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新阅读时代”]

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新阅读时代”]

天津日报数字报刊平台[“新阅读时代”]
1月11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十
二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数学阅读与数字教育”分论坛上,业内人士就数字化时代下如何更好地阅读的问题进行了
深入讨论。

究竟新时代赋予了阅读怎样的新使命?未来阅读模式又
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听听他们怎么说。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低效的?
阅读的目的向提升阅读素养转变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直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国际教育领域专家
强调,要将阅读作为教育的主轴和核心,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放在学
生能力培养的第一位要素。

究其原因,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
究所所长徐升国认为:“阅读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取知识,通
过阅读能够培养自身的能力,提升个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灵魂,
使你成为一个具有自由心灵的人,这比上名牌学校还要重要。


此次论坛上,攀登阅读创始人李根柱就阅读对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价值发表了演讲。

他认为,近几年我国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对于青少年和成人所承载的使命并不相同:“成人阅读更多是
从兴趣和目标出发,成人阅读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消遣,为了获取信息,而对于青少年来讲,除了兴趣,很大一块其实是为了提高能力。


在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这几年阅读的基础价值已得到充分体现。

2017年新的高考课标和高考考纲的颁布,更是阐述了对阅读底层价
值的认识,此外在连续几年的高考中,与阅读相关的一些内容,也
给基础教育领域指明了核心方向。

其实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上不难看出,在知识和能力分配比例上,大致为7:3,70%考察的是知识,30%考察的是能力。

李根柱分析:
“在未来的五年内,新高考的改革模型,将会使比例调整为四六开,40%是知识,60%是能力。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五年之后
这个比例会更低。

在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领域都要拥抱时代的变革,教育也是一样的。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界的专家对于传统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提出了一个新命题:传统的语文教学其实是低效的,甚至是
无效的。

“面向未来,阅读的目的将完成从实现阅读理解向提升阅读素养的转变。

”李根柱解释道,“什么是素养?素养其实是调动知识、
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通过分析阅读思想
模型,我们发现阅读素养和阅读理解从测评的角度来讲,其实是有
差异的,本身定义的模型并不一样,阅读素养更强调的是一个全方
位的能力,是知识的构建、运用,包括高层的评价反思等能力,而
不是只限于对信息提取和词汇阅读流畅度的检测。


“在新的阅读素养背景下,我们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承载的是思维培养的审美,因此课程的目标、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导致从课程的内容、评价到整个体系,都发生了变化,包括
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阅读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使命,我们希望它
能充分体现出帮助青少年培养思维能力的价值。


私有的价值正在慢慢消失?
精神产品向共享化个性化升级
毫无疑问,我们今天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不断革新传统文化生产,也在不断催生新的文化
业态,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我们正在逐渐从工业文明时代走
向智慧时代。

近几年,共享经济走入人们的生活,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汽车随处可见。

那么,阅读可以共享吗?徐升国对此
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前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私有制,是因为
物质稀缺,必须要占有才能够避免别人来抢夺。

但随着经济过剩的
发展,占有变得毫无意义,我在我的电脑上存100万本书又有什么
用呢?我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

我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有什么用呢?我办一张卡,全北京的100万辆共享单车都可以供我使用。


在他看来,私有的价值正在慢慢消失,如今人们开始慢慢接受了使用权的概念:“从共享到共赢的发展,我们人类正在从为生存而
奋斗进化到为生活而努力,现在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甚至进化到关注心灵,关注我们的
精神、我们的灵魂。

精神产品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与物质产品的差异:一个苹果我给你,我就没有了,但是我一个精神上的苹果分给你,
我们就有两个了,这是在分享,在增值,而不是在减值。

对于出版
行业来讲,我们生产的不是纸张,我们不是卖纸的,我们卖的是精神,而精神通过分享,会增值而不是减值,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重大
的变化。


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越来越多地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得以实现,我们逐渐从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

