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和技术创新【摘要】對工業工程要再認識;工業工程促進技術創新的論據;有關領導人對科技興國、技術創新的重視;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
【關鍵字】工業工程技術創新創造工程1对工业工程要再认识1.1工业工程(也称IE)就是管理工程,主要是研究工业企业组织有效生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科学。
工业工程不仅用于机械工业部门,也广泛应用于航天、公用事业、银行、医院和教育等方面。
1.2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在1955年定义:工业工程是关于人员、物料和设备等整体系统的设计、改良与装置的一门科学。
它利用数学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特殊知识和技巧,并且应用工程分析及工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上述系统所可能得到的绩效,予以规定、预测和评估。
根据台湾徐钟霖教授、日本泽田教授和美国工程师学会等资料已将原定义略加修改。
将原文“men”改为“people”,并在“设备”之后,增加了“能源”二字;日人泽田教授呼吁又增加信息(Information)一项。
台湾大学前工学院院长高祀瑾等人认为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元化的、富有改革创新性的(Innovative)、科际的(Interdisciplinary)工程科学。
近20年以来,国际上工业工程的开发,收效甚佳,在美国工业工程已是工程界十大支柱学科之一。
1.3日本科技联有关的工业工程研究会编《工业工程初级教程》对IE定义:“工业工程是一门通过对人、原材料、机器设备组成的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的技术”。
日本认为工业工程是管理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
1.4工业工程指把工业专业知识和系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研究如何使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更高和更有效运行的系统,以实现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IE起源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其学科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与工程意识,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去研究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合理化效率、效益问题,使管理与技术密切结合。
1.5工业工程的任务和目标是研究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与配置,并不断改善,实现更有效地运行为管理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其目的是达到系统效益与生产率的实现与提高。
1.6管理工程也是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实施的一门学科。
它利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并且应用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获得的成果予以阐述、预测和评估,在书中回答“什么是管理工程?”管理工程一直偏重改进已经设计好的或评估了的系统,如果那是个别人的任务,管理工程师就设法使他提高工作效率,让工作更加轻便,产出更多,资源与人力投入更少。
2工业工程要不断改善、改进、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学的论据2.1日本对工业工程的定义为:“所谓IE,即为提高工作效率、分析工序、作业动作的做法,并进行改进,以消除一切不合理的、不稳定的、无效率的活动”。
2.2中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说明创新是工业工程人员的四大功能之一。
2.3美国管理家泰罗,对方法研究颇为注重。
有三句名言:“任何工作都可寻找出来一个良好的方法”和“一项公平的生产量”(AFairday′swork)。
然后可“给一个公平的报酬”(AFairday′spay)。
其中包含有不断改进、技术创新的内涵。
2.4联合国国际劳工局《工作研究》一书。
工作研究是一个涉及技术,尤其是方法研究和工作衡量的活动总称。
用这个技术来考查人在任何情况下的工作,用这个技术使我们系统地调查所考察的效率与经济的因素,以便求得改进。
2.5台湾《工作研究》(workstudy)。
系由泰罗(1856~1915)时间研究与吉尔布雷斯夫妇(1868~1924)的动作研究合流而成的技术,这也是工业工程的基础技术。
工作研究是要求最经济、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从方法、设备、工具和材料四者入手。
以达到“最佳的方法、最好的动作和最大效率的技术”,而达到工作标准化和订定工作标准的时间。
在1898年泰罗进入伯斯利恒钢铁厂研究工人铲煤屑、矿砂情况,经过三年半后,原来须用400至600人的工作,泰罗仅用140人即可完成,而且铲煤铁的成本,每吨由7分8分降至了3分到4分。
2.6日本津村丰治《作业管理》一书。
有作业简化计划的11条原理,其中,⑧用5WIH(五个为什么,一个怎么办)办法, 就能够进行改进;⑨无论什么工作,必须提供均等改进机会;⑩其他工作的经验,对改进目前工作有益;{11}通过各种分析方法,会给发明的才能应用于实践开辟道路。
2.7《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一书。
第11章创新的原则,其五要是:①有目的有步骤的创新从分析机会开始;②创新既是理性认识,又是感性认识;③一项创新要有效,必须简单明确;④有效的创新,开始时规模都不大;⑤成功的创新要以建立领先地位为目标。
其三不要是:①开始时不要考虑精巧漂亮;②不要零打碎敲分散力量;③不要想为将来搞创新要立足目前。
2.8《战略创新》属经营管理前沿座标丛书,探讨工业工程(IE)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全面质量管理(TQM)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价值工程(VE)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其探讨结果则认为IE、TQM、VE三项基础工程是管理技术创新的工程学。
2.9《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美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显著特点,广泛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工业工程、运筹学、系统分析、工效学等管理方法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在大公司中应用尤其普遍。
