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审计学课件概述
明确现代审计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审计概述 审计的分类 审计模式 审计过程 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一节 审计概述
一、审计的概念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形成于18世纪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 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 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筹资与投资循 环
货币资金循环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历程及其重大作用
(一)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年) (二)规范发展阶段(1991~1998年) (三)体制创新阶段(1998~2004年) (四)国际趋同阶段(2005年以来)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
教Hale Waihona Puke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审计准则概述 执业准则体系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质量控制准则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一、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审计准则是用以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 规范和指导其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其工作质量的权 威性标准。 审计准则按规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注册会计师执业 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
第一节 审计概述
三、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监督经济管理活动,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 经济业务管理
(二)审计属于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 督
(三)审计监督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类
政府审计 内部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按审计关系分类
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三、政府审计准则
政府审计准则是为政府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建立标 准和提供指南。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国家审计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 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和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 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存货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 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短期借款、 应付股利、长期应付款、实收资本(股本)、资 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主营业务成本等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
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 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一次。考试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2 年以上者,可以按规定程序注册登记,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 会员。
第二章
审计准则
教学重点
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审 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重点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基本 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理解审计准则的作用与内容,明确审计规范与操作要点。
我国审计署于1983年加入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中 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5月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第一节 审计准则概述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为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行为、 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建立标准和提供指 南。 (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 (二)建立准则体系阶段 (三)与国际审计准则持续趋同阶段
第四节 审计过程
一、审计过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 (二)审计实施阶段 (三)审计完成阶段
第四节 审计过程
二、业务循环与审计内容
业务循环与财务报表相关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业务循环 销售与收款循 环 购货与付款循 环 生产循环 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举例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 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 定资产清理、应付账款、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等 利润表相关项目举例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收入等
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
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 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科,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 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设综合1科,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 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 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审计学
李 敏 主编
新财会系列精品教材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审计总论
教学重点
了解审计的概念、审计关系、审计的特点、审计的分类、 审计模式、审计过程和审计循环等基础知识。
明确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 内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及其审计特点、审计过程与 审计循环等主要内容。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一)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二)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三)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四)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
三、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一)法律法规 (二)政府监督 (三)行业自律 (四)注册会计师专业训练及其管理
按审计执行地点或方式分类
就地审计 报送审计 委托审计 联合审计
按审计范围分类
全部审计 局部审计 专题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目的分类
财务收支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
按审计施行时间分类
事前审计 事中审计 事后审计
第三节 审计模式
一、账项基础审计
二、制度基础审计
三、风险导向审计
第一节 审计概述
二、审计关系
第一关系人 审计主体 如注册会计师 对第二关系人的经 济责任进行审查并 向第三关系人报告
证 实
审 查
第三关系人 授权委托人 财产所有者
对第二关系人要求经济责任, 并接受第一关系人的报告
经济责任
第二关系人 被审计人(审计客体) 财产经营者
对第三关系人负有经济责任, 并接受第一关系人对其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