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一般护理常规PPT课件
•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
14
B、骨筋膜室综合征
临床表现:5P征 ①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 ②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 ③感觉异常(paresthesia) ④麻痹(paralysis) ⑤无脉(pulselessness)
早期切开减压
.
15
脂肪栓塞综合征
(fat embolism syndrom,FES)
临床出现症状时间可自伤后数小时开始 至1周左右,80% 的病例于伤后48h以内发病。
.
16
脂肪栓塞综合征—暴发型
伤后短期清醒,又很快发生昏迷,谵妄, 有时出现痉挛,手足搐动等脑症状,可于1~ 3天内死亡。
由于出血点及肺部X线病变等典型症状不 完全,临床诊断困难。
.
17
脂肪栓塞综合征—完全型
(典型症状群)
专人固定头部,以防脊髓损伤。 4. 肢体肿胀者,可剪开衣袖和裤管 5. 四肢骨折明显移位,可临时用小夹板固定,再行搬动。
.
3
一、入院后护理——观察评估
1. 问:致伤的原因、时间、部位、病人的反应及症状。 2. 看:观察病人的表情、损伤的部位、肿胀的程度、肢端
颜色等。 3. 查:认真测量生命体征、检查病人的伤口、肢体感觉、
处 5. 截瘫病人使用专用支具,如防垂足板
.
25
失血量的估计
➢ 一侧肱骨干骨折:失血量约200-400ml ➢ 一侧尺桡骨双骨折:失血量约200-400ml ➢ 一侧胫腓骨双骨折:失血量约500-800ml ➢ 一侧股骨干骨折:失血量约600-1000ml ➢ 骨盆骨折:失血量约800-1200ml ➢ 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失血量约500-1500ml ➢ 四肢动脉损伤:失血量约1000ml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
1
学习目标
一.熟悉:入院后护理 二.熟悉:手术前一般护理 三.熟悉:手术后一般护理 四.掌握:骨折常见并发症
重 点
难 点
.
2
一、入院后护理——搬运
1. 骨折患者应该先固定,后搬动。 2. 脊柱骨折者,保持头颈与躯干成一直线,切忌背、抱
等动作。 3. 颈椎骨折和脱位者,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搬动是
2. 监测生命体征:T、P、R、BP 3. 观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患肢肿胀、活动情况 4. 检查:肢体末梢血运、感觉
注意体温变化及切口情况,若体温上升,切口红肿热痛,提示感 染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
.
8
四、术后护理
1. 生命体征的观察 2.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3. 切口的护理 4. 专科护理 5. 便秘的护理
功能锻炼
.
23
足下垂——常见原因
主要由于腓总神经受损所致,常见原因有:
1. 麻醉平面未消失,患肢感觉功能未恢复,肢体腓骨颈处受 压
2. 肢体肿胀受压,未采取保护措施 3. 患肢行皮牵引治疗时压迫肢体所致 4. 患者瘦弱,皮下脂肪少,强迫体位,腓骨颈处极易受压。
.
24
足下垂畸形的预防
1. 加强宣教,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避免外宣压迫腓骨颈处 2. 每2-3小时按摩一次腓骨小头处 3. 指导患者踝泵锻炼,20-30下/次,2-3次/日 4. 加强腓骨颈处的保护,可在膝关节下垫软垫,暴露腓骨颈
.
10
四、术后护理—引流管
1. 安置妥当:
防止管道受压、打折或脱出。 挂于床沿,位置低于伤口水平,避免倒流,防止逆行感染。
2. 观察引流液:
准确记录颜色、性状、量 如果2小时内引流液 >400ml,应警惕低血容量的发生 必要时将负压改为正压,减少出血量
.
11
五、骨折常见并发症
A. 创伤性休克 B. 骨筋膜室综合征 C. 脂肪栓塞综合征
①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 和尿潴留。
② 尿液异常:常见有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③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
饮水、尿管护理
.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①患肢疼痛和压痛 ②患肢肿胀 ③患肢皮色发紫,严重者可致花斑状以至坏疽 ④严重者肢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致消失 ⑤浅静脉曲张为代偿性,急性期多不明显
运动功能等。
.
4
二、手术前一般护理
1. 饮食要求: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 2. 肌肉锻炼 3. 呼吸道训练 4. 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5. 卫生宣教
.
5
三、术后交接——皮肤
1. 检查骶尾部及骨突处部位的皮肤 2. 四肢骨折检查扎止血带部位皮肤 3.术中牵引复位者检查会阴部皮肤有无挤压充血
.
.
9
四、术后护理—生命体征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重症者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 并准确记录
2. 观察尿色及尿量,如每小时小于30ml,同时伴脉搏 细速,甚至血压下降,应警惕血容量不足,及时报 告医生
3. 了解术中出血量和补液情况,根据病情按医嘱予心 电监护、吸氧等
4. 做好护理记录和出入量的记录
伤后经过12~24h清醒期后,开始发热,体温 突然升高,出现脉快、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快、啰音、 咳脂痰)和脑症状(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 以及周身乏力,症状迅速加重,可出现抽搐或瘫痪。
呼吸中枢受累时,可有呼吸不规则、潮式呼吸, 严重者可呼吸骤停,皮肤有出血斑。
.
18
脂肪栓塞综合征—不完全型
早发现 D. 压疮
E. 坠积性肺炎 F. 泌尿系统感染 G.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处理
.
12
A、休克的早期诊断
1. 一看:烦躁不安,唇色苍白 2. 二模:皮肤发凉,脉搏增快 3. 三测:血压正常,脉压减小,尿量减少
补液疗法
.
13
B、骨筋膜室综合征
• 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 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部分症状群) 缺乏典型症状或无症状,不注意时易被
忽略。 这类病人如处理不当,可突然变成暴发
型或成为典型症状群,尤其在搬动病人或伤 肢活动时可以诱发。
.
19
压疮
.
20
坠积性肺炎
临床症状: 以发热、咳嗽和咳痰为主,尤以咳痰不
利,痰液粘稠而致呛咳发生为其主要特点。
饮水、翻身拍背、有效咳嗽
.
21
泌尿系统感染
6
三、术后交接——管道
1. 伤口引流管:注意引流管保持通畅 2. 静脉留置针: 检查穿刺点、固定牢靠否。 3. 留置尿管:妥善固定,标识,尿袋放置、尿液观察 。 4. 镇痛泵:注意观察穿刺口敷料,管道等。
.
7
三、术后交接—— 病情
1. 术后体位: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患肢予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