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步行商业街空间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大都市的发展,步行商业街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步行街的空间类型、步行街的交通与停车问题、步行街的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以及步行街的尺度、街景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城市步行商业街空间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字:步行街空间设计人文关怀兼容性可参与性古代城市规模不大,街道都是步行的。
后来出现了轿子、马车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它们数量小、速度慢,不影响行人的活动与安全。
到了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带来了严重的人车矛盾。
不少城市又在中心区恢复了步行系统,首先把购物人流集中的传统商业街对车辆封闭。
这说明,将人类活动从车辆交通的困扰下解放出来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现代的步行街应该不同于古代的步行街,因为人的需求与各种社会因素都起了变化,因而要根据不同的城市形态、历史文脉和步行街所处的部位及其周围环境,对步行街附近的公共交通和停车安排,以及街内活动的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和赏心悦目的空间环境。
一、步行街的空间类型
步行街:城市商业区的步行街,是市民共享的重要活动空间。
最早,步行街的出现仅仅是出于解除交通上出现的困局,禁止车辆通行,开放整个马路以供众多逛街的人们步行,是一种被动的应变措施。
后来,人们渐渐从被动到主动,注意把步行街布置得亮丽舒适,步行街的功能性得以展拓。
现代的步行街是人们购物、逛街等集众多娱乐项目于一体的商业功能性街道。
广场:广场一般设计在步行街的端头和中部。
广场上可以放置街景装扮整个步行街,也可以举办各种互动活动、展览等,广场周围可以设置各种特色小店。
在步行空间的接点设置广场,改变步行街单一的条状形态,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而且可以提供行人休闲和稍事休息的场所。
商业拱廊:在步行街上方加建顶棚,不需要顾及周围环境的天气变化,于是产生了现代商业拱廊的原型加廊建筑。
拱廊将自然形成的城市结构一分为二,并自成一种建筑风格。
空中走廊:空中走廊一般位于步行街的上方,是对步行街的功能补充,与步行街一起形成天然的整体,独具艺术效果。
地下街:冬暖夏凉的地下街是别具一格的步行街。
它扩展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同时开拓更多的生活空间,从而激发城市活力。
它是在地铁通道两侧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商店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有许多弊端,如安全.环境污染等。
二、步行街的交通和停车问题
步行街的最初设想就是为了解决人车矛盾所带来的交通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步行街的交通与停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较好的交通设施是吸引人们到步行街去的必要条件。
首先,市中心商业街步行化,禁止机动车辆通行,改变了过去人车流相挤的状况,人成为街道的使用主体,保护了人流安全;同时,步行使人流迅速到达目的地。
商业街步行化既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又能通过步行化疏散人流,有效地解决了交通和人流的矛盾。
其次,步行街内部交通系统为了更加快速、有效疏散人流到达目的地,避免人流在步行街上的拥挤,可架设天桥走廊,把主要的高厦大楼连接在一起(如北
京西单),使人们顺利到达购物地,形成一个空中步行通道。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就设置了空中天桥,把一百、精品商厦、新世纪大型百货商店连接在一起,使顾客快速方便的到达,从而这三家商场的营业额也明显的增加。
在步行街附近修建良好的停车场,以及修建地下停车场,或将停车场和汽车的服务设施随着商业街人行道的规划进行改善。
这是对解决步行街交通问题的重要辅助措施,因为,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自驾车前往步行街,这就必须为步行街提供足够的停车位。
三、步行街的设计应体现人文关怀与文化特色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当时的人文主义是为反抗“神本主义”对人性的压迫而提出,强调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世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作为当代的人文主义,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等问题以外,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即“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的人文环境,还要关注人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
”使人文关怀的视野从纵横两个向度大大拓展,从人类社会延伸到了自然界,从当下延伸到了未来,体现出极强的辩证思维。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步行街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功能的兼容性
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可以同时供不同的活动目的、不同的活动人群使用。
