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降水 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23.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8. 4毫米,属平水年份。

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少。

水资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61.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 1.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54.2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 8立方米。

供水量全省供水量194.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36.0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157.80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50亿立方米。

用水量全省用水量194.36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畜业用水量151.0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5.1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 8.15亿立方米。

总用水量的耗水量143.86亿立方米。

地下水动态与年初相比,2004年末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26米。

监测区深层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衡水、沧州、邢台中东部平原分别平均下降3.22米、1.41米、1.15米。

废污水排放量全省总排放量17.92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60.8%,生活污水占39.2%。

地表水水质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河流(总长8683.2公里)中,有水的河段长7397.9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3919.7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295公里,超Ⅴ类水质河长3183.2公里。

全省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二、水资源实况(一)降水量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少。

2、降水量的时程分配据代表站资料统计,2004年全省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6~9月,四个月共降水47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82.5%,其中7月降水量最大,为147.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5.6%,降水集中程度较高。

(二)地表水资源2004年全省自产水量61.32亿立方米,由上游各省、市、自治区流入河北省的地表水量28.2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92亿立方米,入海水量6.26亿立方米(三)地下水资源2004年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31.0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8.49亿立方米。

其中山区69.22亿立方米,平原区74.58亿立方米(平原与山区重复计算量12.74亿立方米)。

(四)水资源总量200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54.2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50. 45亿立方米。

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16,产水模数为8.2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三、蓄水动态(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04年末省辖大中型水库蓄水29.26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蓄水8.61亿立方米,其中18座大型水库增加蓄水8.02亿立方米,37座中型水库增加蓄水0.59亿立方米。

此外,白洋淀年末蓄水1.41亿立方米。

海委所辖潘家口、大黑汀、岳城水库年末共蓄水11.98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蓄水1.18亿立方米。

(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1、浅层地下水动态2004年12月底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4.32米,比上年同期增加0.26米。

石家庄全部、保定南部、衡水东北部及邯郸、邢台、廊坊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大于0.5米;其中石家庄、邢台和邯郸山前平原区下降幅度大于1.0米。

受降水和“引岳济淀”的影响,白洋淀周边地区及保定北部地下水位上升。

2、深层地下水动态2004年底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衡水50.22米,沧州54. 56米,邢台中东部平原52.20米。

与上年同期比较衡水、沧州、邢台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位分别下降3.22米、1.41米、1.15米。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供水量2004年全省总供水量194.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36.0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157.80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量和雨水利用量为0.50亿立方米。

(二)用水量2004年全省总用水量为 194.36亿立方米,比上年度减少5. 46亿立方米。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37.96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13.08 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5.1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2.14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5.56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45亿立方米。

(三)重要城市的供水量和用水量2004年省内十一个设区市城区及近郊区的总供水量为28.24亿立方米,占全省总供水量的14.5%(四)用水的耗水量及耗水率2004年全省净消耗水量143.86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7 4.0%。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107.22亿立方米,耗水率77.7%;工业耗水量14.27亿立方米,耗水率56.7%;生活耗水量11.12亿立方米,耗水率61.3%;林牧渔畜耗水量11.25亿立方米,耗水率86.0%。

五、水质评价(一)废污水排放情况全省2004年废污水排放量为17.92亿吨(统计48843个企业)。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89亿吨,占全省废污水总量的60.8%;生活污水排放量7.03亿吨,占全省废污水总量的39.2%。

全省废污水处理量为4.65亿吨,处理率为25.9%。

达标排放量4.94亿吨,达标率27.6%。

海河南系废污水达标排放率为23. 9%。

(二)地表水质状况1、河流河北省2004年地表水质总监测河长为8683.2公里,其中1 285.3公里河干。

在有水的7397.9公里河流河段中,Ⅰ-Ⅲ类水质河长3919.7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295.0公里,超Ⅴ类水水质河长3183.2公里。

2、大型水库2004年全省监测的大型水库18座,其中朱庄水库水质最好,评价为Ⅰ类,Ⅱ类水质的水库4座,Ⅲ类水质的水库13座。

按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横山岭、龙门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余各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3、洼淀2004年白洋淀年度、枯水期及丰水期水质均评价为超Ⅴ类水,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与总磷,超标倍数在0.7~6. 2之间。

