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2、循环仅限于饱和区,上限T1受临界温度的限制,即使是实现卡诺循环,其理论效 率也不高。
3、膨胀末期,湿蒸汽所含的水分太多,不利于动力机的安全。
为了改进上述的压缩过程人们将汽凝结成水,同时为了提高上限温这就需要对卡 诺循环进行改进,温度采用过热蒸汽使T1高于临界温度,改进的结果就是下面要讨 论的另一种循环--朗肯循环。
T ,act
1 2act
s
(11-2)
少作的功等于在冷凝器中多排出的热量h2act-h2。
用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来衡量做功损失:
T
wT ,act wT
h1 h2,act h1 h2
汽轮机效率
现代大型汽轮机的ηT在0.85~0.92之间。
则循环内部热效率ηi为
i
wnet,act q1
h1h2act h1 h 2'
温一般在550℃-620 ℃,正朝700 ℃
3
攻关;
2 2
s
• v2’ 汽机出口尺寸大
图10-3 初温t1对ηt的影响
p T 2、初压p1对热效率的影响 1
1
t
v2’
3
T T1
4'
T1
T1
4
5
1` 1
ηT
0.48
0.44
2' 2
0.40
x 2’
550℃ 500℃ 400℃ 350℃
0.36
s
03
图10-4 初压p1对ηt的影响
热效率:
t
wnet q1
(h1 hb ) (ha h2 ) (h1 h2' ) (ha hb )
T
5 4
3(2`)
1a
6b
c2
再热循环本身不一定提高循环热效率,
0 循环热效率与再热压力有关。效率随着再热压
s
力的升高而升高(平均吸热温度↑),但再热 压力↑对x2的改善作用较少。并且再热压力↑ 减少再热循环占基本循环的比例。
T (h1h2 )
h1h2'
Tt
耗汽率:装置每输出单位功量所消耗的蒸汽量。
理想耗汽率:
d0
D P0
1 h1 h2
D为蒸汽耗量。
内部功 耗汽率:
di
d0
T
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有效功 耗汽率:
de
d0
T m
机械效率
T
1
4
4
3
2 2
s
• 实际上,若考虑水泵等熵压缩的耗功和不可逆的压缩, 循环的T-s图应该如上图所示。
6 9 12 15 18 21
p1
提高初压将使绝热膨胀终点的干度下降。因为提高初温能提高乏汽
的干度,所以提高初压和提高初温应同步进行。
3、背压p2对热效率的影响
优点:
T
• T2
t
局限:
•受环境温度限制,现在大型机组p2为 0.0035~0.005MPa,相应的饱和温度t2约为 27~ 33℃ ,已接近事实上可能达到的最低
3
3'
T0
s3’ s3
0.43
2
0.42
2
0.41
0.40
s1 s
p2 kPa
五、有摩阻的实际循环
T
5
4
3(2`)
1 6
2
2 act
h
p1
h1
1
t1
h0 h1 h2
p2 hact h1 h2act t2
h2
2 2act
O9
87 s
O
图10-6 汽轮机中的不可逆过程
w h h 汽轮机实际所做的技术功:
图10-9 再热循环的T-s图
四、再热压力对循环热效率大小的影响
T
T1
T 1'
T1
4
T 1"
T2
3
1 1
1
5
6
2 2'
2
s
蒸汽再热循环的实践
• 再热压力 pb=pa0.2~0.3p1 • p1<10MPa,一般不采用再热 • 10、12.5、20、30万机组,p1>13.5MPa,一次再热
• 超临界机组, t1>600℃,p1>25MPa,二次再热
h
p1
pRH
h6
6
t1
1
h1
h5
5
p2
h2
x=1
2’
2 x9
h2‘
x2
s
10-3 回热循环
回热循环利用蒸汽回热消除朗肯循
1
环中水在较低温度下吸热的不利影响, 提高热效率。
q1
S 6
T
现代的大型蒸汽动力装置无一例外的采 用抽汽回热循环:从汽轮机适当位置抽 出少量尚未完全膨胀,压力、温度相对 较高的蒸汽,加热低温凝结水。
理论上说,抽汽级数越多,效率提高越 多,随着初参数的提高,抽汽级数从2、 3级到7、8级,参数越高、容量越大的 机组,回热级数越多。
B
0
0’
1
1R
P2
C
4
2 q2
P1 3 (2’ )
图10-8 抽气回热循环流程图
10-3 回热循环
对于一级抽汽回热循环,每千克状态
为1的新蒸汽绝热膨胀到状态01(p01,t01), 即从汽轮机中抽出α1kg,将之引入回热器。 剩下的(1-α1)kg蒸汽在汽轮机内继续膨胀 到2,然后进入冷凝器,被冷却凝结成冷却 水2’,再经给水泵加压到p01进入回热器。在 其中被α1kg的抽汽加热成饱和水,并与α1kg 的蒸汽凝结的水汇成1kg状态为的饱和水。 然后被给水泵加压,泵入锅炉,继续完成循
