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近年来,柴油机作为车用动力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人们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型和排放性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优化配气相位对于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则是一个研究方向[1]。
柴油机以压缩燃烧的方式,从燃料喷入燃烧室,到燃烧产物排出气缸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
燃料在接近压缩终了时喷入气缸,经过一个很短的滞燃期后即开始着火[2],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对柴油机的缸内燃烧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柴油机工作循环中,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刻直接关系到换气过程,进而影响柴油机的燃烧,所以合理的配气相位有助于改善缸内燃烧,对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
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有着重要作用[3]。
本文以一款4缸D19TCI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配气相位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外特性、14工况部分负荷以及万有特性试验,对比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结果的差异,分析发动机在不同的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时刻的性能表现。
1试验方案与研究方法
根据不同的配气相位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更换凸轮轴方案后的相位检查,即进排气门相对于上止点的开启和关闭角度、排气门相对于下止点的开启和关闭角度,不同方案的配气相位如表1所示。
2更换凸轮轴方案的相位检查
三种方案下凸轮轴与曲轴信号的关系如图1-图3所示。
3结果与分析
3.1充气效率
换气过程要尽可能在阻力较小的时候进气和排气,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刻主要是使空气尽可能多的进入气缸,即有效的利用气体的运动提高充气效率[4],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消耗和排放性能。
从图4中的充气效率曲线可以看出,总体上的充气效率:现有方案>方案1>方案2,因为现有方案的气门重叠角最大:现有方案>方案1>方案2,所以现有方案的进气量要大于方案1和方案2。
3.2外特性对比
从图5中可以看出,现有方案的功率和扭矩以及过量空气系数均大于方案1和方案2,而燃油消耗率和烟度总
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李思宇;谭永进
(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04)
摘要:建立不同的进排气门相位的方案,通过试验分析不同的配气相位对发动机动力,经济以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较大的进气门开启角和排气门关闭角,较小的进气门关闭角和排气门开启角,发动机有更大的扭矩输出、较低的比油耗表现以及更低的烟度,CO,HC等排放表现;而较小的进气门开启角和排气门关闭角,较大的进气门关闭角和排气门开启角,发动机的NOx排放值更低。
关键词:柴油机;进排气门;气门正时;气门重叠角;燃烧
进气门相位排气门相位
现有方案
进气门开启角:
上止点24.8°
进气门关闭角:
下止点41.2°
排气门开启角:
下止点39.3°
排气门关闭角:
上止点30.7°
方案2
进气门开启角:
上止点22.8°
进气门关闭角:
下止点43.2°
排气门开启角:
下止点42.3°
排气门关闭角:
上止点27.7°
方案3
进气门开启角:
上止点20.8°
进气门关闭角:
下止点45.2°
排气门开启角:
下止点45.3°
排气门关闭角:
上止点24.7°
表1不同配气相位的试验方案
图23塑性应力振幅评估
最小计算安全系数SFA:1.43(R)/1.63(σm)
某双燃料发动机所有的目标参数都实现的情况下,此
设计开发缸盖是安全的,可以满足某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
需求,不需要采取进一步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李俊,陈群,等.车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的CFD分析[J].柴油
机学报,2003,21(2):125-129.
[2]关跃,刘铁文,等.发动机缸盖的CFD-CAD设计方法.
[3]Kevin L,Susan Brasmer.The Use of Flow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in Cylinder Head Cooling Jacket
Development.SAE891897.1989.
[4]廖日东,左正兴,等.对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用气缸盖机械负
荷有限元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式的探讨[J].兵工学报,2001(1):
5-10.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
体上则是现有方案<方案1<方案2。
不同的配气相位对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有较大影响,进气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5]。
3.314工况部分负荷排放对比
在3种不同配气相位的方案下,模拟整车驾驶循环结
果,选取14个工况点进行对比试验,对比各方案的排放情况,主要对比碳烟(soot ),氮氧化物(NOx ),碳氢化合物(HC )以及一氧化碳(CO )和二氧化碳(CO 2)等排放污染物。
(表2)
从计算结果与图6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对于选取的14个工况点,现有方案的碳烟soot 、HC 及CO 的排放最低,方案2最大;而NOx 的排放则为现有方案最大,方案2最低。
与方案2的配气相位相比较,现有方案的进气门开启角大4°,排气门关闭角大6°,进气门关闭角小4°,排气门开启角小6°,同时soot 的排放要
低8.9%,HC 低38%,
CO
图5外特性曲线
图4外特性点充气效率
图3
方案
2凸轮轴与曲轴信号关系
图2方案
1凸轮轴与曲轴信号关系
图1现有方案凸轮轴与曲轴信号关系
图7油耗
率
图8氮氧化物(NOx
)
图9碳烟(soot )
低29%,但是NOx 的排放则要高15%。
4外特性对比在3种方案下,对比除排放循环以外的其他部分负荷点的情况,主要对比油耗、碳烟(soot )以及氮氧化物(NOx )。
从图7-图9中可以看出,在EGR 工作区域,由于EGR 的控制,进气量保持一致,所以油耗率,氮氧化物(NOx )和碳烟(soot )都比较接近;而在高速非EGR 区域,由于进气效率的上升,即现有方案的有较好的油耗表现且碳烟(soot )比较小,但是氮氧化物(NOx )比较大;在非EGR 区域,现有方案NOx 较大的区域相对往偏左的低速段,方案1和方案2则相对偏右。
5结论
①配气相位对发动机的各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②较大的进气门开启角和排气门关闭角,较小的进气门关闭角和排气门开启角,发动机有较大的动力输出,较低的碳烟,HC ,CO 的排放以及更低的油耗表现;③较小的进气门开启角和排气门关闭角,较大的进气门关闭角和排气门开启角,发动机氮氧化物(NOx )的排放较低。
参考文献:
[1]范明强.电液式全可变配气系统MultAir 面面观上[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1.
[2]周龙保.内燃机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马红英,宗明建.汽车发动机的可变进气系统[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
[4]全兴信(韩),李钟福,等.内燃机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韦锦易,姚博炜.如何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J].科技资讯,2011(15).
Current Scenario
Scenario 1Scenario 2Soot (g/kM )NOx (g/kM )HC (g/kM )CO (
g/kM
)CO 2(g/kM )
0.0610.1340.1091.150144.21
0.0670.1350.1231.209140.97
0.0670.1140.1761.622146.35
表214工况计算结果
图614工况部分负荷排放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