城市街道上每天都同时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有过路的、有闲逛的、有驻足等候的、有坐下小憩的……街道空间这种能提供人们选择各种活动的品质就是兼容性,它具有比其它城市街道更多的功能。
2. 完整连续的街道空间序列
街道空间是由一幢幢沿街建筑连续排列而形成的,街道两侧连续的建筑带来了街道的延续。
人性化的街道其公共空间具有明显可见的边界,周边密集的实体边缘明确限定着街道界面,结合体量、尺度相近的建筑围合,形成完整、统一、连贯的城市街道空间形态。
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容易得到人的认同,具有领域感和安全感。
3 良好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场所感是人性化街道空间的重要属性。
美国现代城市规划大师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城市始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原。
”。
但是现在的街道变成了没有情趣的运动通道,不再从属于与它共存的街区。
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就是为城市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流和车流创造适合自己活动方式的通行空间,使街道在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下,具有强烈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4. 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可参与性
人的情感体验包括对街道空间的个性与特色的体验、领城感、情趣性等,而可参与性则直接体现了人在街道空间中的主体地位。
实施中的步行商业街除了一部分新建者外,绝大多数是在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商业街上改建的。
改建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能够表现出古老商业街特征的各种元素的保护。
改建之中的创新,包括传统构件所表现的符号特征,都应在商业街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设计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设计者对传统商业街空间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文脉主义的设计观念是对商业街道及建筑形态进行保护和改造设计的重要指导。
四、步行街的尺度问题
在建筑群体外部空间中,尺度体现了人与空间的一种关系。
当空间和人的身
体以及内在感情之间建立起更加紧闭的关系时,建筑物就会体现出更强的人性化倾向。
一般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追求一种亲切宜人的尺度。
建筑外部和内部空间的尺度有很大区别,因而外部空间的尺度优势很不好把握。
根据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模数理论,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每20-25米,街道路面就应有形式、材质或是地面高差的变化,由此可打破单调而获得生动活泼的氛围。
在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中,两种尺度较为重要:(1)街道整体尺度:沿街建筑实体、空间以及其他有关形式(街道景观等)的尺寸;(2)人体尺度:在实体和空间中,与人体尺寸和比例有关的要素的尺寸。
人自身是度量空间的真正尺度。
与人的活动和身体最密切、最直接接触的部件(如台阶或扶手的高度、服务性的街道家具的细部尺度)是表现人体尺度的重要内容。
五、步行街街景的设计
1. 座椅
步行街上的座椅是提供人们休息、思考、交谈、观察、饮食等各种活动的主要设施。
随着商业步行街的不断发展,人们户外活动越来越多样化,也更加注重户外生活环境,使得座椅在步行街上的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
而且座椅是人们直接接触与使用的街具,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整体环境质量的评价,因此在设计和加工上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除了座椅之外,还有一些街具也会成为人们的坐下休息的工具。
如隔离用的路墩,花坛和水池的边缘等。
出于增加座位的考虑,在所处为知识和休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计有意识的令这些街具更加适合人们休息。
2.遮阳棚
遮阳棚通常和座椅设置在一起,可以为人们的休息提供更好的环境,除了能够遮阳避雨外,它还能为休息者提供空间的围合与私密感,并给过往的行人以很重要的视觉提示,表示这里是休息的区域。
3.垃圾桶
垃圾产生的数量与城市文明的进步成正比,也与步行街的繁华程度成正比。
相应地对于垃圾桶的数量,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垃圾桶一般应放置在一些不非常引人注意,却又能让人容易寻找的位置,如灯柱和绿化旁边等。
路口等位置一定要避免放置垃圾桶。
垃圾桶经常与座椅等设施一同组合放置,因为这些人们经常逗留的地方垃圾生产量非常高。
垃圾桶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与街道性质与人流量都有关系。
垃圾桶的造型应该力求实用简洁,不用过多的装饰,甚至在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忽视其存在。
但是关于功能的语意必须表达清楚,让人们在看到的时候能够明确认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 熊宝珍,高德政.城市步行商业街规划的探讨[J].《建筑与预算》双月刊,
2001年第6期
[2] 叶红.健康的商业步行空间设计研究[J].城镇形象与建筑设计,2004.2
[3] 芦原义信[日]著.外部空间设计[M].伊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