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集语言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为一体,专门研究语言习得、生成和理解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研究大脑如何产生、接收、存储和提取信息,从而探讨脑与语言的关系。

•1、早期脑与语言关系研究:公元前400年,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学派文集(Hippocratic Corpus)中描述了大脑损伤后字母失认的病例。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把大脑看作是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感知觉的中心。

自16世纪开始,对语言障碍和特定部位脑损伤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就开始被重视。

16和17世纪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已经能够清楚的区分语言障碍和其他一般的认知障碍、语言生成障碍和语言理解障碍、词法缺失障碍和发音障碍、句法缺失和词形障碍等。

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研究者主要有Weper、Schmidt和Rommel等人。

17世纪,对大脑功能较为有影响的观点来自Unitarism学派。

•2、Broca和Wernicke:通过对一例失语症患者的观察看言语产生的部位(1861)
•口语能力的定位(1865)。

Broca1861的论文是有关语言和脑关系的第一篇真正的科学论文”。

1874年,德国26岁的神经学家Carl Wernicke发表了《失语症症状的复杂性:以神经学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The symptom complex of aphasia: a psychological study on a neurological basis)一文
•3、Lichteim与Head:1885年,Lichteim在临床上证明了Wernicke所推测的传导性失语症的存在,并提出了Wernicke-Lichteim模型。

英国神经科学家Henry Head在其1926年出版的《失语症和言语活动的同质障碍》一书中提出了首次引入了语言学的概念,对失语症进行语言学分析,把失语症分为“命名性失语症”、“句法性失语症”、“语义性失语症”等几种
•4、索绪尔:索绪尔通过介绍Broca的研究,预见性的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言语活动的机能可能由天赋的性质。

同时,他还指出语言机能是在各种器官的运用上面的更一般的机能,是指挥各种符号的机能,在任何失语症或失写症的病例中,受影响的就是这种语言机能。

•5、雅柯布逊:雅柯布逊是第一位真正运用语言理论来关照神经科学的学者,他认为对语言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语言结构,第一个将语言理论应用于失语症研究之中。

•6、卢利亚:卢利亚是苏联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他提出了第一个影响最大的神经语言学处理过程模式:通过定位来联系语言的次成分和脑,每一个次成分都由脑中特定的区域运行
•7、乔姆斯基: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递归性遗传性。

基础学科性质:准确地揭示言语生成、理解和掌握的神经机制。

•基础学科性质:运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结合本族语的实际问题,通过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揭示本族语的本体特征和本质规律;另一方面要进而揭示人类语言的本体特征和本质规律。

也就是说,一方面为特定语言理论的发展努力;另一方面为一般语言理论的发展努力。

•应用学科性质:制定出综合语言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的神经语言学的失语症检查方案,并进一步制定出具有真正实用价值,有利于失语症病人更快更好的恢复语言能力的康复计划。

通过综合运用语言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语言本体自身的性质作出准确地把握,真正认识所有语言都有的普遍原则和个别语言具有的特殊规则,以期对两种或多种语言间的准确互译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从而实现两种或多种语言间准确互译的历史性突破。

智能化计算机的开发,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计算机能像人一样思维,而没有人类语言的计算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像人一样思维的,为此,神经语言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必将为智能化计算机的开发,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神经语音学:对语音所赖以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即对言语知觉、言语理解、言语产生过程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研究方法有心理物理学方法、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神经影像学方法、神经心理学方法等。

•语音加工的神经通路:语音加工一般涉及的皮层有颞叶、枕叶、顶叶和额叶,皮质下核团也参与言语语音的加工。

语音加工模型:模块加工模型,联结主义模型,双通道模型,
•言语感知通路的可塑性:Call an用fMRI 研究考察了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日语被试和母语为英语的被试在辨别英语中/r-l/的神经机制。

Jacquemot的fMRI 研究具体考察了日本人和法国人在语音感知上受各自母语语言经验影响的情况。

•言语产生通路的可塑性:儿童学习第二语言会提高他们的语音分辨能力,但是成人则不会这么容易
•知觉同化模型(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Best et al. 2001)
•自然语言磁力模型(Natural Language Magnet model)(Iverson & Kuhl 1996)
•句子理解模式:首先是词汇意义提取,包括抽象词、实义词及词的隐喻等意义的提取,其次是工作记忆对句子语义理解的调控,包括通过工作记忆来提取世界知识•再次是词汇意义整合,包括句子上下文对语义的制约和句子的自动消歧等。

•涉身认知假设(embodied cognition hypothesis):词汇语义知识并非纯粹的单模态,而是根据于具体模态的输入/输出系统之中
•汇聚带理论(Convergence Zone Theory 或CZ):当我们经历了一个概念范畴的例子,这些概念范畴的例子承早期的感知脑区作为多个具体模态特征地图(feature map)上活动的上下浮动的模式表征在大脑皮层上。

当一个活动模式出现在特征地图上,就会一组“连接神经元”(conjunctive neurons)所捕捉,这些“连接神经元”分布于高层次的极小的皮层区称为“汇聚带区”。

•句子语义的真假问题:研究句子逻辑语义问题,主要就是要对句子的真假进行辨别,而句子语义真假辨别是一般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实验任务模式。

神经语言学的句子实验中,使用词与句子匹配实验的范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句子语义的理解过程:词汇约束,上下文制约,句子运算资源的制约,主要指位置制约,词组层面附随的频率制约。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

•大脑: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三大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后脑:延脑,脑桥,小脑,乙酰胆碱。

•中脑: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处在整个脑的中间
•前脑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丘脑,下丘脑,脑垂体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