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谈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到社会责任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道德经》摘要:如果历史真的如河,那么我们肯定是在这条河的其中一段,下面的景色不会总归不会改变。
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周章,每个人都在自然的顺水而下就好了。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正是万物莫不尊道也。
……我只是想说,少说些理论,多做些事情。
呼唤英雄的时代是悲哀的,但是这并不是最差的结果。
最可悲哀的是当一个时代呼唤英雄尚且没有人能够站出来。
只是希望已经写就的情节出现了,需要我们了,我们能够挺身而出。
足够了。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是的,大巧不工,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改变,不管我们要面对什么,顺其自然,只要守住自己心灵最初的那份坚持,始终让自己生活在最美的那片芳草地。
关键词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社会责任论翻开我们的历史课本,在这条被时间所涤荡的河床上并不缺少理论、主义。
新闻的产生、发展到现在虽然不过短短的几个百年,但是依然依循着历史的车辙一路走来。
但是事实上,历史该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相比之下,我们都只是在书里规定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出现,之后遇见一些人或者事情——弥尔顿们也都是这样。
只不过作为人,这个让我们自己引以为傲的名词,比之故事里的角色我们多了些努力,多了些自己的情感而已。
但是历史是客观的,马克思说,我们不能脱离客观的事物而存在。
于是,我们看到的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以及社会责任论不过是历史的沉沙,在当时看来十分权威的言语在现在看来只是螳臂挡车的可笑闹剧罢了。
而当下的这个时代也许仍旧不能醒悟数千年前中国道家的老祖宗的话,依旧如从前一样演绎着现在看来或许能够叫人仰慕、膜拜,多年的多年以后被人指指点点的悲哀。
不仅新闻传媒如此,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一样。
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去遵循,人也一样,所以,我说,费这个劳什子力气干嘛?!何况所谓苦苦追寻的“真理”真的是为了这个世界,为了全人类么?我不敢苟同,只想说,太大言不惭了。
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是悲哀的,因为这个时代可能常常出现了种种反衬英雄高大的委琐的事情——这并不光彩。
那么一个可以“强词夺理”的时代也是悲哀的,因为这恰恰证明这个时代尚且无知、混乱以及自以为是。
于是正象我盼望一个时代不再需要呼唤英雄一样,我也盼望着有天不再需要为这些无聊的理论饶舌了。
如果历史真的如河,那么我们肯定是在这条河的其中一段,下面的景色不会总归不会改变。
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周章,每个人都在自然的顺水而下就好了。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正是万物莫不尊道也。
<一> 由自由新闻主义到社会责任论了解一个观点的始末必须了解这个观点的产生背景。
象英国的《权力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在西方乃至世界政治上的意义一样。
1644年,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了“自主原则”: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自由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
”“让她(真理)与谬误交锋吧,谁看见在自由而公开的交战中,真理会败下阵来?”。
事实上弥尔顿的这些观点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所首倡的出版自由观念,以及从中引导出的“观念的公开市场”、“自我修正过程”概念,后来发展成为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而这些理论,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的思想基础、西方文明的指导原则。
但是可笑的是,这些之于新闻自由理论便如《论语》之于儒家一样的观点的灵感源泉竟是因为一个女人?!再看一看年代,1644,不错,新闻自由是从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新闻业的自主权开始的,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斗争中提出的“伟大口号”。
新闻自由的口号最早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国会取代皇家掌握了政权,但原有的对出版的管制与特许出版制度仍未废除,究其根本,所谓的新闻自由是为了反封建,反对阻碍资产阶级发展的那些历史桎梏。
所谓的自由新闻主义从一开始就并不单纯,从大的方面来看只是用来换取权利的工具。
所谓的历史进步,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等等不过都是前世的冠冕堂皇与后世的遮遮藏藏。
工具就是工具,只不过变了天下而已。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而生产关系则要不断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要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从原始社会开始,每个社会都和秦始皇一样,梦想着千世万世而为尊。
于是,各个社会形态下都会有许多的变法,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都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或者社会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的修修补补。
转眼间,经过了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不再需要漫长的等待就飞速的发展起来。
于是关于新闻,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已经不能够再配合着统治阶级行事了。
19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也发生了三大变化,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都市化。
这三大变化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报业的经营也由服务民主政治转变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这样的形容恰恰攻破了自由主义理论最初出现时带着的面具,就是在为民主政治服务!这很象宝洁公司的广告,不是么?当要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是从前的产品便一文不值,弃之如蔽履。
