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观后感
又把电视剧《》大略看了一遍,太费时间,太耗精力了。
记得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或者说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电视剧《》很好,我也熬神看过。
后来听说是《》唐国强主演的,便开始产生了兴趣。
暑假实习结束后回家,开始用电脑看,爱不释手,专心致志。
我爹问说:看这个于学习有用吗?我回答说:有点用。
稍微节制了一点。
去清河打了半个多月的工,回来之后便开始接着看,早怀此意。
甚至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到了深夜凌晨点左右,从未快进,细节都仔细看了。
连续两三天晚上熬夜,我娘发现了很心疼,劝我不要这样,可我是非常地爱好它啊!我本来就喜欢历史剧,而且这电视剧有很好,焉能自制?看完之后,我果断地把它文件夹删了,不想再耗费精力如此了。
删了便转到了电脑的回收站,回到学校后,有一天看电脑,竟把它还原了回去。
在学校里忙碌事多,尽量克制自己看视频甚至是玩电脑什么的。
可十月一国庆节放假之后,回家看电脑的时候又发现了它,不禁想再大略看看,以至于昨天晚上和今天晚上都没有干正事,睡得也很晚。
实在惭愧!我要把它彻底删除了,在此谈谈我的观后感吧。
此剧用一半多一点的情节描述雍正皇帝潜邸时各个皇子争权夺位的状况,康熙皇帝苦于此甚矣。
从中我更看出了康熙的英明,感觉这里的康熙比《康熙王朝》中的康熙还要伟大,实乃千古一帝。
尤其是乾隆皇帝幼时的师傅邬思道,为胤禛出谋划策,分析康熙之心思,令人感佩心服。
与当时的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祀比起来,雍亲王实在堪当大任。
在十三阿哥胤祥的辅助下,四阿哥得以顺利照先帝遗命登基,大快人心。
后一半是真正的雍正王朝了,可又许多事物。
先是继续追比欠款,又有西北战事,政局难稳。
年羹尧胜利后,开始实行新政,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起纳粮当差。
新政虽好,天下百官不悦,士绅顾己利而怨,文人闻谣言而意气乱政。
廉亲王允祀八王党的人一直从中作梗,最严重的一次是他们和隆科多一同谋反,这次也是亏了胤祥力挽狂澜。
后胤祥死,雍正也因劳累过度不能日久,弘时在允祀的撺掇下做了很多坏事,雍正因前车之鉴,狠心将自己的儿子赐死,为弘历的登基扫清障碍。
唉!多少王朝更替,多少皇帝治理,百姓仍不能逃苦命也。
雍正帝励精图治,虽有时急躁心狠,但也不失为一位明君。
而且他宵衣旰食,焚膏继晷,夜以继日,以至于崩殂。
嗟夫!吾念诸葛武侯之死,叹为政者之不易也。
若果吾得爵禄于党国,意欲为民为国,终必如此般也。
呜呼!人生之苦。
年月日星期二深夜第二篇:《雍正王朝》观后感字《》来源:范悦的日志韩愈曾经讲到写文章,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在第三次看完电视剧《》后,心中实在窃为雍正不平,于是写一篇观后感算是因寄所托吧。
史学上把康熙到乾隆的历史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民间则俗称康乾盛世。
这一俗,非但雍正的贡献没了,胤禛更是被刻画成了一个篡位,弑父,矫诏,好色的暴君。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港台电视剧蛊惑,从小对雍正的印象就是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第一次看《》电视剧是在初中,看完之后雍正的形象才在心中拨乱反正。
后来读了二月河的小说,又二看电视剧,不过那时过分关注于九王夺嫡外在的紧张凶险,忽略了对雍正内心世界的感悟,当然,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即使有心观察,恐怕也无力感受。
就像李宗盛歌里唱的那样,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体验,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几年。
终于,今天,再一次看完《雍正王朝》时,感觉自己走入了雍正的内心。
思绪充盈而来,郁于中而必泄于外也。
雍正一定是孤独的。
康熙曾对他说,要有一个做孤臣的心,才能把事做好。
不知道雍正面对这道选择题内心是怎样的挣扎与翻滚。
不做这个孤臣,则上可不开罪王公贵胄,下可坐享仁爱美誉;可是做了这个孤臣,则前为群臣诸公所制约掣肘,后遗千秋万代之骂名诋毁。
八爷选择了第一条,遂得贤王美名传于天下。
而雍正选了后者。
从治理黄河,追缴户部欠款开始,到登基后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雍正一步一步地得罪了各级官员,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无间道》里韩琛说,路怎么走,你们自己挑。
雍正从那个岔路口做了决断之后,就再没有回头。
他选择了前行,便一路只顾风雨兼程。
古人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诚哉斯言!他走向远方,这个远方叫上无愧于国家社稷,下无愧于黎民百姓;然而这个世界是官员和士
绅的,所以他留给世界的便只有背影。
我曾经自问,雍正这样做心中难道不会后悔么?然而,我现在想明白了,他一定是无怨无悔的。
正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什么是仁?仁是心中的一个信念,一种理想,一团炙热。
有了这个信念,就不会临阵而动摇;有了这种理想,就可以坚定前进的方向;有了这团炙热,就会虽九死,其犹未悔。
有了这个仁,一股浩然正气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就会凛然于天地之间,横槊于沧海之际。
所以《白鹿原》中白嘉轩在面对全村人跪求为小娥立祠时可以昂头说,我就不信,邪还能压了正!;所以,《射雕英雄传》里,众人都不敢惩治裘千仞时,洪七公可以疾声令喝道,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
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
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有了这个仁,就可以对自己诚,不自欺,才能不欺世而盗名。
所以杨震在面对受贿时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有了这个仁,就会真正的无私,而心底无私,天地始宽。
儒家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以及无一事不可对人言,便正是如此吧。
有了这个仁,才能心中有光,知行合一,真正做到无怨无悔,才能在离别人际之时像王守仁说的那样,此心光明,夫复何言!斯人已逝,然而如下事实是不容忘记的:雍正即位时国库存银不足万两,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新政,十三年后驾崩时,国库余银已超过万两;雍正在位时废除贱籍,使得平民有机会翻身;雍正实行改土归流,稳定了国家边疆;雍正的朱批有上千万字之多,平均每天要批七八千字,自古君王勤政,未出其右者。
看明白了这些,也就懂得了为什么雍正之得到一个千秋的骂名了。
所有的新政,无一不是福荫于百姓,而有损于士绅。
然百姓颂扬无口,而士绅毁之有笔。
雍正对弘历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得罪读书人!雍正得罪了天下读书人,给弘历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所以乾隆得以和康熙并列,而雍正只能数百年来背负着如此骂名。
雍正写《大义觉迷录》时内心的孤苦,岂是区区委屈两个字可以概括的?必须承认,电视剧里把雍正的想象过分拔擢了,然而明知是虚,我也宁愿信其实。
这不是要把雍正描绘成伟光正,而是要给心里画一个太阳,树一座高山,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有了这座山,能让我心中有杆秤,有把尺,有棵松,可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可以让我懂得敬畏,心中有光。
叶梦得说,此会真难偶,此醉且留连。
就让我在梦中与《雍正王朝》再会,且让我在这座深山中大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