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论证

逻辑学:论证

“证明过少”:实际论证一个比论题断定更少的命 题。 如本来要证明“中药的疗效很好”,而结果 证明了“中药医治慢性病的疗效很好”。
③ 论据应当是已知为真的命题。违反这一规 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两种:
虚假理由:所引用的论据必须是已经证明了的真实
命题。
预期理由:所引用的论据不能是真实性尚待证明的
命题。
④ 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违 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循环论 证”。如:
归纳证明: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 证明。如:
“地球上各大洲都有矿藏。经地质勘查发现,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地 都有矿藏,而这些洲是地球上所有大陆的全部。”
类比证明:是运用类比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证明。 如:
《古今概谭》中有一则故事。翟永令的母亲笃信佛教, 一天到晚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翟永令听的不 耐烦了,就同样不停喊“老娘”。老太太当然听了烦, 就责备儿子不该不停地喊她。翟永令就以此为证,认 为佛爷听见人成天在喊他也会生气的。从此,老太太 就减少了念佛的次数。
有两类命题可以用来作论据: 一类是已被确认的有关事实(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 命题。 另一类是已科学所证明了一切原理、定理、定律、 定义等。
③ 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指把论题和论据联系起来 的形式和方法。它回答“如何证明”的问题。论证 是一个从论据到论题的推演过程。这个推演过程总 是借助于一定的推理形式来完成的。因此,也可以 说论证方式是论证过程中推理形式的总和。
(5)故,p。
选言证法:是通过先论证与原论题相关的其 它可能性的论断都不能成立,然后确定论题 真实性的间接论证。
例:某盗窃案的罪犯或者是甲、或者是乙、或者是 丙、或者是丁,现查明这个盗窃案的罪犯不是乙, 不是丙,也不是丁;所以,这个盗窃案的罪犯是甲。
选言证方法步骤: 1、构成一个包括论题这一选言支在内的一个选言命 题; 2、论证除论题这一选言支外,其它选言支均不成立; 3、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从而推出论题真。
歧义。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论题不清” 。 ② 论题应当保持同一。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偷换论题”或“转移论 题”。
“偷换论题”表现形式有两种: “证明过多”:实际“大量服用维生素是有害健康
的”,而论证中却论证的是“服用维生素是有害 健康的”。论证一个比论题断定更多的命题。如 本来论题是
独立证明间接反驳:就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 被反驳的命题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的真实性从而确定被反驳命题的虚假。
独立证明间接反驳的推理形式: 被反驳的命题:p 反驳过程: 1、设“非p”(p与非p是矛盾关系或反对关
系), 2、论证“非p”真, 3、所以,p假(矛盾律)。
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 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 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 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古往 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 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 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 “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 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 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 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 德。
盾的命题。
归谬法间接反驳的推理形式:
被反驳的命题:p 反驳过程:1、设p真,
2、如果p真,则q, 3、非q, 4、所以,p假。
归谬法与反证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反证法用于论证,它的目的在于确 定某一命题为真;归谬法用于反驳,它的 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命题为假。
联系:反证法是通过确定反论题为假间接 确定论题为真的,而在确定反论题为假时, 一般都使用了归谬法。因此,可以说反证 法中包括了归谬法。
在这三者之中以反驳论题为主。
② 直接反驳、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就是引用真实命题直接确定某命 题的虚假。 例如:有人说:“人人都是自私的”。这种 说法是不对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不 是自私的,因此,并非人人都是自私的。
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或 反对的命题为真,或假定对方论题为真而据 此推出谬误,而根据矛盾律确定对方论题虚 假的反驳方法。 例:有人认为“生产关系都是阶级关系”。 但是,有的生产关系就不是阶级关系。例如,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就不是阶级关系。 间接反驳可分为独立证明间接反驳和归谬法 间接反驳。
1、联系:论证是推理的应用,推理是论证的
工具,任何一个论证都要借助于推理才能进
行。它们在结构上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论证
推理
论题
前提
论据 论证方式
结论 推理形式
2、区别:
① 认识的过程不同:论证是先有论题后找论 据,再用论据对论题进行论证;推理则是 先有前提,由前提推出结论。
