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例:如图示长方体零件
加工零件上下表面的工艺路线为: 1、毛坯锻造 2、以下表面定位铣上面 3、以上表面定位铣下面 4、以上表面定位磨下面
零件图上只标注出了设计尺寸, 其余尺寸未知,应如何确定工 艺过程中所需的各有关工序尺 寸及其公差呢?
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加工总余量和各工序(工步)余量 2、确定各工序尺寸的公差 3、计算各工序尺寸 4、标注工序尺寸公差
(1)正计算 (2)反计算 (3)中间计算
(二)工艺尺寸链的应用和解算方法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方法 1、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 例:前面已述的套筒零件的加工,即属此种情况。 解:(分析略) (1)建立尺寸链,画尺寸链图 封闭环:10,增环:50,减环:A1 (2)计算 (3)验算 计算正确。
4) 增环 尺寸链中某组成环的变动,若引起封闭环的同向变动,则 该组成环为增环。 同向变动是指,在其余组成环大小不变时,该环增大封闭 环随之增大,该环减小封闭环随之减小。
5) 减环 尺寸链中某组成环的变动,若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则 该组成环为减环。 反向变动是指,在其余组成环大小不变时,该环增大封闭 环随之减小,该环减小封闭环反而增大。
一、引用法
直接引用零件图上给出的设计尺寸及其 公差作为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方法
例:如图示零件。以A、B面 为定位基准钻ф10孔工序。
结论:当某些表面只需进行一 次加工(或多次加工中的 最后一次加工),且定位 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 均可采用此方法确定工序 尺寸及其公差。
二、余量法
在确定工序余量的同时,同步确定工序 尺寸及其公差的方法
组成
尺寸链

封闭环
增环
组成环
减环
1) 环 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尺寸均称为环。环分 为封闭环和 组成环两种。
2)封闭环 封闭环是尺寸链中在设计、装配或加工过 程中最后(自 然或间接)形成的一个环。一个尺寸链必有且只有一个封 闭环。
确定封闭环的关键是, 正确理解“最后、自然、 间接”的含义本质
3) 组成环 尺寸链中除封闭环外的其余环均为组成环。组成环对封闭 环有影响,任一组成环的变动必然引起封闭环的变动。组 成环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教学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阐述加工余量及其确定方法,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原理,工艺卡 片填写的主要内容,以及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工艺装备(即刀具、夹具、量具等) 选用原则,和合理确定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等。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工艺尺寸链法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教学方法和使用教具】 讲授法、讲练。
例:某零件上一孔的设计要求为Φ100 ,Ra值为0.8μm, 毛坯为铸铁件,其加工工艺路线为:毛坯——粗镗——半 精镗——精镗——浮动镗。求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分析计算 (自己动手)
结论:当基准重合,表面需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的确定只需考虑每次加工时的加工余量和所能达到的经济 精度,并由最后一次加工开始向前推算,直到毛坯尺寸。
2、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
例:如图示零件,当表面A、 B、C均已加工完后,最 后一道工序是镗孔 Ф100H7。镗孔时,为 使工件装夹方便,不选 Ф100H7孔的设计基准 为定位基准,而选底面A 为定位基准。试计算工 序尺寸及公差。
解:(略)
3. 从尚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标注工序尺寸时工艺尺 寸链的建立和计算
(包容表面)Zb=b–a。 ► 式中:
Zb——本工序的工序余量;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 对于内孔、外圆等回转表面,其加工余量是双边余量,即 相邻两工序的直径差。
► 其中对于外圆2Zb=da-db,而对于内孔2Zb=db-da, ► 式中:
2Zb——直径上的加工余量; da ——前工序加工直径; db ——本工序加工直径。
2、刀具的选择 ► 一般选用标准刀具,必要时可选择各种高生产率的复
合刀具及其它一些专用刀具。 ► 刀具的类型、规格及精度应与工件的加工要求相适应。 3、量具的选择 ► 单件小批生产应选用通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
千分表等。 ► 大批量生产应尽量选用效率较高的专用量具,如极限量
规、专用检验夹具和测量仪器等。 ► 所选量具的量程和精度要与工件的尺寸和精度相适应。
假废品分析
在加工时,如50的尺寸合格,大孔深度尺寸A1在40的范 围内,则设计尺寸10必是合格的。但当A1的实际尺寸为 40.25mm时,显然超出了40mm的范围(不合格), 此时另一个组成环50mm的实际尺寸只要在49.89~ 50mm的范围内(显然它也是合格尺寸),则设计尺寸 10mm也是合格的。这一现象称为假废品现象。
适应 2. 所选机床的技术规格应与工件的尺寸型别相
适应 3. 所选机床的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应与零件的
生产纲领相适应 4. 机床的选择应与现场生产条件相适应
二、工艺装备的选择 1、夹具的选择 ► 单件小批生产应尽量选择通用夹具。例如,各种卡盘、
虎钳和回转台等。如条件具备,可选用组合夹具,以提 高生产率。 ► 大批量生产,应选择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专用夹具。 ►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可选用可调整夹具或成组夹具。 ► 夹具的精度应与工件的加工精度相适应。
