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桁架支撑体系计算与应用

桁架支撑体系计算与应用

桁架支撑体系计算与应用杜德明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空、大跨度桁架支撑体系的设计与计算,采用桁架推出法施工解决了模板支撑系统架设难题,既不受高空限制,又无需大型的架梁设备,把大量组装需在高空作业的工序移至楼面上,特别是解决了在拆除时上部有建筑物塔吊钢丝绳无法伸进连廊底进行吊装问题,使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从而即确保安全又保证了施工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桁架支撑计算挠度检测1、工程概况西安市西部国际广场工程,地下三层,地上三十七层,十层以下为裙房,十层以上为双塔式高层框筒楼,在标高119.770m(33层)处两塔楼向对方用悬挑梁板构成连廊一层,悬挑梁板跨度为7.65 m,连廊净跨距16.00m,宽度8.30m,层高3.90m,要求与主体结构同时浇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平面布置详见图一:西安市西部国际广场效果图:连廊结构设计平面图(图一)(表一)连廊混凝土工程量表(连廊梁板,底、顶结构相同)由于连廊围护与装修为二次设计,与桁架支撑体系关系不大,故不作详细介绍。

2、模板支撑体系方案选定在考虑本施工方案时,认真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施工方便的原则,结合本工程跨度大、荷载重、超高空作业的实际,通过几个可行方案的论证、挑选,最后确定选用桁架为支撑体系的主梁,采用“桁架悬臂推出法”安装桁架,次梁采用18α工字钢架在桁架上,承受由钢管、模板及混凝土自重传来的荷载。

该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分析及稳定性计算是施工安全的根本保证,故对主要受力构件作了分析计算。

(该方法的优点有:安全度高,即人暴露于危险状态的时间最少,施工简便,速度快且经济。

)(桁架分布经计算分析论证采用2榀×4片+2榀×2片(321贝雷桁架片)组合)。

3、次梁受力计算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及工程设计图纸。

计算简图模板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图二) 支撑体系及安全防护1—1剖面图与计算简图:(图三)3·1围护架搭设参数围护架采用“落地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管。

按步距h=1.8m、纵距L a=1.0m、内立杆与墙外侧a=0.20m、横距L b=1.0m、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间距0.9m,双排架基础落在次梁工字钢上,次梁(即工字钢)间距La=1.0m;施工荷载Q K=2.5KN/㎡,围护架高度H=2.6 m +3.9m,铺脚手片2层3·2 A段荷载计算本工程设计连廊底、顶结构基本相同。