但是在商业报刊发展成为主流报纸后,一些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转向了金钱至上之后又怎样呢?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
新的传播工具——广播、电视发展迅速,新闻业自由竞争导致自由而公开的思想市场被少数人垄断,媒介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资源被少数人所控制,而大多数人则越来越失去了表达思想的手段和机会。
为了钱,报业屈服于大企业广告主的操纵之下,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报纸里广告泛滥,报道内容常常危及社会公德和个人隐私,甚至在一些时候报刊会对抗社会的变革;报道日益煽情化、刺激化和浅薄化……这些情况使得新闻与原先的自由主义理论所标榜的崇高理想背道而驰,报纸往往成为了混淆视听、模糊是非道德标准的罪魁祸首,带来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的自由理论的不满与反思。
也在这时候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焰火一场绚烂终于归于灰烬。
面对着现实的种种,本应该老老实实反思,正正经经做人、做事情的时候,所谓的社会责任论又被抛了出来。
因为新闻传播份属社会关系,且多少年前拿破仑都已经看到,“三张敌对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
作为踩在前辈肩膀上的后辈们怎能不知道新闻对于政治的重要?!正是基于当时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本身的需要——20世纪20年代。
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出报纸的责任问题。
1924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主席C.约斯特著《新闻学原理》一书,指出报业要对社会“负责”,并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法律限制出版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R.M.哈钦斯主持的“新闻自由委员会”,经过调查,发表了《自由与负责的报刊》、《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等调查报告,运用了“社会责任论”这一概念。
英国皇家报刊委员会也在1949年提出报告,强调报业的社会责任。
1956年美国新闻学者W.施拉姆等人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观点。
不过可能稍微比起弥尔顿,社会责任论的提出者们竟然无一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
喜耶?悲耶?我不知道。
大概那些不断放炮的人心里应该有个谱吧。
从这两个理论的背景看来,不管再怎么标榜,动机不纯,已经不能被回避。
这样那样的理论往大了说,几乎就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
资本家加大了产品的利润,稍微给工人加了点工资,换汤不换。
沾染上了权利等种种的肮脏,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到社会责任论凭何取信于人?又凭什么招摇过市,凭什么让我们来凭吊?<二> 由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和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弥尔顿之后,又有很多的人在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而努力。
从英国到后来的美国、法国。
在西方各国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其主要观点和主要原则有: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出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报业在性质上是“寻找真理的伙伴”,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等级”,是不受政府控制和干预的独立的私人企业;在新闻自由的内涵上,指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为了满足人民享有的自由获知所需消息的权利,应有办报的自由、传递自由、出版自由和批评自由,政府不得干预;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但是事实呢?当杰斐逊一方面要说着保持这样的权利,一方面又要为肆意而来的无端中伤和诽谤而苦恼和愤怒。
同样,当便士抱取代了党派报纸美国又不能不面对黄色新闻泛滥,新闻失去了灵魂。
而社会责任论呢?社会责任论是作为对传统新闻自由理论的修正而出现的。
它的目标并不是推翻自由主义理论,而是革新自由主义理论,它是“传统理论上一个新思想的接枝”。
社会责任论立足于承认新闻自由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始终强调“思想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可宝贵的”;但同时又坚持新闻自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强调新闻自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自由伴随着一定的义务,享受着政府赋予的特权地位的报刊,有义务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就是作为现代社会的公众通信工具而执行一定的基本功能。
”于是新闻自由在这个时候分化成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
由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消极的,社会责任论是积极的。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观点,或者说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想法。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已经完全的证明了,做为个人,不可能完全的去把握社会责任论所定下的一个度,毕竟人之所以为人。
至于所谓的责任和义务,也只是一相情愿罢了,如果真的可以,那么之后的新新闻理论又怎么会大行其道。
我不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对客观规律有多大的做用,但是我还是不否认我们是具备这样的的能力的。
事实上社会责任论的“前辈”已经有了教训。
NBA里所有人都不敢忽略任何一支球队,特别是进入季候赛的队伍,因为“不能忽略一颗冠军的心”。
其实每个人还不是一样,有束缚,就会有挣脱。
想起一句话叫做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有没有想过有反抗的地方就有压迫,来来回回,理论还有意义么?!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错误在于太过于相信人性的本善,而社会责任论则从夸大人的自我控制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夸大了政府的控制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
毕竟政府是人的政府,比起个人,区别或许就只在于是很多人组成的组织、集体,要顾及到多方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