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

细规划和其他实施性规划设计的依据。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实施应格按照批准的规 划进行建设。
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原则,以疏解半岛人口容量、优化半岛用 地功能,改善半岛环境景观为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政策措施,加大公益性项目投 入,并同半岛危旧房改造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尽早实现绿色通廊、城市阳台、山 城步道等,使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的蓝图成为民心工程、分期逐步变成现实。
城市形象设计结合渝中半岛的山形和城市轮廓线的特点,同时与渝中半岛商贸 和商务中心的城市功能相呼应,分别在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和上清寺——两路口,以 两组超高层建筑群——“民生城市之冠”和“中山城市之冠”重新构建出高低起伏 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2)半岛之门
“半岛之门”是进入渝中半岛的标志性城市入口,半岛之门强调了城市入口的 可识别性。形象设计采用标志性建筑、植物造景、历史文化复兴等多样手法,重点 塑造了 6 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半岛门户。它们是:
形象设计提出:第一段应强化建筑轮廓线,突出商贸功能;第二段应控制建筑 高度,和谐处理建筑轮廓线与山脊轮廓线的关系,突出文化功能;第三段应严格控 制建筑高度,强化山脊线和山体绿化,突出游憩和公共活动功能。
1.4.3 渝中半岛的建设和改造,应保持城市主要干道两侧和半岛临江建筑景观 的完整性,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3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
“山城步道”是贯穿半岛南北、通达两江沿岸的人行步道系统。它将城市中最 有吸引力的公共场所联接起来,改善了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质量,它串接了历史的 不同片断,成为体验城市演变发展的“时间隧道”。
城市形象设计中的九条穿越半岛的山城步道将上、下半城与城市水岸紧密联系 起来,并串接了半岛中的重要建筑、公共活动空间和历史文化资源,既形成人们休 闲散步的带形空间,也辅助解决山城车行交通上下不便的问题。
1.4.2 根据建筑天际轮廓线和自然地形特点,形象设计将渝中半岛分为三段八 片进行规划控制。第一段为朝天门至解放碑。这一段的主要特点是濒邻两江交汇处, 地形高差变化相对较缓,城市天际轮廓线主要由建筑轮廓线构成。第二段为七星岗 至两路口。这一段的山城地理特征比较明显,有一条比较明确、清晰的山脊线,其 中枇杷山公园是该地段的制高点。第三段为鹅岭至佛图关,这一段的山地特征最为 明显,有一条非常清晰的中央山脊线,即鹅岭至佛图关山脊线,地形落差大,坡度 陡峭,地势险峻,具有鲜明的重庆山城特色,是渝中半岛城市空间的自然地标。
4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
(8) 朝天门地块 设计保留现有广场,对广场后侧的建筑群进行较大改造,以标志性的高层建筑 和起伏连续的水平造型,为整个渝中半岛的山水汇聚点塑造牵引江北南岸、环水遥 相呼应城市中心商务区前沿景观。 (9) 人民大礼堂地块 人民大礼堂地区是体现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节点。设计强调对大礼堂及人民广 场周边空间环境的保护、建筑高度的控制和绿化景观的改善,突出其城市客厅功能 和文化主题的建设,使大礼堂中轴线以广场向周边延续和发展,串接景观环路和大 礼堂至文化宫街区。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范围西起佛图关、鹅岭,东至朝天门,北到嘉陵江,南 界长江,总面积 9.47 平方公里。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规划期限为 2003—2020 年, 近期为 2003—2007 年,中期为 2008—2012 年,远期为 2013—2020 年。 1.3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原则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依据以下 6 个原则进行: (1)反映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中国的直辖市之一的独特城市个性。 (2)尊重现有的山水格局,体现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特色。 (3)充分考虑渝中半岛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因素,使城市空间与城市功能相得益彰。 (4)尊重城市发展的文脉,构建富于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 (5)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6)遵循相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
了意向性的布置,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构思,明确了规划管理控制要求。 (1) 国泰电影院地块 设计立足于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综合分析周边的环境条件,将公共绿化开敞
空间布置于靠近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一侧的原国泰电影院至来龙巷地块中,在原市公 安局地块中布置多功能文化演艺中心,地下和半地下则形成商业空间。
(2) 十八梯地块 设计突出体现了中央绿化带,利用地形高差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实现了城市
“绿色通廊” 是渝中半岛内与江面相对垂直的绿地,是联系两江江岸和城市 中心区的绿色走廊,也是联系半岛内不同高度层面的绿色纽带。绿色通廊建立了垂 直于等高线布置的半岛绿色系统,将江景、江风和绿色山峦引入繁华都市,成为“城 中见江,江中见城”,显山露水的视线通廊。形象设计着重设计了 7 条绿色通廊, 谓之为“七脉通江”。七条绿色通廊分别是: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
1.1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的目的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两江汇合处,是重庆近代城市的发祥地,是展现重
