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CER交易在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和挑战

CCER交易在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和挑战

CCER 交易在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和挑战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交易进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为了实现我国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下降中长期目标,为了实现我国在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务必建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全国碳市场。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VER )交易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构建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2012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旨在通过推动规范开展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促进实现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为建设碳市场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2012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进一步明确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的备案要求、工作程式和报告格式。

截至2014 年12 月底,国家发改委已经分3 批共公布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178 个,涵盖了所有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涉及的范围。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及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签发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截至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累计公示审定VER 项目共413 个,它们主要来源于以下四种类型:(1)采用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开发的VER 项目;共194个项目,预计减排量约1793.8万tC02e/年;(2)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清洁发展机制(CDM )项目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DM EB )注册的项目;共32个项目,预计减排量约461.2万tCO2e/年;(3)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为CDM 项目且在CDM EB 注册前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共167个项目,预计减排量约7167万tCO2e;(4)在联合国CDM EB 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共20个项目,预计年减排量约1788.4万tCO2e/年。

VER 项目不但涉及领域广,而且还覆盖全国主要省区市。

公示的VER 项目分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甲烷回收、节能和提高能效、燃料替代、垃圾焚烧发电、造林和再造林领域;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数最多,占项目数约75%,包括风电项目132 个,水电项目82 个,光伏发电项目65 个和生物质发电项目32 个。

2014 年11 月25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签发了10个VER项目的CCER共计约649万tCO2e ,它们均属第三类项目,其中风电项目4 个,合计CCER约140.4 万tCO2e; 水电项目6 个,合计CCER 约508.8 万tC02e。

VER项目分别来自大陆31个省区市,其中新疆、湖北、云南、四川、广东是项目较多的省区;另外,7 个碳市场试点地区均有VER 项目。

遗憾地是,由于CCER 签发时间滞后,CCER 没有参与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碳市场2014 年的履约,2014 年没有参与试点碳市场交易。

CCER 交易是我国试点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

7 省市试点碳市场均将CCER 交易作为碳排放权交易重要补充形式,用于排放权配额的抵消,并对用于配额抵消的CCER 做出了具体限定(见表1)。

随着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基于CCER 的碳金融衍生品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由此可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及其交易将在我国碳市场建设和制度创新发展中显现出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分析CCER 作为碳资产的特点,讨论CCER 交易在建设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为建设全国碳市场提供借鉴。

二、CCER 碳资产的特点VER 项目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经由国家发改委按照严格的程序核证后产生CCER,此后CCER就固化为碳资产。

作为碳资产,CCER 具有许多显著特点。

CCER 是具有国家公信力的碳资产。

CCER 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包括项目备案、项目开发前期评估、项目监测、减排量核查与核证等,将VER 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国家发改委备案后产生的,因此,CCER 是国家权威机构核证的碳资产,国家公信力强。

CCER 是消除了地区和行业差异性的碳资产。

尽管VER 项目来自大陆30 余个省区市,覆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7 大领域和不同行业;但是VER 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备案成为CCER后,CCER就不再体现地区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即来源不同VER 项目的CCER 是同质的、等价的碳资产。

CCER 是多元化的碳资产。

首先,CCER 来源多元化,产生CCER 的VER 项目既可以是按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开发的,也可以源于可转化为VER 项目的三类“预CDM 项目” ;而且VER 项目覆盖领域广、覆盖温室气体种类多。

第二,CCER 用途多元化,既可以用作交易,也可以用于企业的实现社会责任、碳中和、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

第三,CCER 交易方式多元化,CCER 交易不依赖法律强制进行,不仅可以场内交易,还可以场外交易,既可以现货交易,还易可以发展为期货等碳金融产品交易。

CCER 是同时体现减排和节能成效的碳资产。

多数VER 项目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减排和节能一举两得的功效,因此,CCER 实质上是减排和节能的联合载体,既是碳资产,又蕴含着节能量。

三、CCER 交易在建设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CCER 交易既是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形成统一碳市场,还是活跃碳市场、盘活碳资产的重要途径,因此,CCER 交易将在建设全国碳市场、完善碳资产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CCER 交易是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的纽带。