在200多家大公司调查中,应用决策模拟的方法占总数86%。
应用线性规划的占70%,美国计算机数量和质量均居于世界首位。
2.10《工业工程手册》。
在管理学家马洪的序言中提出: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是21世纪经济生活的显著特点。
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证时间是现实中最关注的重要问题,改善与创新是现代工业工程最本质的功能和永恒的主题。
在总论中,工业工程是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法外,就是创造性技术。
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功能,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创造性。
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
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
这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
2.11在《系统、效益、战略》一书中,关于IE的四大功能中———对创新内容的解释:有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工程开发等。
我们所阅读的国内外百本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工作研究书籍,93%以上书籍(直接间接地理论和实践)都说IE是不断改善、改进、创新、技术创新的工程学。
因而IE等于技术创新。
3国内外有关领导人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的谈话和有关创新、创造、技术创新等名词解释3.1国内外有关领导人的讲话(1)中国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中国总理朱镕基指出:立国以教育为本,教育以知识为体,知识又怎么会贬值?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科技发展要坚持有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勇于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
(3)美国总统克林顿指出:科技、创新是否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呢?在美国,凭借一技之长、一项技术创造、发明,可以让一位创业者摇身一变而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4)英国首相布莱尔说:什么才能振兴英国?要推行知识革命、脑力革命、技术革命、信息革命。
英国的技术革命、高技术行业,早已落后于法国、日本,更别说是美国。
(5)法国总统希拉克说:知识让法兰西浪漫,经济让法兰西富足。
(6)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出:我国在电脑、电信和计算机产业等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以计算机居民占有量为例,美国每千人为318台,俄罗斯仅为11台,相差近28倍。
1995年提出了依靠高科技振兴俄罗斯的经济观。
(7)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说:日本强盛,知识为重,知识就是日本的灵魂。
(8)韩国总统金大中受命于危难之中,欲重振“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雄风。
韩国金融危机的打击是巨大的,同时也清楚反映出了韩国与先进国家现存的差距。
主要是没有注重发展科技事业,大力培养自己的科技和管理人才。
3.2有关创新、创造和技术创新等名词解释(1)创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解释为: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一项新的服务的机会的手段。
可以说创新是一门学科,可以供人们去学习,让人们去实践。
企业家们需要有意识地寻找创新的源泉,去寻找表明存在进行成功创新机会的情况变化及其征兆。
他们还需要懂得进行成功的创新原则并加以运用。
(2)创新与创造等同含义。
创新的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造的解释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按照英文则不相同:创造为“Create”或“Creation”,创新则为“innovate”或“innovation”。
国际上对创新的定义:形形色色多达40多种。
比较一致的看法,创新是新设想或新概念。
(3)技术创新:按照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技术创新的解释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按照国际上共识认同的理解: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新产品或新工艺和产生经过技术的工程化、商业化生产的市场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它不只是关注技术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的进步,更关注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市场中取得成功,是一个典型的融科技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概念。
技术创新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得经济利益是检验创新与否成功的最终标准;二是强调从头到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是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主要包括:创新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造发明能力、工程化能力、生产创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等。
技术创新的特点:创新收益的能力非独占性;创新的不确定性,包括研究开发、试验生产和市场;创新的市场性和创新的系统性。
(4)创造工程:指研究发明创造原理、发明创造技法和发明创造原则的科学。
作为创造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它以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为主体,结合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领域内的典型创造性活动进行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