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建设成果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建设成果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
建设情况及建设成果的说明材料
经过大学语文教学团队近三年的努力,《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已近尾声,现把课程建设情况及建设成果予以说明。

一、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面向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方面的阅读、鉴赏、理解、表达和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将《大学语文》视为一个课程群概念,而不仅仅是一门单一的课程。

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课程来承担,下设文学欣赏、应用写作、社交与口才三门课程。

本校各系部可根据自己的专业、课时等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二、课程特色
第一、课程理念、课程定位新
本课程以“大语文”概念为指导,建立了一个“大学语文课程群”,而不仅仅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

在“大学语文课程群”这一大框架下,设“文学欣赏”、“应用写作”、“社交与口才”等系列课程。

第二、课程形态多样化,结构合理
“大学语文课程群”由“文学欣赏”、“应用写作”、“社交与口才”三门课程组成,分别承担大学语文人文性、审美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我校不同专业、课时等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第三、成了一个“专业+团队精神”的教学模式
由李光信副教授带领的六位中青年教师组成了“大学语文课程群”教学小组。

大家来自现当代文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各个专业,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教师们以专业的团队、专业的精神讲授大学语文课程。

第四、教学方式新颖灵活
制作了一整套多媒体教学课件供本教研小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重点、难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师亦可根据自身教学特点灵活选用,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三、教学队伍建设
第一、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大学语文课程师资力量雄厚。

本课程拥有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师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结合。

其中中高级职称占70%,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包括在读)占80%。

校级、市级优秀教师5名,占教师队伍的60%。

第二、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高尚,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良好。

其中多人被评为市级、校级优秀教师。

如李光信副教授、布茂岭副教授被评为聊城市优秀教师,于文静老师、葛艳奇老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第三、教研成果
教研成果硕果累累。

本课程多位教师参与各类教材的编写并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详见教师队伍简介)。

如本教研组李光信老师先后在《现代语文》、《时代文学》发表了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文章;葛艳奇老师发表《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探索》、《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再审视》;于文静老师发表《倔强的生命—苏轼生命中儒、释、道思想探微》,《王熙凤的现代女性意识》,《伤逝的爱情》:周君燕老师发表《情感真挚,含蓄蕴藉——论<诗经>中女子口吻的诗歌》,《凄凉的遭际,坚贞的爱情——谈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论吴越之游对高启前期思想的影响》等。

专业化、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本校大学语文课程群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师资培养
本教研组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每学期均组织老教师听青
年教师上课,现场点评指导;同时,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老教师讲课,从而形成了以老带新,老教师甘当“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和良性循环。

我院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大赛”,青年教师互相竞争学习,形成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青年教师进步较快。

学院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考研和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四、教学建设
第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制定科学、规范,内容完善、重点突出。

本课程群下设各门课程均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明确,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第二、教材建设
能优先选用最新的、符合高职特色的高质量教材,教材更新快,教材配套用书完整、实用。

第三、教案与讲义
教案与讲义完整、规范,经常补充更新内容,并能及时吸纳最新教改教研成果。

第四、考核制度与题库建设
课程考核制度严密、完善。

大学语文课程群下设各门课程均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试题库,使考核方式更科学、合理。

第五、实践教学环节
为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本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如由于文静老师指导的演讲协会,多次在本市大专院校辩论赛中获奖。

布茂岭指导的“原上草文学社”,定期举办各类征文活动,文学社社员多次在校报发表作品。

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第六、搭建了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经典作品的方便。

五、教学管理
第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
每星期一下午固定为本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内容具
体,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

第二、课程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坚持听课制度;严格教师考核制度。

第三、教学档案完整规范。

六、所处水平
本课程与同类课程相比,无论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具体形态、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多数院校的大学语文往往还是“一纲一本”,只存在一种单一的课程形态,一门课承担多个课程教学目标,实际上往往又不能完全实现。

而把大学语文作为一个课程群,不同的教学目标分解给不同的科目承担,就能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兼顾。

如文学欣赏课,主要侧重审美性和人文性;应用写作课主要侧重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社交讲与口才主要侧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如此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既兼顾了人文性与审美性,又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不足之处:
当然,目前本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在第一轮教学中,我们发现课程内容、教学课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推敲。

第二、于教学配置的多媒体教室稍显不足,教学资源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方式的自由选择,目前学校正在加紧建设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