试点碳市场将CCER 交易作为排放配额抵消的形式,且规定1tCO2e CCER 等于1 tCO2 配额。

虽然大多数试点碳市场对CCER 用于配额抵消设立了限制条件,但仍不妨碍CCER 在各试点碳市场流通,而且为数不少的碳交易平台还可以直接交易CCER。

另外,CCER具有向配额价高的碳市场流动的趋势,将拉高试点碳市场配额的最低价,拉低配额最高价;并且不同试点碳市场配额可以参照CCER 交易价格进行置换或交易。

由此可见,通过CCER 交易可实现区域碳市场连接,使区域碳市场配额价格趋同,促进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

CCER 交易是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发现的助推剂。

CCER 市场价格应能反映VER 项目平均减排成本并得到交易各方认可。

全国碳市场中,CCER 交易无论是用于配额抵消还是作为碳金融产品交易,都必然与配额交易连接,CCER 价格必然影响到配额价格,进而影响配额供需,使配额价格趋于体现市场供需情况和真实减排成本,促进配额价格的市场发现。

CCER 交易是调控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工具。

建设全国碳市场的核心目标是采用市场机制实现低成本减排,因此,必须调控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降低企业履约成本。

全国碳市场在短期内难免出现价格波动和反复,用行政手段进行碳市场调控,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易造成市场硬着陆,必须使用市场工具来代替行政手段进行市场调控,CCER 交易正是调控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工具。

尽管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比例和条件可能受到限制,但是CCER 绝对交易量仍然可观,因此,仍可通过CCER 及其碳金融产品交易实现对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有力调控。

CCER 是发展碳金融衍生品的良好载体。

CCER 具有国家公信力强、多元化、开发周期短、计入期相对较长、市场收益预期较高等特点,因此,CCER 具有开发为碳金融衍生品的诸多有利条件。

金融机构已经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2014年11月26日,华能集团与诺安基金在武汉共同发行全国首只基于排放配额和CCER 的碳基金,全部投放于湖北碳交易市场。

2014年12月11日,上海银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国内首单CCER 质押贷款协议,仅以CCER作为质押担保帮助企业获得贷款。

四、全国碳市场建设中CCER 交易存在的问题CCER 是优良的碳资产,是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标的物,将在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总体看来,全国碳市场包括CCER 交易市场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碳交易实施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所以CCER 交易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还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如何确定CCER 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入条件。

全国碳市场是通过配额总量控制和交易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CCER 交易是配额交易的补充,因此,必须设置CCER 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准入条件,包括CCER 数量、来源地域、项目领域、时间和类型等。

如果过量的CCER 进入全国碳市场将对配额交易及其价格造成冲击,减弱企业履约的强制性,削弱碳市场的减排成效,同时也将降低CCER 的价格,影响到项目开发方的投资回报。

如果CCER 供应量过少,可能会增加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也不利于活跃碳市场和盘活碳资产。

另外,如果对CCER 来源地域、项目领域、时间和类型等设置限制条件,虽然可能有助于削弱地区减排成本差异、调控VER 项目结构,但是也可能导致CCER 分化和流动性受限。

目前还没有形成确定该准入条件的政策和方法学支撑体系,试点碳市场经验也不足以作为设定准入条件的依据。

如何使CCER 与配额同质化。

2014年11月4日,天津天丰钢铁有限公司与中碳未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了6 万tCO2e 天津碳市场首笔CCER交易,成交价格约8元/tC02e;之前CCER的合同价格约为16元/tCO2e。

同期天津碳市场配额价格约为27元/tCO2 ,而试点碳市场配额最高价格为51元/tCO2e (北京碳市场),最低价格为25元/tC02e (湖北碳市场)。

根据各试点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配额和CCER 应该是同质等价的,但从实际价格表现看,即使是在同一个碳市场内,两者价格差异仍较大。

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CCER 和配额没有基于市场规律的价格发现机制,目前CCER 定价主要靠协商议价。

如果全国碳市场不能实现配额和CCER 同质等价,不但会直接影响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更重要的是影响碳市场的减排成效。

如何避免CCER 过量开发的风险。

截止2015 年 1 月19 日,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已经公示VER 项目511 个,累计90 个项目获得了备案,减排量备案的项目也达到了26 个,CCER 签发量达到1372万吨C02e。

研究表明[1] , 7试点地区碳市场2015年履约期CCER理论最大需求量将达到1.1亿tCO2e,其中试点内CCER的最大理论需求为6239万tC02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