② 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论证的着重点是论据 和论题的真实性;而推理则强调的是推理 形式的有效性。
选言证法过程的推理形式:
求证: p 证明:(1)设 p或q或r,
(2)非q, (3)非r, (4)所以,p。
一、反驳的概述 1、什么叫反驳? 反驳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命题确定某 一论证的论题或论据的虚假,或确定某一论 证的论证方式不正确的思维过程。 例:“所有鸟都会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例如,鸵鸟是鸟,但鸵鸟不会飞。”就是一 个反驳。
1、定义:证明就是根据已知为真的命题通过 推理来确定另一个命题为真的论证。
2、证明的种类 ① 演绎证明、归纳证明和类比证明。
演绎证明:是运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所进行的证明。
如:
“喜马拉雅山脉在过去地址年代里曾经是海洋地区。因为地质 学已经证明,凡是有水生生物化石的底层,都是地质史上的海 洋地区。地质普查探明,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层中遍布了珊瑚、 苔藓、海藻、鱼龙、海百合等化石。因此可以得知,喜马拉雅 山脉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曾经被海洋淹没过。”
充足理由律的推理形式: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在这个公式中,“A”代表论题(也叫推断);“B”(它可 以是一个或一组命题)代表论据(也叫理由);如果B是真 的,并且B能推出A,则B是A的充足理由。
违反这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推不出” “推不出”的表现形式有五种:
“论据与论题不相干”。 “论据不足”。 “以相对为绝对”。 “以人为据”。 “违反推理规则”。
“……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 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 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鲁迅《诡辩的灵魂》
⑤ 从论据应能推出论题,即,充足理由律。 指在论证过程中,一个命题被确定为真, 总是有充足理由的。如:
物体加热以后体积就会膨胀。因为,物体加热以 后,分子间的距离就会增大,而物体分子间的距 离增大,物体的体积就会膨胀。
间接证明:是通过确定其它命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 的真实性的论证。 间接证明通常有两种方法:反证法和选言证法。
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即反论 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间接论证。
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如果不是这样,就不 能满足“四化”建设对各种人才的需要,就不能迅 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四化”也就会 成为一句空话。
由于反驳是一种特殊的论证,所以论证的规 则也是反驳应遵守的规则。
谢谢同学们!
反证法的步骤:
1、设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 2、证明反论题假(通常是以反论题为前件, 引申出一个后件。再以此为前提构成一个充
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3、根据排中律,由反论题假,论证原论题真。
反证法过程的推理形式:
求证:
p
证明:(1)设非p,
(2)如果非p,则q,
(3)现非q,
(4)所以,并非(非p),
③ 结构形式的繁简不同:论证的结构通常比 推理复杂,它往往是由一系列的推理形式 构成的。
3、论证的作用
① 通过论证,人们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获得新的知识。
②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论证扮演 着重要角色。
③ 在向别人宣传、传授原理、定理时需要进 行论证,才能让人们信服并接受。
4、论证的规则 ① 论题应当清楚、确切,不可含糊、不能有
②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是从论据的真实性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
性的论证。
特点:从论题出发,为论题的真实性提供正面的理
由。
如,三段论两个前提均为特称时,是推不出结论的。因为 两个前提由II判断组合推不出结论;两个前提由OO判断组 合推不出结论;两个前提由IO判断或OI判断组合推不出结 论;而II、OO、IO和OI是三段论两个前提均为特称的所有 组合情况;所以,三段论两个前提均为特称判断时,它是 推不出结论的。
2、反驳的构成要素: ① 被反驳的论题:在反驳中被确定为假的命
题。
② 反驳的论据:作为用来反驳论据的命题。
③ 反驳方式:在反驳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
3、反驳的方法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反驳进行不同的分 类。 ① 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反驳论证方式
反驳论题就是通过反驳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 反驳论据就是通过反驳以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性。 (驳倒对方的论据,只能说明对方的论证不能成立, 并不等于驳倒了对方的论题) 反驳论证方式就是指出某一论证违 式,也不等于驳倒了对方的论题)
归谬法间接反驳:为了反驳某命题(即确定 某命题假)。首先假定它为真,然后由这个 假定推出荒谬的结论,最后根据充分条件假 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的规则确定对方论 题的虚假。 归谬法有三种主要形式: (1)从被反驳的命题中引申出假命题。 (2)从被反驳的命题中引申出两个相互矛盾
的命题。 (3)从被反驳的命题中引申出与其自身相矛
1、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命题确定另 一命题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例:并非所有的鸟都会飞。因为鸵鸟也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