营养状况评价各时期均为富营养化。

千顷洼年度、枯水期及丰水期水质均评价为超Ⅴ类水,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超标倍数在1.1~4.8之间。

营养状况评价各时期均为中营养化。

六、重要水事记录(一)旱情2004年全省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大面积干旱仅发生在早春和晚秋,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2004年全省最大受旱面积2778.0千公顷,其中成灾 502.7千公顷,干枯绝收2 6.7千公顷,因旱减产粮食179万吨。

2004年干旱主要有以下特点:1、早春和晚秋降雨偏少,土壤失墒严重。

2004年1月~4月中旬,全省平均降雨只有20毫米,只相当多年同期平均值的6 8%,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有效降雨,土壤水分流失严重。

全省最大受旱面积 2778.0千公顷,其中作物受旱936.7千公顷,白地缺墒1841.3千公顷,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冀西北山区和黑龙港平原部分地区。

10月初以后我省大部分地区没有有效降雨,冬小麦正常出苗受阻。

到10月底,中南部麦田土壤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下,部分地块出现了2~7厘米的干土层。

11月上旬,全省受旱面积1366.7千公顷,其中重旱646.7千公顷,主要集中在邯郸、邢台、衡水东南部、张家口中南部,承德北部和唐山及保定的局部。

2、春季蓄水明显偏少,许多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4月1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共蓄水17.6亿立方米,其中18座大型水库蓄水15.6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少6.4亿立方米。

水池、水窖蓄水普遍不足。

春旱严重时全省有146万人因旱发生季节性饮水困难,其中有近10万人需出村拉水。

3、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突出。

2004年我省11个设区城市总用水量已达28亿立方米,而城市供水工程可供水量仅14亿立方米,缺水量14亿立方米,缺水率达50%。

在采取了各种节水措施,挤占农业用水,牺牲生态环境严重超采地下水等情况下,仍缺水5亿立方米。

(二)洪水灾害2004年汛期降雨次数多,强降雨天气过程少,6~9月共出现了洪峰流量82站次。

据统计,2004年全省洪水灾害受灾面积36.6千公顷,成灾面积18.0千公顷,绝收面积4.8千公顷,死亡大牲畜1748头,倒塌房屋1657间,受灾人口65.53万人,因灾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是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少、经济损失较少的一年。

(三)水资源立法1、制定了《关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结合实际,省水利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细则》,并于2004年5月1日实施。

2、开展《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2004年配合省人大召开了节水条例立法座谈会,在省内省外开展了节水立法调研,反复进行了草案修改工作。

(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1、召开全省水资源工作会议。

3月25~26日,全省水资源工作会议在邢台市召开,韩乃义厅长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当前应该实现的十个转变,分析了当前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力争实现“一个突破、两个创新、两个加强、一个确保”的工作思路。

2、全省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专题调研组,到未统一管理水资源的5个设区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积极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

截至9月底,全省11个设区市都已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并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设立水资源与节水管理机构。

3、公布实施《河北省水功能区划》。

省水利厅会同省环保局制定的《河北省水功能区划》于2004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实施。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一级水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长远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级水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是协调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

4、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正式生效启动。

9月13日,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及环保总局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正式生效启动会议。

该项目是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向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EF)申请的赠款项目,其目的是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管理水平,改变流域内水质恶化、水资源严重超采的状况,减轻流域对渤海的污染。

5、第四次引黄济津圆满完成。

9月2日,水利部召开年度引黄济津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引黄济津;9月14日,省水利厅召开应急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全盘安排引水前工程项目实施;自1 0月9日~2005年1月25日共向天津送水4.3亿立方米,完成了预定任务。

6、实施引岳济淀生态补水。

我省自2月16日至6月29日,从岳城水库引水入白洋淀,为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

引岳水量3. 9亿立方米,入淀水量1.6亿立方米。

白洋淀水面面积从补水前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15平方公里,淀区及周边60万人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芦苇生长茂盛,鱼、虾等水生动物繁殖良好,旅游事业兴旺发达,气候环境得到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