目录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10-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10-2 再热循环 10-3 回热循环 10-4* 热电合供循环 10-5* 几种与蒸汽有关的动力循环
• 教学目标:掌握蒸汽动力循环及其计算方法。 • 知识点:蒸汽动力基本循环;朗肯循环;回热循环与再热循
环;热电循环;蒸汽—燃气联合循环。 • 重 点:回热循环、再热循环以及热电循环的组成、热效
1.采用循环不同: 燃气作工质,不易进行定温吸热与放热过程;而水吸热成为蒸 汽和放热成为冷凝水往往在定温下进行。
2.二者采用的设备大不相同: 水和水蒸汽只能自外热源吸热,蒸汽循环中必须配备产生蒸汽的 锅炉。 而以空气作为工质时,燃料可在其中燃烧,燃烧产物也为工 质。这样就可以使燃烧和功热转换过程在同一个设备中进行,不需要 其它额外的设备。
回热循环的优点:
(1) 回热循环的ηt大于单纯朗肯循环的ηt; (2) 锅炉热负荷降低,可减少锅炉受热面积,节省金属材料; (3) 汽耗率增大使高压端蒸汽流量增加,而抽汽减少了低压端的排汽 流量,于是,解决了第一级叶片太短而末级叶片太长的矛盾。 (4) 可减少冷凝器换热面积,节省铜材。
w q1
(h1
h2 ) (h4 h3 ) (h1 h4 )
略去水泵消耗比轴功,
h3 h4
t
h1 h2 h1 h3
因为
h3=h2’
蒸汽动力装置的热效率为
新蒸汽焓
t
h1 h1
h2 h2
乏汽焓 凝结水焓 (10-1)
朗肯循环在h-s图上的表示
h
1
2
4 3
s
例10-1 某远洋船的汽轮机按朗肯循环用过热蒸汽工作,蒸汽的 初始参数为: p1=5Mpa,t1=440℃,冷凝器中的蒸汽压力 p2=0.005Mpa,试求循环热效率。
为了使x2↑,可采用再热循环: 当新汽膨胀到某一中间压力后撤出汽 轮机,导入锅炉中特设的再热器R或 其他换热设备中,使之再加热,然后 再导入汽轮机继续膨胀到背压p2。
1
T
S
R
B 2
C
4P
3
图10-8 再热循环设备示意图
从右图可以看出,再热后膨胀到
相同的背压时的干度x2增高,给提高 初压创造了条件。
蒸汽及蒸汽动力装置(steam power plant) :
• 1)蒸汽是历史上最早广泛使用的工质,19世纪后期蒸汽 动力装置的大量使用,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促使资本 主义诞生。
• 2)目前世界75%电力,国内78%电力来自火电厂,绝大部 分来自蒸汽动力。
• 3)蒸汽动力装置可利用各种燃料。 • 4)蒸汽是无污染、价廉、易得的工质。
环。
由于T-s图上各点质量不同,面积不再直接代表 热和功。
T
5 01'
1kg
6
kg
4
(1) kg
3(2`)
1
01 2
0
s
图10-9 一级抽气回热循环T-s图
回热循环的计算
h01
回热过程中的热平衡关系式:
h01'
(1 )(h01' h4 ) (h01 h01' )
回热器
一般忽略水泵的耗功,认为 h4 h2' ,并有:
二、朗肯循环及其热效率
过程:
从锅炉过热器与出来的过热蒸汽通过管 道进入汽轮机T,蒸汽部分热能在T中转 换为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 压乏汽排入冷凝器C,对冷却水放出汽 化潜热γ,凝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 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然后在 锅炉B内吸热汽化,饱和蒸汽进入过热 器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 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过程—朗 肯循环。
11-1、简单蒸汽动力循环——朗肯循环
p
一.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e p1
5
6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
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f
最高。动力循环以蒸汽为工质时,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