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某县发展开放型经济情况汇报

2019年某县发展开放型经济情况汇报

20XX年某县发展开放型经济情况汇报**县发展开放型经济情况汇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实施以“走出去,引进来”为主要内容的大开放战略,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我县开放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掌握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再掀高潮,推动我县开放型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县政协进行了深入调研。

现就全县发展开放型经济情况汇报如下:一、近年来全县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的成效(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领导招商、以商引商、专业招商、亲情招商,组团参加了广交会、西洽会、徽商大会和首届皖西北贸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仅18年,就签订招商项目192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到位资金、项目规模和招商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浙江沪千、双鹿面粉、创安体育、生财服饰、东阳服饰、华隆化纤、恒畅纺织、天食面业、阜荣精米等一批工业项目的入驻,提高了我县产业聚集能力和要素投入效益。

(二)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外贸出口位次前移。

一是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18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20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11.16%,居全市第二位。

二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拉动全县扩大出口的主要力量。

三是实施大经贸战略成效显著,外贸出口经营主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以黄岗柳编为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把柳编产业作为开放经济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柳编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努力把柳编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和优势产业。

目前,全县柳编企业已达70余家,仅黄岗镇就有柳编企业36家。

18年,全县柳编产业总产值达3.2亿元,较上年增长10.3%;直接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增长114.67%。

阜南已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柳编产品主要出口加工基地。

(三)“引资”、“引智”并重,外事、侨务、台务等涉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广邀侨界朋友来我县考察、投资。

近年来,我县侨办、台办、外事等涉外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全县企事业单位牵线搭桥。

特别侨办,至18年末已邀请13名海外知名华侨、华人回乡考察,投资兴业。

如美国土地银行亚洲部副总裁美籍华人方蕾一行、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负责人美籍华人任洋先生、美国明尼苏XX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副总裁纪泓先生等,先后来我县考察、讲学、交流。

美籍华人史文瑟,投资2000万元,在我县创办了文瑟中学,在校学生达2000多人,成为全县一所知名的民办学校;美籍华人陈维镛先生投资兴办了龙王精米加工厂,投资总额达100万元;香港同胞邵逸夫先生投资60多万元,兴建了**县一中教学楼(现名逸夫楼)。

现有的大亚集团、金港湾大酒店、县医院门诊大楼等,都是由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兴建的。

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资金的注入,侨资、侨属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县经济全面发展和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是积极与境外华侨社团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在各涉外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与海外的应善良基金会、朱恩馀基金会、唐仲英基金会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近几年,我县从这些社团争取无偿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全县教育、医疗等。

从18年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爱国华人、华侨,为全县200多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小学生,连续6年每人每年捐赠700元的助养金,总计达84万元。

三是“引资”、“引智”并重,积极实施“借脑工程”。

国外智力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借脑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瓶颈”。

18年、18年,美国鹤庐亚洲文化中心分别派两名外籍教师义务为县一中师生进行英语口语强化培训,并把**县作为一个长期的对口援助教学点。

18年四月份,日本水稻专家远腾忠光一行,在侨办和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农业技术干部和水稻种植大户座谈会,举办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标准化》技术培训班,让全县人民真正了解到了最新的水稻种植和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促使全县水稻生产上水平、增效益。

(四)开放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18年,**县“工业推进年”活动顺利开展,工业项目投入完成5.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增长30%,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2亿元,增长42.7%,增加值3.62亿元,增长42.2%。

上缴税金3294万元,占全县税收的23.2%。

工业园区完成18条道路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五通一平”,入园企业68家,工业产值5.35亿元,初步形成卫生洁具、板材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电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实践证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了改革,促进了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技术进步,促进了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经贸作为融入国际经济的主渠道,开放型经济对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关系着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

二、近年来我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做法(一)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全县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把开放带动作为加快**县发展的主战略。

各乡镇、各部门也制定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

并在全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专业知识、政策的培训。

初步形成了上下结合,相互联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

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抓手,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方法,推进招商引资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健全招商引资机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建立起常态化、持续性的工作格局。

完善招商引资调度制度,严格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奖励,做到意向项目促升级,签约项目促开工,建设项目促进度,竣工项目促投产。

二是突出招商引资重点。

在地域上,把江浙沪作为重点。

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利用已经初步建立起的网络和人脉,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大规模、成批量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东向招商战略,在江浙沪设置“观测台”、设立“风向标”、建设“桥头堡”,全面迎接长三角辐射和产业转移。

在格局上,把工业作为重点。

把引进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力争全年工业项目引资额达到招商引资总额的50%以上,以工业大招商促进工业大发展,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在效果上,把质量作为重点。

在推动招商引资数量增长、总量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企业影响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高、财税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注重产业链整体引进、上下游梯次落地,形成招商引资的规模效益。

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1)强化领导招商。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招商,亲自谋划,亲自接待重要客商,亲自参加重大项目洽谈,亲自协调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强化专业招商。

继续加大小分队招商力度,提高驻点人员专业化招商能力,切实发挥小分队的对外开放窗口、感情联络纽带和信息沟通平台的作用。

(3)强化以商引商。

全力做好亲商、安商工作,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客商的满意度,通过他们宣传阜南、引进客商。

(4)强化园区招商。

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政策空间和良好条件,发挥其招商引资的窗口作用、示范作用和主阵地作用。

四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在全社会努力培育你投资我铺路的气量、你赚钱我保护的胆量、你困难我帮助的度量、你发财我发展的雅量。

从最棘手、最让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送原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一是鼓励农民工“走出去”,积极实施“凤返巢”工程。

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3万人次,年创收达15亿元,他们回乡创业,带回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为发挥农民工的作用,我县积极建立村级基层工会组织。

仅2007年,我县在三塔、鹿城、田集、王店孜等乡镇的89个行政村建立了工会组织,吸纳农民工会员8823人。

通过组织,鼓励他们“走出去”,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培训高技术劳务,增强劳务发展的后劲。

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建立健全阜南籍在外知名人士信息库,聘请招商引资联络员,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创造机会,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鼓励外出人员返乡投资创业。

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实施大经贸战略。

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重点,开展对外承包工程,深度开发国内、国际市场。

在信息、政策、出国审批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千方百计鼓励、帮助、支持企事业单位“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和招商引资等。

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建立完善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大经贸战略,外经贸经营主体实现了多元化。

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柳编等优势产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

(四)健全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推进了现代开放型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推进商贸流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壮大了黄岗柳编、会龙辣椒、皖西北农产品物流、建材大市场规模,逐步形成农产品、建材、小商品、农机、柳编、蔬菜、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群。

搞好服务,促进新百购物广场、明珠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建成开业。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推动农资店、日用消费品店向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鼓励和引导住房、汽车、通信产品消费,积极培育教育、体育、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粮食仓库、农机和汽车大市场;鼓励商、粮、供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仓储设施,寻找合作客商,发展物流配送、超市专营、连锁经营等现代业态,建设高档次的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企业群体,力争把我县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不断壮大运输服务业。

抓住我县农产品、林产品和工业产品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人流物流不断增加的机遇,积极发展、壮大运输服务业。

大力发展专业运输,引导货运业联合经营,走规模化经营、公司化管理之路,把运输业做大做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