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联通财务分析
总资产增长率
140.149
20.8032
5.7806
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09年有所下降,在10年有所回升,净利润 和净资产近两年呈负增长,总资产增长也有所放缓,可能与经济形势有关, 企业企业经营状况不太理想。
五力模型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威胁主要来自广电网络、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专用网络(公司)、跨国公司以及虚拟网络运营商。“三网合一”是未来发展趋 势,未来的电信网络,是以光纤传输网和IP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互联网、电话网(PSTN)、移动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全面融合的网络, Internet将是下一代网络的主体。在2005年我国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政策壁垒的打破将潜在威胁将变成现实威胁。同时,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重复建设留 下大量的部门专用通信网资源,也想加入电信市场竞争。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广电网和其他专用网加入电信市场竞争指日可待。此外, 加入WTO后,跨国公司进入威胁正在变成现实。 虚拟运营商是又一个潜在进入者。虚拟运营商是指没有基础网络而经营电信或者电信增值业务的厂商。虚拟运营商利用中国电信、中国 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设施或产品,将业务细化、个性化,通过业务代理或分销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增值业务。 比如一些小型科技公司对电信运营商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这些软件搭载到一些电信业务中去。目前中国对虚拟运营的相关政策还不明朗, 中国电信虚拟运营处于探索阶段,国内主要的虚拟运营商润讯、TOM、鸿联九五、联想、中关村科技等都是转型而来的。从业务构成上看, 这些虚拟运营商只是在部分业务上存在着竞争。 2.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现今中国电信市场有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国内长途、本地、移动等 各类主要业务,都有两家以上运营商竞争;在固定电话市场上,中国电信在南方、中国联通在北方分别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 是长途和数据业务市场,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都提供长途和国际电话服务。其中,在长途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并立;在数据业务 市场上,中国电信居绝对优势地位,占据57,81%的市场份额;移动通信市场是双寡头垄断结构,但其中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占70%。目前看 移动在2G移动网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即使把联通和电信加在一起也不及移动,所以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基本上市移动一家独大。而在3G移动 网层面,三家企业之间实力相差不大,处于相持不下的局面,竞争非常的激烈。为了争夺市场和未来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三家企业都在大 力建网,用优惠的价格和服务吸引客户,中短期内3G业务处于亏损运营阶段。在固网领域,联通明显不是电信的对手,不过网络质量在迎头 赶上。 (三)替代品的威胁 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手段,移动通信业务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完善的替代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未来 诸如网络通信等通讯手段,可能成为潜在的替代品,对现行的移动通信技术构成威胁联通。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供方是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从整个行业大环境来看,通信设备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电信运营企业居于主导地位。 由于中国政府的管制政策和中国特定的市场现状,供应商只能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公司选择,所以这种相对集中的买家格局决定了中国 移动的主导地位,卖方侃价空间非常有限。 (五)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电信运营企业的顾客就是个人消费者,一般来说,个人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都不高。目前通信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基本上由联通、移 动和电信主导,个人消费者作为顾客对于产品的挑选余地不大转换成本很高,对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等信息又缺乏足够的了解, 议价权不大。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联通、移动和电信在通信市 场的内部竞争,使得消费者有了初步的侃价能力,并且在逐步提高。 公司背景分析
运营能力分析
年份 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分析
2008 52.0079 0.8657 5.7651 0.6216
2009 58.973 0.5752 4.7357 0.4134
2010 40.2991 0.5741 4.8255 0.4084
总资产周转率
到09年,该公司存货周转率呈上升趋势,而到10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销售能力 下降。需加强存货的管理,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其投资的变现能力和获利能 力。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都大致呈下降趋势,表明资产的 流动性变弱,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但总的来说,对公司获利能力的影响不是很大。
核心指标分析结论
中国联通净资产收益率持续递减,说明公司盈利能力逐年减弱,显示通信行 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在众多竞争者参与的情况下,减少盈利空间以保持市场 份额已是必然,但09、09年长虹净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应引起关注。
•从总资产收益率来看,联通的规模大大减小。有待于扩大规模。总资产周 转率呈下降态,表明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小于总资产的增长,显示公司资产 的边际效益在下降。 •以上几个指标显示,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将在下 面对上述指标分解,作进一步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总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每股净资产 每股收益
小
结
获利能力分析
年份
总资产利润率
2008 9.7188
2009 2.236
2010 0.8279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每股净资产 每股收益
28.07
34.3077 3.32 0.931
4.42
30.453 3.35 0.148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176168000000
主营业务收入增 长率
52.0532
3.6688
11.2393
单位:亿元
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也反 映市场规模的大小。联通3降年下 降幅度不小,显示其市场占有率下 降,收入增长率降低。
净
净利润:1227610000
净利润增长率 261.9093
核心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
运营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分析
核心指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 ‖
总资产收益率 X 总资产周转率 X 权益乘数
(净利润 / 净资产平均总额)X 100%
本期净利润/期初总资产*100%
销售收入 / 总资产平均总额
总资产平均总额 / 净资产平均总额
分析结论
净资产收益率:1.74%
行业背景
中国联通背景
股票概况和业务范围 主营业务收入
净 利 润
总 资 产 净 资 产
行 业 背 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 段,出现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 年的时间,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 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来讲是3G时代,前景是4G时代。我国的移动 通信业也以改革、重组为动力、改善服务质量,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保持 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突飞迅猛进,到今年年 底,我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数将超过7500万,我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第二大移动电话市场。 2011年1-10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719.1亿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15.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18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9.9%。固定资产投资10月完成217.7亿元,本年度累计同比增长10.9%。
35.97 58.86 59.22
从表中可以看出,09年,中国联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比同期下降,虽然到10年有 所回升,但是与同行业的中国移动相比,有一定差距, 表明公司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不足, 资金流动性差, 变现能力差,存在高成本筹资的可能性;从资产负债率显示,资产负债 率呈上升趋势,产权比率也大致呈上升趋势,表明公司财务结构朝向高收益、高风险的 方向发展,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中国联通
财务状况分析
案例分析思路与方法
企业分析指标
偿债 能力
运营 能力
获利 能力
发展 能力
本案例主要采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和swot分析的方法,并结 合杜邦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从上市公司最核心的指标净资产收益
率入手,对公司赢利能力、资产效率、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能力、
做全面分析并给与建议。
公 司 介 绍
联通的背景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 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7月19日成立的我国唯一一家能提供全 面电信基本业务的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 2000年6月21日、22日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 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 年之内成为香港恒生指数股。它标志着中国 联通全面与国际接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新机制下建立的300多 个分公司和11个子公司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门 特别行政区,为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 要骨干企业。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 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 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保留GSM网络与中国网 通组成新的联通集团。2008年10月1日,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 电信运营。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正式合 并。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 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年份
0.2892 0.1539 0.2137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0.2798 0.1418 0.1949
39.7769 50.1838 53.0561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60.3051 95.9426 95.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