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产业服务介绍 (2)1.1 产业服务的定义 (2)1.2 产业服务体系的行业分类 (2)1.3产业服务体系的管理分类 (2)1.4产业服务的特征 (2)1.4.1国际性 (3)1.4.2知识性 (3)1.4.3创新性 (3)1.4.4协同性 (3)1.4.5信用性 (3)1.5 产业服务的重要性 (3)1.5.1产业服务极大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 (4)1.5.2产业服务是工业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 (4)1.5.3产业服务是加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纽带 (4)1.5.4产业服务是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4)2项目简介 (4)2.1规划结构--两园一心 (5)2.2周边环境 (5)2.3交通条件 (6)2.4建设思路 (6)3产业服务供给新模式:政社合作 (7)3.1 项目策划原则 (7)3.2项目定位 (8)3.3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8)3.4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8)3.5项目功能 (9)3.5 项目规划 (9)4项目意义 (9)5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9)6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0)长三角科技园创新中心产业服务项目概念性策划方案1产业服务介绍1.1 产业服务的定义产业服务:又称“生产性服务”Productive Service 、“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服务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
产业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是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产业服务业的覆盖面同生活消费服务业一样广阔,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和产品维修、运输、通信、广告、物流、仓储、房地产、人事、行政、保安和物业管理等等。
1.2 产业服务体系的行业分类产业服务体系只包括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类别,不含单纯为消费者服务的行业类别。
这些服务行业均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第二层次和第四层次。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来看,产业服务体系包括⏹金融业⏹租赁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七大类别。
在新兴的行业中,风险投资应纳入金融业,孵化器也可列为风险投资的一个类别。
1.3产业服务体系的管理分类从管理的角度把产业服务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政府服务⏹专业技术服务⏹金融服务。
1.4产业服务的特征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产业服务业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但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以及现代通讯、现代交通技术对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使得现代的制造与贸易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展开。
这也促进相关的配套的中间服务业尤其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服务业成为当代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同传统的服务业相比,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具有如下特征:1.4.1国际性传统的服务业大都局限于某一地理位置,以国内和地方市场为主要方向。
但产业服务业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服务经济的网络化、全球化,使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愈来愈大的份额。
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产业服务公司,如EY、KPMG、UPS 等等。
1.4.2知识性产业服务业具有知识性,是因为它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服务具有技术化、知识化的特征,它促进高素质人才集聚,提供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服务。
1.4.3创新性产业服务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其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活动。
产业服务业对高新技术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产业服务业是高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2)产业服务在其服务过程中成为高新技术的最主要的推广者;(3)产业服务业是高新技术的主要推动者。
1.4.4协同性产业服务业的协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同时进行,互联互动,密不可分;二是产业服务业整个产业链中各种服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各种服务内容越来越紧密的结合。
1.4.5信用性产业服务业的信用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用决定服务产品的价格,客户可根据服务者过去的信用情况来判断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服务过程中,信用体系保证了整个服务过程的正常进行。
因此,构建一个法制化的社会诚信体系对于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5 产业服务的重要性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已经由产品为基础的经济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国际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已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生产性服务市场的竞争加剧,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产业服务业的重要性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1.5.1产业服务极大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科研、教育等服务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总体水平,尤其重要的是,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被实际地应用,大多是通过科研、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来完成的。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1.5.2产业服务是工业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已经不在加工制造,而在产品的研究设计、市场开发等生产性服务链上。
产业服务提供了产品增加总值中越来越大的部分。