1、前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 2、前工序的尺寸公差 3、前工序的形位误差 4、本工序的装夹误差 5、其它特殊因素
三、确定加工余量大小的方法
► 1、经验估计法 ► 2、查表修正法 ► 3、分析计算法
问题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是指每道工序加工后应达到的加工尺寸。
合理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是制订工 艺规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保证加 工精度的重要基础。不同情况下工序 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方法是不同的, 现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予以介绍。
2、加工总余量 ► 加工总余量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去的材料层总厚度。
其大小等于毛坯尺寸和零件图上相应的设计尺寸之差,也 等于各工序余量之和。
n
Z Zi i 1
二、影响加工余量大小的因素
加工余量的大小对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均 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合理确定加工余量,必须了 解影响加工余量的各项因素
上述这类工序尺寸就需要用 工艺尺寸链法来计算。这类 工序尺寸为工艺基准与设计 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
(一) 工艺尺寸链的基本知识
1、尺寸链的概念、种类和特征
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联系且按一定顺序 排列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图形,称为尺寸链。
为便于分析和计算尺寸链,对尺寸链中的各尺寸 作如下定义:
【教学内容】
问题一:加工余量的确定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去的材料层厚度。
加工余量
工序余量 加工总余量 工步余量
1、工序余量 ► 工序余量是指在一道工序中,从某一加工表面切除的材料
层。其大小等于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 对于非对称的加工表面,加工余量是单边余量。 ► 其中对于外表面(被包容表面)Zb=a–b,而对于内表面
三、切削用量的确定 ► 单件小批生产时,常不具体规定切削用量,而由操
作者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 批量较大时,特别是组合机床、自动机床、数控机
床及多刀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应科学、严格地确 定。一般来说,确定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
1、粗加工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大的背吃刀量(切 削深度),其次考虑采用较大的进给量,最后 根据刀具的耐用度要求,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
► 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的时间称为单 件时间Tt 。
单件时间Tt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1、基本时间Tm 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 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 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对于机械加工 来说,是指从工件上切除金属层所耗费 的时间,其中包括刀具的切入和切出时 间。
2、辅助时间Ta
2、半精加工、精加工时,一般多采用较小的背吃 刀量(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兼顾必要的刀具 耐用度和生产率要求,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
3、在采用组合机床、自动机床、数控机床等多刀 具同时加工时,切削用量要比采用一般普通机 床加工时低一些。
四、时间定额的确定
► 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 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 的时间。
三、工艺尺寸链法
例:如图示套筒零件, 毛坯为棒料,机械加 工工艺路线为: 车 左端面—车外圆—调 头车右端面,保证设 计尺寸50 —钻小孔 Ф10—镗大孔Ф20。
由于小孔Ф10直径小,在加工Ф20孔底面C时, 由于设计尺寸10 不便测量而无法直接保证其精 度要求。由于Ф20孔的深度可用深度游标卡尺 方便地测出,因此设计尺寸10 可以通过保证 设计尺寸50 和Ф20孔的深度尺寸而间接得到 保证。那么,在加工Ф20孔时,其深度尺寸及 其公差应为多少时,在50 尺寸合格的情况下, 设计尺寸10也一定能保证合格呢?
尺寸链图画法 封闭环、增环、减环的表示法
判别组成环增减性的方法:
► 直接用上述定义判别 ► 是用环绕法(箭头法)判别 环绕法(箭头法)的具体做法是: ► 先按封闭环的尺寸标注方向给封闭环任意确定一
个方向,然后沿该方向环绕尺寸链一周,在此过 程中,遇到一个环,就沿环绕方向给该环定一个 方向。凡某一环的方向与封闭环的方向相反,该 环即为增环,反之,即为减环。
结论
由此可见,在实际加工时,当按工艺尺寸链换 算出的工艺尺寸的实际值超出了换算出的公差范 围时,还不能简单地认为该零件不合格,应逐个 测量出各组成环的具体值,并算出间接获得的设 计尺寸的实际值,才能最终判别零件上要求的设 计尺寸是否合格。因此,当出现假废品时,对零 件进行最后复检很有必要,可防止将实际上的合 格品当作废品处理而造成浪费。
②关联性 尺寸链中的任意一个组成环发生变化,封闭环都将随之发生 变化,它们相互之间是关联的,组成环是自变量,封闭环是 因变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