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记泉州第五中学陈理萍

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记泉州第五中学陈理萍

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
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使命,也是每一个教师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这些繁忙、琐碎、重复、看似普通的日常,要做到不难,要做好却不易。

而在同事、学生、领导眼里,泉州第五中学陈理萍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的人。

“孩子,一定要阳光、快乐”
在泉州五中,一个年段有1000多名学生,其中住宿生就有600多名,管理好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是陈理萍老师担任泉州五中年段长期间的重要工作内容。

每天早上七点,当校园里的孩子们还揉着惺忪的睡眼刚刚起床,陈理萍老师就已经披着晨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晚上11点20分,陈理萍老师常会带上几位段助和班主任志愿者到宿舍楼巡视、抽查,与寄宿的孩子们聊聊日常的学习生活,及时解决孩子们所遇到的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不论是学习上的难题,还是学生间的摩擦、师生间的误解,甚至是食堂的饭菜是否可口、宿舍的空调功能是否正常运转,她都耐心地一一过问,认真地倾听、交流。

完成这些工作后,陈理萍老师才回到家。

三年来,风雨无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陈理萍老师正是这样一位教育者,她不仅是孩子们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上的知心妈妈。

2018届的学生小林因为抑郁休学过一年,重新回到学校后,仍然无法完全摆脱阴影。

发现小林的
异常后,陈理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孩子,成绩可以不那么优秀,但一定要阳光、快乐。

”陈理萍老师说。

在发现小林的这一状况后,她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鼓励他。

最终,小林走出了抑郁的阴影。

毕业后的他在贺卡中深情写道:“当我无助的心舟随波浮沉的时候,是您,陈老师,用爱为我引航。


“不论是班级还是年段,活动都是生命线”
大阅读活动是陈理萍老师作为段长在高一、高二年实施的重要晚自习学习环节。

她要求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在每天晚自习开始的40分钟里阅读中文、英文课外书籍,增加积淀。

“阅读让孩子不仅拥有自己的人生,还能拥有别人的人生。

通过阅读,他们可以拥有高尔基的人生,可以拥有鲁迅的人生,还可以拥有……”谈起由自己一手推动的大阅读活动,陈理萍老师神采飞扬。

面对一些家长怕阅读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的担心,陈理萍老师反复疏导,力排众议,坚持落实大阅读活动。

一段时间下来,爱读书、乐读书在年段间蔚然成风。

大阅读活动不仅没有耽误学生的日常学习,反而为学生素养的提升、视野的开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陈理萍老师还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年级活动,并自己搜寻资料,定期、准时地将各类省级、国家级的比赛活动通知推送给学生。

“高中三年,不能仅仅只是为了高考,我们鼓励孩子多‘走出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陈理萍老师说,“不论是班级还是年段,甚至是教研,活动都是生命线。


班刊、课本剧、社团活动、知识竞赛、诗词大会、小论文比赛、各级赛事……在忙碌的高中三年学习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点缀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开
特稿te早倩o
23
拓了他们的视野,更从方方面面增强了他们的能力。

“我在高一和高二各参加了当届的‘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在高二年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另外,平常我也积极参与学校的一些学习活动,如高一年举办的学校‘诗词大会’,我负责总策划,并担任一些重要场次的主持人,而能够胜任这样的职务,也得益于陈老师平时引导我们所做的积累。

”2019届毕业生魏韧韬说,在这些活动中,他不仅收获了知识和荣誉,更锻炼了能力和素养。

作为段长,陈理萍老师所带年段奥赛省一等奖人数、决赛获奖人数不断刷新学校二十多年来的记录,国内国际赛事奖项也有重大突破——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登峰杯”学术作品竞赛、“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中华之星”国学大赛、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以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等赛事的特等奖到一二三等奖,学生都有斩获。

“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
作为语文老师,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十几年来,每一次备课,陈理萍老师都毫不偷工减料,每一堂新课都要花费十五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精心设计、准备教学内容,只为了能让学生们享受到语文的饕餮盛宴。

每一篇简单的作文,她都要仔细、多次为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作为年段语文备课组组长,陈理萍老师精心组织每一次教研教学活动,从教研目标设定到教研任务分解与布置,她都仔细规划、认真部署,毫不含糊。

“陈老师,是一个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的人。

”段长助理李长忠评价道,“就拿平时来说,陈老师每天早起晚归地在教学楼走动,给学生、老师提供各种帮助,三年下来,真的是一天不漏。

她辅导学生,一个个面批作业、作文,都没有时间好好照顾同在高三的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做不到这样的。


在泉州五中,高三年级每一周都有限时训练,但是不论这次训练是不是陈理萍老师监考,她都会搬来一张椅子,静静地陪伴在年级走廊口。

“每当这个时候,我从办公室的窗口看到陈理萍老师的身影,我就特别感动。

”泉州五中张海峰副校长说道。

2016年,陈理萍老师接任年段长工作后不久,就因为出现了头颅裂缝、脑脊髓液外渗的症状不得不进行手术。

面对脑手术,她忧虑的不是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学生们因为缺少陪伴与督促而荒疏的学业。

“高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陈理萍老师说,“必须要重视这一阶段,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此,在术前检查的间隙,她常常争分夺秒地“朝发福州暮回泉州”,只为能在第二天回到讲台上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语文课堂。

手术后,医生建议停课休息半年,但她仅仅休息了三个星期,就返回校园投入工作。

“高一的时候,陈老师身体抱恙,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我每周都与她通电话,与她交流学习生活中的事情,现在想来大体都是些琐事吧,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听我说,给我关心与建议。

”回忆起这段时间,学生魏韧韬这样说。

“共享才能进步”
“20个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陈理萍老师说。

临近高考,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找陈理萍老师咨询语文问题,其中不仅有陈理萍老师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还有许多别班的学生,陈老师都一视同仁,耐心地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有几天陈老师生病,说话声音沙哑,但她还坚持按时来到班上,坐在我们身旁,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疏导每一个疑惑,她平时嗓子就不太好,但依然在课余时间细心为每一个同学面批作文。

”2019届毕业生林昊苇说。

在教学教研上也是如此,她坚持共享、开放的教研理念。

在她的带动下,备课组也逐步形成了和合共生的良好教研生态。

她所主持的年级教研活动向全校开放,甚至吸引了许多其他年段的教师来旁听,语文教研组QQ群里丰富的教研资料也面向全校的教师共享。

许多老师纷纷开玩笑表示:“陈老师你去哪个年段,我们就跟你去哪个年段!”
作为泉港第二中学1999届的毕业生,泉州五中化学组高二备课组组长陈滨文老师是陈理萍老师执教的第一届学生。

谈到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如今在同一所学校共事的陈理萍老师,陈滨文老师感慨道:“陈老师走到哪儿,就把出色带到哪儿。

”不论是在泉港二中还是在泉州五中任教,陈理萍老师所带的班级、年段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学生魏韧韬在给陈理萍老师的贺卡中写道。

桃李有根,深扎在泥土里。

陈理萍老师,就是护花的春泥,她将朝朝暮暮的陪伴、腹有诗书的才华、全力以赴的投入,沉淀为学生们精神的沃土。


(因涉及未成年人隐私,文中部分学生姓名为化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