1.5.3产业服务是加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纽带现代服务业正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结构提升,服务业的电子信息化使远距离地理空间对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不复存在,这也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
因此,高度发达的服务网络系统是扩大国际贸易业务、拓展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条件。
1.5.4产业服务是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从价值链的构成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价值链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产品的物质创造及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上部为企业的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组织建设、人事管理、科研和采购等,这些活动使基本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企业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等项活动。
2项目简介张江**科技城是上海与浙江两地政府利用各自优势、打破传统地方行政区划格局、在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提前下,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理念,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创建的中国第一个跨省市合作、长三角区域联动、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实验区);是上海市与浙江省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区域联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大战略。
如果说**科技城是长三角中心的“心脏”,那“长三角创新中心”就是长三角中心的“大脑”。
通过开发分隔浙江与上海的界河,打造两地共同开发、产城融合、面积6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创新中心”,确立园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园区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生态生活新社区,形成浙沪一体、同城发展的局面。
即将启动的长三角创新中心项目将成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浙江与上海创新创业示范区,注重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共生共存的国际一流科技新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的高新产业集聚示范区,吸引国内外明星企业明星科技示范区。
这里将成为长三角融合发展的实验之地,成为真正的长三角未来之城、科技之城、中心之城、创新之城……2.1规划结构--两园一心(1)两园:指张江平湖科技园和张江金山科技园两个园区,两个园区实施统一品牌、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自运作,实现交通、产业、通信、生活、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同城一体化。
充分体现浙江与上海两地比翼双飞、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愿望和寓意。
(2)一心:(本项目)两园之间的中央核心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作为两个园区共同的中心区(核心区),区内将建设一体化同心广场、同城河、同城街、长三角论坛、长三角中心标志物等工程,充分体现浙江与上海两地合作一心一意、齐心协力、从心开始的愿望和寓意,预示张江**科技城合作共建、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2.2周边环境1)高科技产业园区环布:光谷软件园、汽车电子产业园、大学科技园、佛祖岭产业园、船舶配套产业园、藏龙岛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
2)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集聚: 微软、IBM、诺基亚、EDS、NEC、蒂森克虏伯、莱卡、富士康、中芯国际、凯迪电力、中冶连铸、中冶南方等知名企业群聚。
3)各类学校林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影视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院、华师一附中、武汉枫叶国际学校、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远教育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武汉)基地等学校分布周边。
4)居住人口数量激增:当代国际花园、保利十二橡树山庄、万科城市花园、万科魅力花园、光谷坐标城、光谷锦绣龙城、清江山水等高尚居住社区遍布该地块为中心五公里半径区域内,居住人口已经超过20万。
随着富士康的入驻,人口数量将激增至50万。
2.3交通条件张江**科技城是上海的西南门户,中国大多数省市进入上海的必经之地,扼守进入上海的交通咽喉;城区所在地新埭镇是浙江的北大门,是进入上海的门户。
城区与杭州、宁波、苏州、昆山等长三角重要城市均在1小时车程内。
因此,交通的便利、区域优势,将为本项目的产业导入、城镇化建设、人才引进带来极大的便利。
2.4建设思路(1)产业集群化目前,长三角创新中心所在地以箱包、卫浴为主导产业,以中小型箱包、卫浴、服装企业为主,工业集中度不高,研发设计产业相对匮乏,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型企业。
结合区域环境和自身的发展基础,一方面,积极做好与上海地区产业互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打造产业孵化加速体系,增强研发设计能力,从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实施政策引导,并进行组团招商和整体招商;另一方面,整合当地现有产业,引导优质企业向园区集聚,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提高城镇经济的辐射能力。
(2)功能复合化目前当地主导产业功能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生产性加工行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较为薄弱。
为了避免成为单一的工业区,除了继续发展工业,还要增加研发设计产业,提升产业能级,同时还要增加为工业服务的信息、物流、电子、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发展居住、商业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科技城的城市功能,构建复合型的城市功能区。
功能的复合化,能够聚集人气,增强园区活力,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园区形象;另一方面,适当的职住平衡,白领公寓、博士公寓、精英社区、高端公寓的建造,可以减少城区的交通负荷,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空间多样化采取适度的功能分区策略,保证各分区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但同时还要考虑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的融合、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形成多样化复合型的空间布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