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脂类
脂肪
(小肠)
胰脂肪酶 乳化
(小肠)
甘油、脂肪酸
胆固醇
肠粘膜细胞
甘油、脂肪酸
磷脂
磷酸
脂蛋白
含氮碱
全身
肝脏
血液
淋巴管
第四节 脂肪代谢
一、 脂肪分解代谢
(一) 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内存储的脂肪,被脂肪
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到血液的过程。
•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在脑和神经 细胞膜中特别丰富,亦称神经醇磷脂,它是以鞘胺 醇(sphingoine)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 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与磷酸结合。
血浆脂蛋白
脂蛋白存在于血浆、线粒体、微粒体、 细胞膜中,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
根据血浆脂蛋白的比重或电泳速度可分为 α脂蛋白(亦称高密度脂蛋白,HDL)、β-脂 蛋白(亦称低密度脂蛋白,LDL)、前β-脂蛋 白(亦称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 粒(CM)四部分。
中性脂肪:
脂肪酸: CnH2nO2
C20:5 (EPA) C22:6 (DHA) C20:4 花生四烯酸 C18:2 亚油酸
CnH2n-2O2
CnH2n-4O2
磷 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 甘油磷脂主要类型有: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 choline,PC,旧称卵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 PE,旧称脑磷脂)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PI)和双磷脂酰甘油(DPG,旧称心磷 脂)等。
一、 脂类的含量与分布
脂肪
1、分布 两大脂库 2、含量 占体重10 — 20% 3、受年龄、性别、营养、
消耗等影响而变动, “可变脂”。
类脂 1、分布于体内各组织 2、占体重 5% 3、含量稳定。
“基本脂”
二、脂类的功能 (一)脂肪的功能
1、供能 2.机体重要构成成分 3、保护机体 4.节约蛋白质 5.提供必需脂肪酸 6.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吸收 7、食物中的脂肪还能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
3、与细胞的生长、分裂、更新有关。
4、近年来发现,肠道胆固醇过低,罹患癌症的机 率高一些。
第三节 脂类的化学结构、消化与吸收
一、脂肪消化吸收的部位及特点
1、成人唾液中无消化脂肪的酶,婴儿有舌脂酶;
2、成人胃液中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酶,但成人胃液酸度很 强,不适于脂肪酶的作用,故脂肪在成人口腔和胃中不能消 化。
3、婴儿胃液的pH在5左右,奶中脂肪已经乳化,故脂肪 在婴儿胃中可消化一部分。
4、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 5、脂类的吸收都在小肠。 6、动物和植物脂肪几乎完全吸收。食后2h,可吸收24~ 41%,4h后吸收53~71%,6h后吸收68~86%,12h后吸收 97~99%。
脂类的消化吸收
胆汁酸
精品jing
第四章脂类
学习要点
1.了解脂类的性质以及种类; 2.掌握脂肪、磷脂、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
能及来源; 3.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机制; 4、明确食物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 5.掌握脂类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
第一节 脂类的概念、性质及分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脂类
脂肪 甘油三酯(TG)
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二)磷脂的功能
1、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帮助脂类或脂溶性物质 顺利通过细胞膜,促进细 胞内外的物质交流;
2、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帮助脂类的转运,防止脂肪肝; 4、参与酯化胆固醇,防止当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5、作为乳化剂,使脂肪均匀悬浮在体液中,有利 于脂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
类脂
胆固醇 (CH) 胆固醇酯(CE) 磷脂 (PL) 糖脂 (GL) 脂蛋白 (Apo)
脂类的共同性质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通常说 的脂肪包括脂和油,常温下呈固态的称为“脂”,呈液态 的称为“油”。膳食中的脂肪主要为中性脂肪,即甘油三
酯。
脂类
中性脂肪
磷脂类
类 糖脂类 脂 质 胆固醇
及类固醇
脂蛋白
主要特性
体脂主要成分,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 而增减,又称可变脂
构成生物膜和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生物膜的 流动性和特殊通透性与此有关:卵磷脂 脑磷脂.
含有糖的类脂质,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子结构以环戊烷多 氢菲为核心胆固醇是形成激素与胆碱所必需的, 肝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部位
由中性脂肪和某些类脂质与Pro构成的复合体, 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CM VLDL LDL HDL
② VLDL 主要由甘油三酯构成,但磷脂和胆固 醇含量比CM多,主要由肝合成,负责将甘油 三酯从肝脏送往全身脂肪组织或其它组织储存。
③ LDL 来自肝脏,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的一类脂蛋 白,将胆固醇由肝脏达到各个组织中作为制造细胞 膜和某些激素的原料。当血浆中LDL浓度增高时,预 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险。
④ HDL 主要由大量蛋白质、磷脂和少量胆固醇, 甘油三酯等组成,肝脏和小肠都能合成HDL,它在血 浆中的浓度比较恒定。不受膳食中SFA和胆固醇的影 响,主要作用是从组织中清除不需要的胆固醇,并 送往肝脏代谢处理,然后排出,因此HDL可防止脂质 在动脉壁沉积而引起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系统的 健康。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脂类在体内的含量、分布、功能
6、在胆汁中与胆盐、胆固醇形成微胶粒,有利于 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
磷
游离胆固醇
脂
防
止
(易沉积)
HO
动
脉
卵磷脂
粥
样
硬
(不易沉积)
化
O
的
II R-C-O
原
胆固醇酯
理
(三)胆固醇的功能
1、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内90% 的胆固醇存在于细胞中。
2、胆固醇还是人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如性激素、 胆汁酸、维生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合成原料。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
脂蛋白种类 高密度脂蛋白
化学组成(%)
蛋白 质
50
甘油三 胆固醇 胆固醇
酯
脂
4
2
20
磷脂 24
低密度脂蛋白 23
10
10
36
21
极低密度脂蛋白 10
52
5
13
20
乳糜微粒
2
87
2
4
5
各种密度的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在血液中 运送甘油三酯到肌肉与脂肪组织中。
①CM 是由小肠上皮细胞合成,主要成分为膳 食脂肪,其作用在于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到肝 和脂肪组织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