暴力,导致丙死亡。

但甲持杀人故意,乙持伤害故意。

按照部分犯罪共同说,甲、乙二人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成立故意伤害(致死)罪。

2.共同故意要求共犯人主观上具有意思联络,即共犯人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实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

注意片面共犯的情形(该考点已经进入司法考试命题范围,希望大家注意)。

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没有认识到有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

片面共犯存在三种情况:一是片面的共同实行,即实行的一方没有认识到另一方的实行行为。

例如甲在乙实施强奸行为之前,先将被害人丙打伤,之后乙顺利实施了奸淫行为。

二是片面的教唆,即被教唆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教唆的情形。

例如甲将乙的妻子与他人通奸的照片和一支手枪放在乙的桌子上,乙发现后怒火中烧,将其妻打死。

三是片面的帮助,即实行的一方没有意识到另一方的帮助行为。

例如,甲发现乙在盗窃单位仓库里的财物,将保管员丙支走,乙顺利实施了盗窃行为。

再如,甲发现乙在追杀丙,在丙逃跑路上设置路障,乙随后顺利将丙杀死。

片面共犯仅对知情的一方适用共犯的处罚原则,对不知情的一方不适用共犯的处罚原则。

在能够认定间接正犯时,不用认定片面共犯。

(二)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1、共同过失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2、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3、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

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同时以各自行为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并无意思联络的情况。

例如,甲、乙趁仓库起火,不约而同去盗窃仓库财物。

4、先后故意实施相关犯罪行为,但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犯。

例如,甲到丙家盗窃了电视机,随后与甲没有通谋的乙到丙家盗窃了摩托车。

5、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实行过限),超出部分不是共同犯罪。

例如,甲、乙共谋盗窃,乙在院子外望风,甲入室盗窃,但甲还强奸了丙女。

甲、乙只成立盗窃罪的共犯,不成立强奸罪的共犯。

6、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

但如果事前有通谋的,则成立共同犯罪。

总结:没有共同的“故意”一起实施的犯罪行为。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一、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任意共犯,指一人可以实行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的情况。

必要共犯,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必须由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

对向犯,是指以存在二人以上相互对向的行为为要件的犯罪。

对向犯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双方的罪名与法定刑相同,如重婚罪。

二是双方的罪名与法定刑都不同,如贿赂罪中的行贿与受贿。

三是只处罚一方的行为,如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只处罚贩卖者,不处罚购买者;但为了购买而唆使没有犯罪意图的人犯罪,则构成相关犯罪的教唆犯。

注意:对向犯的情形:不一定都成立共同犯罪,如果只有一方成立犯罪,就不属于共犯;当双方都成立犯罪时,才成立共犯。

将这种情形认定为共同犯罪的重要影响在于:犯罪分子自首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包括交待同案犯的罪行,故在对向犯双方都成立犯罪的时候,只有交待了对方的行为,才能认定自首。

事后对方再交待该犯罪行为的,属于交待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犯罪事实,不能认定自首。

【2012-2-55】下列哪些选项中的双方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A. 甲见卖淫秽影碟的小贩可怜,给小贩1000元,买下200张淫秽影碟B. 乙明知赵某已结婚,仍与其领取结婚证C. 丙送给国家工作人员10万元钱,托其将儿子录用为公务员D. 丁帮助组织卖淫的王某招募、运送卖淫女张明楷教授、周光权教授均认为,在我国,必要的共犯包括三种情形:某些对向犯、聚众共同犯罪、集团共同犯罪。

本题ABC考察的都是对向犯。

对向犯,是指以存在二人以上相互对向的行为为要件的犯罪。

对向犯分三种情况:一是双方的罪名与法定刑相同,如重婚罪;二是双方的罪名与法定刑都不同,如贿赂罪中的行贿罪与受贿罪;三是只处罚一方的行为(片面的对向犯),如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只处罚贩卖者,不处罚购买者,第三种情况不是共同犯罪。

按照张明楷教授的观点,A项属于第三种情况,不成立共同犯罪,B项属于第一种情况,成立共同犯罪,C属于第二种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1、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