以下计算是在考虑底、顶结构同时施工,即受力的最不利情况下计算的。

查表(JGJ130-2001)得:钢管脚手架自重标准值G K=0.1103KN/M;竹串片脚手板自重标准值0.35 KN/㎡;栏杆木挡脚标准值0.14 KN/ M;脚手架上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0 KN/㎡;(1)、架体自重:0.1103×(2.6+3.9)=0.7170KN(2)、2层脚手片:1.0×0.35×1.15×2=0.805KN(3)、栏杆挡脚板0.14×1.0×2=0.28KN/m(4)、安全网1.0×(2.6+3.9)×0.02=0.130KN∑围护架对模板支撑系统产生的轴向力:P2=1.2×(0.805+0.28+0.13+0.717)+1.4×2=5.1184KN(5)、施工荷载:QK=2.5KN/㎡(6)、模板自重:0.34×1×(0.4+0.72+0.6+0.3)=0.687KN×2=1.37 KN/m(7)、板混凝土重:24.0×1×0.12×0.5=1.44KN×2=2.88KN/m(8)、支模钢管重:41.137×3.82×9.8=1.540KN/mP1=∑支模与砼P1=1.2×(1.37+1.540)+1.4×2.88=7.524KNA段承受的均布荷载q:5.1184+7.524+2.5*1.4=16.1424KN/mA段承受的梁集中荷载p:梁混凝土重:24.0×1×0.72×0.4=6.912KN×2层=13.824×1.4=19.354 KN3·3 次梁18a工字钢(A段)强度计算:次梁选择18a号工字钢,间距1.00m,其截面特性为:面积A=30.6cm2,惯性距Ix=1660cm4,转动惯量Wx=185cm3,回转半径Ix=7.36cm截面尺寸 b=94.0mm,h=180.0mm,t=10.7mm3·3·1内力计算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最大弯矩M的计算公式为(图四)(公式1)经计算得到,活荷载计算值M =820 .11424.162⨯+420 .1354.19⨯=8.7118kN.m3·3·2抗弯强度计算(公式2)其中x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5;[f]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经过计算得到强度=8.7118×106/(1.05×185000.00)=44.848N/mm2;次梁工字钢的抗弯强度计算 < [f],满足要求!3·3·3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3)其中 b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公式4)经过计算得到b=570×10.7×44.848×235/(1200.0×180.0×235.0)=1.266 由于b大于0.6,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录B其值用b'查表得到其值为0.688经过计算得到强度=8.091×106/(0.688×185000.00)=63.569N/mm2;次梁工字钢的稳定性计算 < [f],能满足要求3·4 次梁工字钢B段受力计算次梁选择18a号工字钢,间距1.00m,其截面特性为:面积A=30.6cm2,惯性距Ix=1660cm4,转动惯量Wx=185cm3,回转半径Ix=7.36cm截面尺寸 b=94.0mm,h=180.0mm,t=10.7mm3·4·1荷载计算(取最大荷载有梁段进行计算)(1)、施工荷载:QK=2.5KN/㎡(2)、模板自重:0.34×1×(1+0.48)=0.503×2=1.006 KN(3)、混凝土重:24.0×1×(0.6×0.125+0.875×0.12)=4.32×2=8.64KN(4)、支模钢管重:10×3.82×9.8/1.6×(1.6+3.7)=1.24KN(5)工字钢自重荷载 Q3=0.24kN/m(6)工字钢顶铺木板自重荷载 =0.1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计算值q = 1.2×(1.006+1.24+0.24+0.1)+1.4×8.64=15.199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计算值P = 1.4×2.50×1.00=3.50kN/m3·4·2内力计算内力按照集中荷载P与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五) 最大弯矩M的计算公式为(公式5)经计算得到,活荷载计算值M =890 .2199.152⨯+490 .250.3⨯=18.515kN.m3·4·3抗弯强度计算(公式6)其中x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5;[f] ——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经过计算得到强度=18.515×106/(1.05×185000.00)=95.315N/mm2;次梁工字钢的抗弯强度计算 < [f],满足要求!3·4·4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7)其中 b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公式8)经过计算得到b=570×10.7×94.0×235/(2900.0×180.0×235.0)=1.098由于b大于0.6,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录B其值用b'查表得到其值为0.688经过计算得到强度 =18.515×106/(0.688×185000.00) =145.467N/mm 2;次梁工字钢的稳定性计算 < [f],能满足要求4、 主梁桁架受力验算桁架受力验算十分复杂,以下根据实践经验用简单近似计算方法进行验算:假设上部荷载由工字钢通过每个工字钢与桁架节点传到桁架,再由桁架传到两端支座梁上。

4·1总重量计算:南北两侧脚手架与防护:(0.805脚手片+0.28栏杆挡脚板+0.130安全网+0.7170钢管)×2侧=3.864KN/M ×16=61.824KN;模板:37.44+120.72=158.16KN; 支模管:41.14+148.8=189.94KN; 工字钢;11.6×24.1×20=55.91KN; 铺木板:0.1×11.3×16=18.08KN; 安全平网:0.03×11.60×16=5.568KN; 混凝土:26.1828×2×24.0=1256.77KN; 施工荷载:2.5×155.2=388KN 桁架:681.56KN 总重量:2815.812KN桁架与工字钢共有12个接触点,每个点平均受力 2815.812/12=234.651KN平均每米=234.651/16=14.666KN/M加1.4安全系数=14.666×1.4=20.5324KN/M因为工字钢的间距为a=1m 所以桁架的验算模型为:P=20.53kN/m(图六)M =30.724816.8*16.8*53.2082==Pt kN/m4·2抗弯强度验算: δ=xWxMγ≤[f] (公式8) 取:γx =1.05 w x =5.722×106㎜3M =724.30×106N/㎜δ=724.30×106/1.05×5.722×106=120.60N/㎜2 [f]—钢材压强度设计值 [f]=205.00N/㎜2 δ<[f] 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