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一、读拼音,写字词。
这是一条石板路,是工人一chuí()一钎kāi záo ()出来的,痕迹很明显。
二、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何当..金络脑。
()A.为什么。
B.何时将要。
C.值多少。
2.快走踏.清秋。
()A.踩踏。
B.踏步。
C.走、跑。
3.粉骨碎身浑.不怕。
()A.全,全然。
B.浑身。
C.也。
三、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经过烈火焚身,()粉骨碎身,()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四、品析诗句。
1.《马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运用的是_____ __、____ ___的修辞方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到“千锤万凿”,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感受到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即借物言志)的写法。
前两句“__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____,“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外阅读。
(一)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甲光向.日金鳞开。
()(3)霜重鼓寒声不起.。
()2.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二)别董大①[唐]高适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白日曛:曛,昏暗。
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A.写景状物诗B.送别诗C.田园诗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锤开凿二、1.B 2.C 3.A三、即使即使即使也四、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对偶比喻平沙覆盖着大漠,有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2.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工人们用铁锤和钢钎开采的叮当声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高尚的节操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竹子的顽强竹子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状物抒情五、1.明于谦古代诗歌的一种 2.A 3.仁人志士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死如归、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4.石灰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不是。
他想借这首诗明志,告诉世人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六、(一)1.(1)毁。
(2)向着。
(3)响亮。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C (二)1.黄云白日雪 2.B 3.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4.用“千里”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对应。
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石头要经历qiān chuí wàn záo()、烈火fén shāo()、粉骨碎身,最后才能成为清白的石灰。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何时将要。
()(2)平常。
()(3)高尚的节操。
()(4)身体粉碎而死。
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
()2.结合《石灰吟》,把石灰的一生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下清白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千磨万击”结构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与“东西南北”结构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深入理解诗句,完成练习。
1.李贺在《马诗》中抒发自己想干一番事业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于谦的《石灰吟》里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燮的《竹石》中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立场坚定和受到打击时绝不动摇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试对文中三首诗进行比较,完成下面的表格。
五、比较阅读。
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