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为断层面,在剖面图 上表现为线状。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和陡崖, 伴生有沟谷和河流,如我国华山北坡大断 崖及其北侧的渭河。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 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 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 带
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从能量来源上讲,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比较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 响 相互关系
内 形成高山 力 来自地球内 地壳运动, 或低地, 作 部,主要是 岩浆活动, 使地表高 地球内部的 地震等 低不平 用 热能 外 力 来自地球 风化,侵蚀,削高填低, 外部,主 搬运,堆积,使地表趋于 作 要是太阳 固结成岩 平坦 用 能
相碰
形成巨大 喜马拉雅山 消亡 阿尔卑斯山 边界 的山脉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
南美安第 斯山脉, 太平洋西 部岛屿 东非大裂 谷,大西 洋和红海
消亡 边界 生长 边界
形成裂谷 板块张裂 和海洋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
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 的形态。 常见类型有两种:褶皱、断层。
沉积地形
沙丘、沙漠、黄 土沉积等
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 区
风力
流水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等
湿润、半湿润地 区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黄果树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天坑
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新老关系
地貌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形倒置 形态 常形成 背斜成谷 背斜 岩层受 岩层上拱 山岭 褶 挤压弯 谷地或 向斜 曲变形 岩层下弯 盆地 向斜成山 皱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
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 叫做褶皱。
褶皱有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
地;不少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 不易侵蚀,成为山岭
背斜: 中间 老两 翼新
判断背斜、 向斜的主要 依据:
向斜: 中间新 两翼老
岩层的
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
冲积扇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蚀沟谷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 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风
流动沙丘
Ⅲ.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 巨大的裂谷
如东非大裂谷带 Ⅳ.大洋中脊存在转换断层
结合地图册,找出下列地形区是哪些 板块怎样运动构成的,属于什么边界? 1.喜马拉雅山脉 2.阿尔卑斯山脉 3.落基山脉 4.东亚岛弧链 5.红海 6.东非大裂谷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陆陆
举例
边界类型
板 相碰 块 碰 陆海 撞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 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 作一简要分析。 ⑴这里的地质构造状况。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 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崎岖的山地和沟谷 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沙丘、沙垄等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外力 侵蚀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瀑布、峡谷、 沟谷(V型谷) 喀斯特地形等
同时进 行,朝 相反方 向改变 地表, 以内力 作用为 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 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相邻板块彼此分离——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山脉
Ⅰ.两大陆板块相撞-- 高大山脉及高原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碰撞产生。 Ⅱ.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 海沟、 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东部的深海沟壑及岛弧链就 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地垒:相对上 升,多形成山 峰,如我国的 庐山、华山、 峨眉山等
地堑:相对下 降,多形成盆 地或谷地,如 我国的吐鲁番 盆地、渭河谷 地等
华 山 断 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气 构造;承压结构好
向斜——储水构造
断层: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 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 层活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 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 化石?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且不断变化 的(见图) 那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着巨大 的改变呢?
丘
陵
山
地
高
原
平
原
盆 地
地质作用: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