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建设规范化社区,在全镇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

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为基本目标,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在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整合村、社区资源、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扩大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努力建设一批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手段科学、人际关系和谐、公众参与广泛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为我镇构建和谐城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目标
按照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加强自治的基本目标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典型带动、全面提升的基本原则,在全镇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

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如下:
(一)组织建设
1.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合理划分社区党
组织、居委会的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各自的具体工作或服务项目。

2.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组织动员辖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3.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侧重于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以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自身共同利益为核心,增强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4.侧重于发挥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推动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劳动维权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等公共服务覆盖率的提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

(二)制度建设
1.建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党组织和居委会紧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联席会或例会制度,村、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并主持召开联席会或例会,研究讨论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协调沟通有关工作。

2.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的作用,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
建设发展规划、经费筹集、财务收支、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重大活动方案等都需经过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3.规范完善村、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居委会工作制度、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参与制度、村、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楼门院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实现村、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阵地建设
1.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以及落实配建指标、资源整合利用等多种方式,使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400平方米以上。

要相应建立起党员教育培训站、党员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政策法规咨询站和社会事务代理站、公共服务中心等“五站一中心”,实行“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其所在地应交通便利,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便于服务开展和居民办事。

2.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外部环境整洁、形象良好,逐步实现统一标识,内部区域清晰、安全方便、舒适美观,具备水、电、暖、卫、通讯、信息网络等正常使用功能,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3.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党员教育活动室、党务(社务)会议室、文化体育活动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医疗卫生服务室、图书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室、警务室,党务(社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八室二栏”和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打造成为服务居民的政务大厅,培训学习的教育基地,学习娱乐的活动场所,
使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四)人员建设
1.充实社区的工作力量,社区党组织配备专职党建工作者1名,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社区,设1名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党建工作者;党员人数100名以上(含100名)的社区,根据需要可适当增设专职党建工作者。

居委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委员若干人共5至7人组成。

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相关人员可视情况适度交叉任职。

2.社区工作者实行全员培训,平均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培训主要注重于党建、社保、居民服务、业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按照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通过在岗培训等方式,同步将各类社区协管员、“进村、进社区”大学生纳入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

(五)经费保障
1.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合理的办公经费使用办法,明确经费使用主体,确保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办公用品购置费、学习培训费、水电气暖费、电话费、报刊订阅费等日常经费支出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2.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全部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管理,并足额拨付。

社区协助完成上级行政部门有关工作事项所需经费,按照“费随事转”原则,由相关部门转移拨付。

3、规范和完善公益、党建、文体等活动资金的使用管理。

根据公益、党建、文体等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在遵守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设计符合各自特点的资金管理流程。

4.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入必要的资金,以促进实现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标。

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达标后,由政府按照服务设施设备配置统一要求,根据资金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及相关经费标准,结合实际需要购置或调配相关必要设备。

5.大力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助老、助托、助残等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活动所需要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械、活动宣传、活动奖品、活动劳务等费用的投入。

三、实施步骤
2011年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1年2月—3月)。

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在3月底前确定2个试点社区。

各社区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各自的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上报。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0月)。

各试点社区按计划有序推进试点工作,认真梳理规范化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理顺各方主体关系、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解决规范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创造出一些成功经验,形成相关的政策措施。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12月)。

由县、镇组织对村、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对社区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验收,组织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深化完善,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社区要把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夯实社会建设基础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细抓实。

要落实专门工作力量,健全工作责任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人员、经费和设施。

(二)细化方案,分步实施。

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和方法步骤,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细化试点操作方案。

要区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既要抓工作基础好的社区,又要抓基础薄弱的社区;既要对照任务,严格要求,又要区别情况,加强指导。

对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向县上报送、沟通和反馈。

(三)关注热点,解决难题。

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居民参与为动力、居民满意为准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全过程,从广
大居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利益诉求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努力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居民共享规范化建设的成果,促进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

(四)突出特色,鼓励创新。

各社区要从本地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抓住重点、突出特点、打造亮点。

要在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做到“规定动作”高标准、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创精品,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努力在规范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推进方式等方面求突破、求发展、见实效,创造性地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