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潮汕建筑艺术

论潮汕建筑艺术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课程论文(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论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学生:张世建
论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摘要:基于近代对传统建筑保护呼声意义强烈的情况,选择颇具特色的潮汕传统建筑,论述其艺术审美价值。

根据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以及艺术审美的角度分析传统建筑艺术之美与珍贵,一次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关注与保护。

该选题以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为特色,注重建筑美学知识的应用和分析。

同时涉及人文与艺术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传统潮汕建筑即指的是广东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

其传统建筑包括了传统的民居以及祠堂寺庙。

这些建筑无论是在设计艺术上还是在装饰艺术上都是极具特色的。

[1]建筑是一种文化,对于那些国家性,纪念性,标志性……的建筑来说,更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理应具有鲜明的中国和地域的文化特色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成就了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有俗称“下山虎”和“四点金”。

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住建筑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白风朝阳”。

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四点金”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格局类似和北京四合院。

有前厅,两边有前房,中间有个空旷的天井。

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件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

“格仔”的设计可象征多子多福。

“四点金”的建筑艺术: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金字的房间压角。

“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形体庄重。

“四点金”的家主
格局和“风水学”中“山坳环抱”的风水美格是同构的。

方正对称的格局,这样的格局正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审美要求,即对称方正之美。

[2]无论内或外,通常最单的体量或空间最吸引人,但是这些熟悉的基本形之外还有更多,更神奇的东西……或许我们见过这些形,而它们之所以具有极大的魔力,正因为它们的特殊. “四点金”真是传承了这种方形之美,简单之美也是特殊之美。

“下山虎”的大小略次于“四点金”。

因为房子大体上给人的感觉如狮如虎,两个前房就是虎和狮的两只前脚,就像一只刚要从山上往下走的狮虎,故称——“下山虎”。

“下山虎”有前堂大厅,也有前房,被当今建筑界称为“三合院”。

通常是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又叫“龙虎门”。

“下山虎”内平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房门之上绘有壁画,壁画上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多挂着“十仙贺寿图”等,取其吉祥之意头。

在正厅案头上摆着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椽子,合称为“红桁蓝桷”。

[3]对美学这个课题内容的一定描述是指出有一定的意识主体与客体,尤其是艺术品之间的关系。

正如转引所述,建筑本身是一中艺术,能够在建筑艺术中享受艺术也不为一大快事。

传统的潮汕民居中,在“下山虎”中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艺术品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画苑,有无处不在的艺术欣赏,在这些艺术品的“笼罩”之下,使得传统的潮汕文化艺术熠熠生辉。

潮汕民居建筑中还有另一种艺术代表——“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的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在潮汕当地居民不直接称其“四马拖车”。

因为这些房子一般规模都非常的大,故当地居民多称其为“大厝”。

厝在潮汕方言中的意思是指房子,“大厝”则指的是大房子。

因为“四马拖车”的规模十分大,只有旧时的权贵显达才能住得起和
建得起这样的大房子,一般的普通家庭建不起也不需要如此之大的房子居住。

所以,现在存留下来的“四马拖车”数量十分之少。

在现在的惠安县城古民居中就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四马拖车”。

潮汕民居一向都是十分注重装饰艺术的,“四马拖车”这样的“大厝”更是甚者。

古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说法。

在民居内部,山墙的脊端,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不同造型。

有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有富丽堂皇的嵌瓷,精雕细刻的金漆木雕。

那永不退色的嵌瓷与金碧辉煌的木雕艺术品包括了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在建筑物的一些木质结构上技艺精湛的匠师还镂刻了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气息,古香古色如皇宫建筑。

嵌瓷——潮汕著名手工艺,也称“烧片”。

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工匠紧密配合,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低温瓷器作为专用材料,无论是工艺品还是建筑装饰,大大地丰富了嵌瓷的色彩,构图。

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进行艺术创作。

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

而装饰脊头,屋角头的嵌瓷,多是以文武加冠等立体人物。

嵌瓷色彩斑斓,以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为基础,艺术风格写实,形象生动,是一中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瑰宝。

体现了勤劳善良的潮汕人民的智慧与艺术修养。

更加提高了潮汕建筑的艺术审美性。

潮汕民居装饰艺术中的潮州金漆木雕也是值得一提的艺术创作。

金漆木雕最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特色的影响,形成一种木雕流派。

潮州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

雕刻形式有浮雕、立体雕和通雕等。

表现内容多为“三国”、“水浒”的情节,“二十四孝图”及一些民间故事,体现潮汕人的忠孝、趋利避害意识,有较强烈的地方文化特点。

潮州金漆木雕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木雕为基础,髹之以金,由单层平面雕刻向镂通立体雕刻发展。

清代是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
不少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独钟,于是,所营建的祠堂和豪宅,无不以金漆木雕装饰。

潮州地区的金漆木雕是由粗犷的建筑木雕发展而为精细的日用木雕,如挂屏、座屏、神龛、茶柜、香柜、案桌、屏风等。

其中尤以黑地金漆神龛最为精巧。

大约在三寸高的龛门窗格上就能刻出十多个故事人物,如果是戏曲人物,所穿袍甲还雕上图案花纹、背景还衬上通雕景物,可以说是世界木雕艺术中最精细绝伦的技艺了。

潮州金漆木雕以花、乌、鱼、虫、蟹为主要题材,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写实肖似。

表现手法擅长通透雕。

贴金方法有黑漆描金、五彩饰金、全面贴金等。

除普通的潮汕民居建筑之外,潮汕地区的祠堂建筑也算得上是别具特色的建筑了。

潮汕人建造祠堂,历史十分悠久。

[4] “州(潮州)之有祠堂,自昌黎韩公始也。

公刺潮凡八月,就有袁州之除,德泽在人,久而不磨,于是邦人祠之。

”。

早在唐宋时期潮汕就有了祠堂的出现,当时的祠堂是为了颂念韩文公在潮州的政绩,而建立祠堂来祭祀。

至明朝中期,政府才准许平民修建祠堂,民间建祠之风开始兴盛,出现了“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的现象。

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设,在潮汕人的观念中“怀抱祖德”“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孝思表现使得潮汕人在建造祠堂过程中非常看重其装饰的庄重与辉煌。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

其建筑系统地运用了上述提过的潮州金漆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手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其中,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般的祠堂修建都有修建碑记,人们可以从中了解该祠堂宗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族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潮州民居与风水潮州人笃信风水,认为住宅风水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祸福、成败和得失,潮州民间俗神信仰的发展和演变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诸如岭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明末以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动、官方的态度与政策等,皆对潮州俗神信仰的演进趋势起着一定的作用。

[5]建筑是物,风水是魂,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和灵魂。

建筑及其规划,是有构思意蕴的,是有思想感情的。

潮汕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朝向的确定十分看重;而且在形态构成的确定以及平面和高度尺寸的确定都十分的重视,另外潮汕人对厅堂和天井庭院的设计也非常之重视。

在建筑界中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设计以及装饰囊括了建筑美学,艺术美学,人文与历史以及艺术审美等各方面的综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 萧默主编.建筑意.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 [美]亚伯克隆比.建筑的艺术观.吴玉成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 转引自卢永毅主编.建筑理论的多维视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明.永乐大典·卷五千三百四十三·祠庙.
[5] 亢亮亢羽编著.风水与城市.百花文艺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