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全面版
B、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 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填表B:
地形坡度大,发展种植业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 沼泽地过湿,发展种植业需通过排水改造水分条件 土壤含盐度高,发展种植业需通过工程措施 和生物措施排盐改造土壤条件。 增施有机肥,增加熟石灰,改造土壤条件
案例4:阅读下图,说明影响棉花生产的因素是什么?
分析: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 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2、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⑴人类改造自然因素的主要途径: A、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 物的区位范围。
填表A:
由热带向北扩展到北纬22° 由华南地区推广到江准平原 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的高度 由长江流域“北迁、南迁”到黄准海平原、东北、华南地区
高三复习教案
专题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盐都县伍佑中学 陈荣高
[特别提示]考试说明内容要求:
必修:1、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3、粮食问题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4、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选修:1、中国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2、区域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应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下面三幅景观图反映了人类对哪些自然因素进行了改造:
3、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有一定限度的 案例1:丘陵山区的陡坡能否通过修筑梯田发展耕 作业,为什么? 规范答题:山区陡坡坡度大,修筑梯田在经济技术上不
允许,且不利于水土保持。
例2:温室大棚为什么多用来种植反季节蔬菜而不 用来发展粮食生产? 规范答题:温室大棚的投入较大,用来发展粮食生产
下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该地可能位于(D)
A.三江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南方丘陵地区
6、目前该地区存在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B)
A.水旱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严重
C.交通不便、贫困落后 D.大量的山地丘陵未得到开发
台田 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⑵盐碱地
产生原因: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 壤中盐分的水迁移,即水盐运动。
治理措施:核心是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 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控土壤中水盐运动具 体有引淡淋盐,井排进灌,覆盖,营造防护林。
3、运用农业区位理论简要分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展 优势有哪些?综合开发的措施是什么?目前存在什么问题?解决措 施是什么?
对策: 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 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从人类对自然因素改造角度分析我国不同类型中低产田产 生原因及其综合治理的措施。
⑴低湿地
产生原因: ①地势低平 ②渍涝严重 治理措施:因洼制宜,发展鱼塘一台田治理模式,使鱼塘一
优势: ①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 分地区配合较好,且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
②生物品种丰富多样;③水资源丰富;
④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有利条件;
⑤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⑥邻近工业城市、市场广阔。 综合开发措施: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②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产值低,效益差,投入与产生不成正比
小结:以上说明人类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需要根
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需充分考虑到投 入和产出比。
4、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
⑴市场区位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 的影响最为突出。
⑵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 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 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参考下图回答2-3题。 处于阶段Ⅲ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B )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 4、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C) 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什么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 其发展的主要特点。
[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能力
1、运用区位理论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形成全国最大的商品 粮基地因素有哪些?随着我国加入世贸,面对激烈市场竞 争对策是什么?
因素: 地形平坦、土地辽阔、黑土深厚肥沃、季 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 高,国内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①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矛盾突出; ②自然灾害多; ③水土流失严重。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①封山育林; ②解决农民能 源问题 ;③大力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
[热点、重点、难点]高考题例分析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B)
2、下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措施,最合适的一组是①开发东南沿 海,滩涂种植棉花 ②开发黑龙江、新疆边远地区荒地种植水稻 ③长江中上游山区,沿海滨海地区营造防护林 ④江南丘陵红壤 区栽培茶树 ⑤准噶尔盆地,河套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建立“林— 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田里种植春小麦、甜菜(B )
案例2:阅读下图,说明影响上海市郊农业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分析: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在城市 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形成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 生产基地。
案例3:下图反映了北京蔬菜基地的变化,说明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分析:
农业区位选择 充分考虑当地 的交通条件。 铁道部铁路 “绿色通道” 的开通,使北 京的蔬菜基地 从本市向南部 地区(寿光、 海地)扩展。
[理论回顾]重点知识强化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热量 气 自 光照
降水 候 然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地 形条
土壤 件
水源
科技
社 市场
会 交通运输
政策 经 济 劳动力
机械 条
生产习惯
件 食物偏好
案例1:阅读下图,说明我国种植业和牧区分布的区位因素差异:
分析: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中,畜牧业主要分 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