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 因果论

佛教 因果论


有缘因果
有“因”有“缘”,因缘和合而有“果”。世间上的一切 者因缘生起,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因和果之间有一个缘,因 所以能成果,一定要有缘。例如,花的种子种下去,它在能 够开花结果,必定要有土壤、阳光、空气、水份、肥料等很 多的因缘,才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能够生而为人,在过 去生中,有宿世的因、宿世的业,现在到了人间来,还要有 现世的缘,因缘聚合了,才能产生果。
真相因果
因果是世间的真相,是一切人事物的本来面 目, 凡夫(梵语prthag-jana)不明因果面目 ,不明白因果来龙去脉,无知迷惑,但是又日 日活在因果一点一滴当中而不自觉,故称为自 昧因果、不信因果、不明因果、抹煞因果。
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 应
缘起性空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 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 ”,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 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 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尘沙砾等,都是因缘和 合而生,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 到的一切现象“有”,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 它的本性是“空”。
因果关系
种子是因,芽就是果,因为先有种子,然后才有 芽的发展,这是异时互存的因果关系。 以老师为主,那么老师就是因,学生就是果,相 反的如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就是因,老师就是果 。这是同时互存的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非常错综复杂,从这一角度来看 ,这一因会产生这一果,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 一因会产生另一果。总之通过正面和反面来说明, 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当然更没有一个绝对 的果。
因果报应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强调因果说,认为,事事物物中, 因果律是普遍存在的,在时间上,遍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 空间上,作用于整个宇宙。佛、菩萨,也受因果律的支配。 有造因,必会结果,只是时间问题、地点问题,不是不报,时 候未到。如果因与缘合和的快,那么,报应就及时。有时候,有某 种因存在,但外缘还一时遇不到,虽有电,但没有电灯,那么,果 报一时就出现不了,灯不会亮。但世间是因缘合成的,互相联系的 ,复杂的,多彩的,不可能永远遇不上相应的外缘,今生不遇,那 么,来生,乃至生生世世,总要遭遇,因此,对因果报应,谁也无 法逃脱。
因果法则
1.果从因生: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 ”,条件具足,才能生“果”。 2.相由缘现: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本身 并无自性,所以说“缘起性空”;由於无自主性,所以能随著缘生 而现,缘灭而散,因此说“相由缘现”。 3.事待理成:宇宙万法的生起,因然是要有因有缘,但是在因 缘果报的生起上,还有著普遍的理则,也就是因果的法则。种瓜得 瓜不得豆,种豆得豆不得瓜; “如是因感如是果”,违背了这个 “理”则,便不能成其“事”,所以说“事待理成”。
佛教的观点

12信管--林晓云
因缘果报
因果是佛教语。谓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 之说,前世种什么因,今生受什么果;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涅盘经· 遗教品一》:“善恶之报,如影随 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梁书· 范缜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说岳全传 》第一回:“善哉,善哉!原来有此一段因果! ” 这种同时互存和异时互存关系,其实也就是佛 教所谓因果的关系。
关 系
因果循环
佛经有记载,当时有一人问佛陀,“世间第一因,从何而来”这个 问题,佛陀没有解释,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佛学不支持第一因。认为因果链是一种循环流程,好比圆圈。把因 果链系统比作现实中循环流程的圆圈,并认为循环流程不需要一个赋予 循环流程以主动开始贯通各环节运转的外部影响者,不认为外部影响者 把相互循环的影响添加给其它流程环节。认为一切事物之间都有直接与 间接的因果关系,每一事物既是前一事物的果,又是后一事物的因。事 物之间有的是原因,有的是条件,有的是结果。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华严经》 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涅盘经》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大宝 积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