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避风港规则在商标间接侵权认定中的适用

论避风港规则在商标间接侵权认定中的适用

2 避风港规则在 C2C 网络交易平台商标间接侵权上适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察
从立法层面看,避风港规则最早在 1998 年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以下简称 DMCA)的第 512 条中提出,原指在发生网络侵权案件时,ISP 只要遵循预定的程序和规则,就 可以证明自己对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不必承担侵权责任。
和 [2] LVMH v.eBay 一案[3]中,法院的立场是相同的。法院首先阐述了 eBay 的行为,即根据采购类别更新网站主 页上介绍的内容,并为其用户提供的内容分类,同时,eBay 提供广告存储服务,提供卖家和买家之间的经纪, 并获得相应的佣金。然后,从行为看性质,eBay 是一个高性能的商业经纪服务商。最后,根据 eBay 的法律地 位,法院认为 eBay 作为买家与卖家之间的经纪人负有审核义务,不能援用 LECN 第 6.1.2 节降低责任的规定, 而应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主动的审核义务。但是,在美国的 Tiffany v.eBay 一案[4]后,法国的也开始 倾向于保护 ISP,具体体现在 2009 年的 L'OREAL v. eBay 案[5]中,该案中主审法官认为 eBay 不必承担在其网站 上出售假冒产品的责任。
本文试从国外主要国家地区以及我国对避风港规则在以 C2C 网络交易平台商标间接侵权中的立法与司法实 践进行考察,在研究相关案例的不同判决的基础上,探讨 ISP 在网络交易平台中的责任认定,分析避风港规则 适用的可行性。然后从 ISP 是否应该要求其用户提供权利证明,权利人有效的通知要件构成,ISP 移除时面临 的问题,反通知程序等方面分析避风港规则的具体适用。
【关键词】避风港规则;商标间接侵权;C2C 网络交易平台
1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商标侵权纠纷的硝烟ay、淘宝这样的 C2C 网络交易平台,都曾因涉嫌商标侵权而面临连带责任的风 险,甚至引发了不少的诉讼。本文将针对其中的一个具体领域,即 C2C 网络交易平台,对避风港规则在网络环 境下商标间接侵权认定中的适用进行探讨。
从司法层面看,在 C2C 网络交易平台商标间接侵权中,涉案双方多为世界奢侈品商标权利人和网络服务提
1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2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3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4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1
供商。下文中我们将通过这些影响较大的案例来分析国外主要国家地区避风港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在法国,法院在对 ISP 责任认定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 2008 年的 Hermes v.eBay 一案
所谓 C2C 网络交易平台,即借助网络信息系统,在买卖双方之间充当中间人角色的商品交易平台,其特点 是不直接参与买卖双方的商品交易,仅提供商品信息发布、信息存储与定位、代收货款等中介性质的服务。[1]
但是在我国立法上,商标法不像著作权法那样有专门的行政法规(即 2006 年国务院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 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所幸 2009 年生效的《侵权责任法》吸收 和借鉴了版权法上避风港规则的相关规则,将避风港规则扩大到一切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领域,但如何 具体适用到商标侵权责任认定中,实践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 DMCA 不久之后,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于 2000 年 6 月 8 日通过了《关于共同体内部市场的信息社会服 务,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若干法律方面的第 2000/3l/EC 号指令》(以下简称《欧盟电子商务指令》)。根据《欧盟 电子商务指令》第 15 条的规定,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中间人只要在不违反 15 条第二款对公共利益的保留条款 的前提下,不对信息进行选择或者修改,则可以适用 15 条第一款的规定,服务中间商无监督义务。在欧盟立法 的推动下,欧盟成员国也纷纷制定或修订了相应的国内法,将避风港规则吸收进本国法律,例如,法国在 2004 颁布并实施的《数字经济信息法案(De Laliberté De Communication En Ligne)》(以下简称 LECN)等。
在比利时,2008 年 7 月的 LANCOME v. eBay 一案[6]中,法院认为,eBay 的活动分为两项,一为 eBay 的托 管活动,一为 eBay 所提供的广告及购买协议。对于托管服务,法官认为,eBay 对于来自 LANCOME 关于在线拍 卖公司在其网站上的非法活动的发信通知已经谨慎处理,这些措施不能被视为无效。对于广告及购买协议,布 鲁塞尔商事法庭直接援用了《欧盟电子商务指令》的规定,认定 ISP 提供的广告、关键字输入等不是对传输的 信息进行“选择”或“修改”,因而没有对用户发布的信息予以监控的义务,不用承担责任。
论避风港规则在商标间接侵权认定中的适用
——以 C2C 网络交易平台为责任主体的考察
杨柳1,吴怡辰2,王好3,陈聿文4
【摘要】相较于避风港规则在网络版权侵权领域的成熟运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 C2C 网络交易平台商标 间接侵权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通过比较法的研究可知,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实务上, 避风港规则在 C2C 网络交易平台商标间接侵权中都具有适用上的可行性,可以适当借鉴版权领域的成熟经验。 当然,鉴于商标权的特点,在确定 ISP 是否需要用户提供授权证明,构建通知和反通知程序等规则时仍有完善 的空间。
在对《欧盟电子商务指令》国内立法化,以及司法实践中,何为对传输或者存储的信息进行“选择”或者 “修改”,各国有所不同。法国先前认为服务供应商对内容进行了“选择”,因而不只是托管运营商,不适用降 低责任的“托管”条款,但是现在已经改变了观点。比利时作为欧盟中法国之外的国家,与美国同为英美法系 国家,因而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利时认为,根据《欧盟电子商务指令》ISP 将系统自动搜索出的链 接按照一定标准加以归类和排列,此编辑行为不能看成是对网站所传输或者存储的信息进行“选择或修改”,ISP 没有一般的监管义务,因而能够适用避风港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