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法

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法

浅谈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因此,探讨“愉快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的开篇引趣有以下几种:
1.审题入手,开门见山
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2.描摹开始,创设情境
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中。

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3.巧设悬念,引起注意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设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4.介绍背景,作好铺垫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写迄今已久,且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

这类文章,教师应先介绍当时当地的情况,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文作好铺垫,又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乐意学。

二、描绘形象,品尝真情之乐
形象性是美育的主要特征。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

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

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

可见,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客体,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心中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学也就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三、习题训练,享受创造之乐
当儿童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因此,加强习题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保证。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的好处,从而懂得创造之乐并学会积极创造。

作者单位:山西省柳林县高家沟乡宋家寨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