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常被用来治疗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气道炎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3~4周有助于鉴别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3~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者提示哮喘的可能。
不含氯氟烷烃(CFC)的与含氯氟烷烃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器的吸入剂量可能不同。
加压气溶胶吸入器的含CFC抛射剂正在被氢氟烷烃(HFA)抛射剂所代替。
当患者应用不含CFC吸入器时应保证新式吸入器的有效性并且告知他们应用新型吸入器会使气溶胶的感觉和味觉与以前不同。
如遇到问题应咨询医师或药剂师。
如果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导致咳嗽,预先应用β2受体激动药可能会缓解。
哮喘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很有效,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减轻气道水肿和黏液的分泌)。
吸入糖皮质激素多在以下情况应用:哮喘轻度持续以上
(第2级以上)患者(见哮喘分级);患者近两年有急性加重必须以全身糖皮质激素或一种吸入型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时(见于哮喘分级和长期治疗方案)。
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哮喘恶化的风险。
吸入糖皮质激素必须规律使用以产生最大的效益。
通常在使用3~7日后症状减轻。
二丙酸倍氯米松(二丙酸氯地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疗效相当。
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药的复合制剂与以同样的两种药物分别使用比较,前者可能更有益。
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转换为吸入糖皮质激素,但是转换必须缓慢。
在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逐渐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再过渡为吸入糖皮质激素。
当吸入标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药或其它长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时,如患者仅获部分疗效时,建议加大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
只有在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明显好于较低剂量时才可持续应用。
一般不要超过推
荐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最大剂量。
但是,如果需要使用更大的剂量(例如氟替卡松成人使用量超过一次500µg,一日2次或4~16岁儿童使用量超过一次200µg一日2次),应由医师指导下应用。
应用大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
在患者发生感染或哮喘急性加重时,往往需要更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但吸入的药物到达小气道的量可能会减少,因此患者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增加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减少急性加重。
当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比例小于50%,且一年中有2次或2次以上的病情加重而需要抗生素时,除已有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外,应考虑予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注意在伴有活动期或静止期结核时,吸入糖皮质激素要谨慎;在应激阶段、有气道阻塞或有黏液阻碍药物进入小气道时,可以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矛盾性支气管痉挛
矛盾性支气管痉挛(paradoxical bronchospasm)应牢记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矛盾性支气管痉挛,此时需要停药和替换治疗。
对于轻度支气管痉挛,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药、或者将气雾吸入剂改为干粉吸入剂可缓解。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普遍认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较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少,但也有不良反应的报道。
长期吸入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引起肾上腺功能抑制的潜在危险,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有一张“皮质糖皮质激素卡”;当这些患者在应激状态下(例如手术)可能需要补充糖皮质激素治疗。
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与发生肾上腺危象和昏迷相关联,故应避免超剂量使用,一般氟替卡松常规剂量为50~100μg一日2次,不能超过200μg一日2次。
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剂量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也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包括肺炎。
随着长期吸入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骨矿物质密度会
降低,导致患者骨质疏松。
因此尽量使用能够保证患者的哮喘得到良好控制的最低剂量。
在哮喘轻度发作病情控制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可以停止,但患者要知道在哮喘再次加重或峰流速下降时应恢复使用糖皮质激素。
儿童生长迟缓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但在应用推荐吸入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时生长受抑现象并不明显;虽然初始的生长速度可能延缓,但并不影响其到达正常成人身高。
但是,仍建议对接受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儿童要监测身高,当出现生长缓慢时,要考虑就诊于儿科医生。
5岁以下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时应使用大容积贮雾罐装置,但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和成人同样也适用,特别当需要较大药物剂量时。
贮雾罐装置在提高药物气道沉积的同时可减少口咽部的沉积。
有报道称长时间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会轻度增加青光眼的危险;也有白内障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相关的报道。
通常只有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时才会出现声嘶和口咽部念珠菌感染(见下文)。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和血管性水肿)
罕有报道。
其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矛盾性支气管痉挛、焦虑症、抑郁症、睡眠紊乱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如亢奋及易激惹等。
念珠菌病吸入糖皮质激素伴发的口腔念珠菌病可通过应用贮雾罐来减少其发生(见上述),在没有终止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可应用抗真菌药,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漱口(儿童可清洗牙齿)对预防真菌感染有帮助。
口服哮喘急性加重期应考虑短程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时剂量可较大,例如泼尼松龙一日40~50mg持续1周。
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加重的哮喘患者通常很快起效。
轻度加重的哮喘在症状控制后通常可快速停药(见糖皮质激素的停药),但对于哮喘控制不满意的患者,糖皮质激素要逐步减量,以免引起严重的复发。
对于慢性持续期哮喘,当其它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时,给予长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是必要的;如可能应尽量替换为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这样可以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予泼尼松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