在工业文明时代,规
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不二法门。

但随着生
产能力的急剧提升,人们的需求已经进入到饱和状态,此时人们开
始注重个性化的需求。

如今我们去超市购物,不是找不到我们要的
东西,更多的是同一种类的商品就有几十个选择,各个品牌都在互
相竞争,抢夺人们的眼球。

因此在进入信息社会后,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刚刚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大数据、信息化进行用户画像,最大限度上地研究、挖掘
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化的、柔性化的生产服务,这是需要思考的。

大规模的定制将成为主流的商业方向,这就是近
年来提出的热门概念C2B,为用户而生产,多少个品种不重要,重
要的是提供用户想要的东西。

C2B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消费也开始进化升级。

阅读作为用户的
个人行为,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场景的一个流量入口,
打开边界,加速融合。

现实中这种融合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北京
吉庆堂酒店特意加入了书房的设计;万科推出的翡翠书院更是将阅
读与住宅融为一体;北京HiMaMa亲子庄园中设立了森林图书馆,让
孩子们在庄园游玩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淘宝总裁蒋凡
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就曾提到,虚拟内容和实物商品的结合,将成
为21世纪最大的商业机会。

人类会沦为人工智能的“宠物”吗?
阅读与思考将引导人类走向自由的未来
人类目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神秘大门仅仅推开了一条缝隙。

有专家预测,到2036年,人类将进入到强人工智能时代,具有智慧
的智能,被称为人工智能的智慧,会超过我们人类个体的智慧,这
种智慧是整体的、全面的,包括感性和理性。

而到2049年左右,极
点时代到来,人工智能的整体智慧会超过人类的整体智慧的总和,
从此以后人工智能的智慧会大踏步地向前进化。

这虽然只是相关领域专家的一个预言,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仍要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

徐升国认为,无论未来如
何变化,人们对于阅读的渴望,对于人生的思考永远不会停止:
“我们的时代正在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在迁移,第三次工业
革命的核心,我认为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一次革命的发生,从物质生
产到精神生产,从制造到创造。

未来,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无人
配送、无人服务、无人医疗、人工智能医生、人工智能律师、人工
智能法官都将得以实现,现在的法庭判案,已经开始采用人工智能,包括我们出版业也在开发这方面的智能化判案的产品。


那么,当人工智能取代了人的功能,人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徐升国提出自己的设想:“我想有一种可能,人类每天做的就是在家里
面等着一堆人工智能设备伺候自己,所以不是人类在养人工智能,
而是人工智能在养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工智能把人类当
‘宠物’养着。

我们是甘心当人工智能的‘宠物’,还是我们可以
有其他的方向和目标?”
徐升国认为,一定要做一个看得见未来的人:“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一生下来,就已经有互联网和手机了,对他们而言,没有手机
的时代是史前时代,他们不能想象,一个世界怎么会没有手机呢?
正如马云所说,我们不再是madeinChina,而是madeinInternet,往
后的一切都将是智能化、网络化的。

人们只相信眼前看到的东西。

那么,未来呢?谁能看得到?谁能决定?是由能够看到未来的人来
决定。

因此,如果你能够看得到未来,你就会相信未来。

如果你只
看得到现在,那么你相信的也只能是现在。


更高质量的阅读和思考,在徐升国看来,正是引领未来的指路明灯:“我主要是做阅读研究的,我们连续20年做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这样长的一段时间,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我们得想想我们的孩子是2038年才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但是如果我们是按照2008年的社会
需求在培养我们的孩子,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们必须清
楚地认识到,在充分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下一代需要的能力
是什么?他们需要的能力,是越来越基于智慧、创新、创造、创意
的能力。

因为,在那样的时代,我们恰恰有机会可以全身心地进行
阅读和思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机会去思考更为广阔无垠的星辰
大海和我们自己的内在灵魂世界,我想这两个方向,恐怕在短时间
内都有无穷无尽的空间,正可以供人类去施展和发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