庆城市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为了突出重庆“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立体山水 园林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空间质量,改善人居环境,重庆市人民政府组织了渝中半 岛城市形象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最终通过保护和塑造渝中半岛江城、山城风貌,控 制城市容量,优化城市功能,实现“显山露水”的目标,体现“四面青山里,两江 碧水流,花环树绕中,鳞次见重楼”的意境。 1.2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范围及规划期限
的方式逐步实施。对近期建设项目,应作为市、区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尽快实现。 对建议在中期或远期实施的项目,则根据今后的具体情况,允许在时序上作出相应 的调整。
1.6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实施建议 1.6.1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实施政策措施 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纳入《渝中区分区规划》之中,并作为指导下一步详
相结合,形成立体照明系统。 以两路口、人民广场、解放碑、小什字、朝天门等区域为重点照明区域,形成
整个半岛夜景的主景。 沿半岛的五条城市主干道—两条滨江路、中干道、北干道和南干道进行线形灯
光照明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光带,形成半岛夜景的次景。 半岛的建筑、公园、植物、城市小品照明是半岛夜景的辅景。
1.5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十大形象要素与九个重点地块 1.5.1 十大形象要素是渝中半岛所有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指导原则。城市形象设计 中的九个重点地块的规划设计方案是十大形象要素的示范性运用。 1.5.2 十大形象要素
·人民公园绿色通廊 ·十八梯绿色通廊 ·石板坡绿色通廊 ·黄花园绿色通廊 ·临江门国泰绿色通廊 ·嘉陵江南桥头绿色通廊 ·东水门绿色通廊 (6)休闲水岸
“休闲水岸” 是渝中半岛内沿长江和嘉陵江的公共亲水空间体现了人们观江、 亲水的愿望,突出表现了沿江城市的“亲水性”,增进了山、水、城、人的亲密关 系。形象设计根据长江和嘉陵江水岸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塑造了四段沿江休闲 空间。
2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
道空间情趣的林荫景观环路。
(4)城市阳台 “城市阳台”是利用地形高差设Hale Waihona Puke 的、供市民俯瞰江景和城市景观的公共开敞
空间。 形象设计利用渝中半岛的陡岩、坡坎形成 14 个面向两江的平台,开辟为人们
休闲活动的场所,所有南北向的步行道也联络这些城市阳台,使之成为步行系统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绿色通廊
与滨江休闲水岸的有机过渡。 (3) 人民公园地块 设计结合现状地形,从新华路平台至长江边设计了一条景观大梯道。梯道串接
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平台,平台与解放碑地下商业街相通,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了一条 从江边旅游码头直抵繁华商业中心的游廊。
(4) 石板坡地块 设计以衬托枇杷山、俯览长江、复兴历史文化为宗旨,通过彰显山体通江绿裙 和传统山城形象特色,东部结合恢复古城墙及整治危岩滑坡,规划设计主题公园及 公共设施。规划搬迁市公安局看守所。西部结合地形打造高尚山地住宅社区。从而 塑造独具山城特色,融合建筑、园林与文化主题的渝中半岛南大门形象。 (5) 嘉陵江大桥南桥头地块 设计重塑桥头城市空间形象,强化观景与景观的双重效果,赋予新的城市功能, 增加办公、公共娱乐设施,并创造面向桥头开敞的城市广场。在地块内布置“半岛 之门”的标志塔楼及延伸至大田湾体育场的绿色视线通廊。 (6) 黄花园地块 设计在黄花园南桥头地块东侧地区形成开敞的城市绿地,西侧建设一组富有韵 律的塔楼。通过覆土建筑和集中的塔楼既保证实现了城市土地开发效益,又为北区 路创造了通江的视线开敞面。 (7) 菜园坝地块 设计结合菜园坝城市功能的调整,以商业和休闲娱乐为主题,对滨水区进行重 新塑造。菜园坝是将半岛上半城以及主城其他各区居民转换到滨江地带的重要节 点,未来将改造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1.4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总体控制要求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的宗旨是塑造和提升渝中半岛的城市形象,城市功能的 优化则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础。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规划设计原则, 渝中半岛的主要内容为“优化城市功能、降低建筑容量、疏解居住人口、增加开敞 空间”。其总体设计要求如下:
1.4.1 渝中半岛的现状功能主要为商业、文化、信息、行政、交通和居住。形象 设计拟强化了商贸、文化功能、增加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及其与之配套的大中型公共 设施,控制并弱化了居住功能。
(一)定期分批进行建筑立面修饰; (二)在邻接山体与靠近江面的地段,多层和低层建筑应采用坡屋顶、退台等建
1
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
筑形式; (三) 现有多层和低层建筑的屋顶宜进行平改坡改造; (四) 屋顶上的违法建筑必须拆除,并进行屋顶绿化或平改坡改造; (五)城市进行改造时,必须开辟视线通道,重点是通江视廊; (六)对城市中设置的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七)对城市重要地段、主干道两侧及沿江建筑外立面进行定期保洁。 1.4.4 渝中半岛的夜景设计强化和突出城市形象要素,利用“点”,“线”,“面”
·黄花园大桥南桥头半岛之门 ·东水门半岛之门 ·长江大桥北桥头半岛之门 ·菜园坝大桥北桥头半岛之门 ·嘉陵江大桥南桥头半岛之门 ·朝天门半岛之门 (3)景观环路 “景观环路” 是贯穿半岛、幅射两江,并经过商贸、商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 心等重要节点的环形景观大道,形成半岛景观主轴。它串连了城市阳台、绿色通廊、 轨道节点等城市形象要素,是组织半岛上下半城最精华的旅游观光点、富有山城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