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与实践

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与实践


“重庆中央商务区” “西部华尔街”
发展历程
棉货、呢绒、金属、杂货 金融、商业发达
银行、各类 特色商业街
行政区:上清寺、大溪沟一带 商业区:七星岗、解放碑一带 商、住混合区:两路口一带
解放碑商业步行街
主要产业:银行、管理总 部、证券金融、保险公司、 信托投资、区域总部
居住、商业中心 规划为普通住宅区
维持原状
轨道和地面公交“站点边缘化”,多方向至解放碑步行时间超过5分钟。
466m 230m
475m 777m 425m
535867mm
地面轨公道交站站点点
临江门站B5入口标志陈旧、设施损坏,入口电梯未开启,没有照明,环境较为黑暗陈旧。 地下商业街通道夜晚的安全和照明问题突出。
人行道上站满了等公共汽车的乘客,而且很难通行。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齐。
解放碑步行街长1000米,乔木约30棵,平均间隔33米; 观音桥步行街长400米,乔木约70棵,平均间隔4米。
v.s.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齐。
消极街道界面的比例高达50%!
当行人交通灯失效,行人就会制造交通混乱
人行十字路口的长时间等候意味着许多人选择违章穿越马路
一、现状分析
4. 步行与公交和轨道接驳不足,公交“最后100米”问题突出。
一、现状分析
4. 步行与公交和轨道接驳不足,公交“最后100米”问题突出。
一、现状分析
4. 步行与公交和轨道接驳不足,公交“最后100米”问题突出。
南宋时期,重庆上下半城已初见雏形,受自然地理、区位交通、政策制定等因素影响,上下半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 命运。下半城与上半城虽一街之隔,但从产业构成、街区风貌、生活方式来看,都有着天壤之别。
一、现状分析
3. 步行在与机动车争夺城市空间资源的过程中日益退缩
鼓励机动车发展的城市交 通政策不可持续:
-两江环抱的地理特征带来 丰富城市形态的同时,也 带来了交通瓶颈。
下半城是重庆主城的发祥地,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上下半城高差较大,交通联系不便。大致范围是:从朝天门沿着 东水门、望龙门等至储奇门一线,上边以新华路为限。
朝天门
七星岗
上半城
小什字
教场口
新华路
下半城
一、现状分析
2. 上下半城高差大、联系不变,导致下半城发展落后,上半城交通压力 集中,拥堵严重。
南宋时期,重庆上下半城已初见雏形,受自然地理、区位交通、政策制定等因素影响,上下半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 命运。下半城与上半城虽一街之隔,但从产业构成、街区风貌、生活方式来看,都有着天壤之别。
解放碑一天中的人流量变化
来源:盖尔事务所,2010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 齐。
座椅少 遮荫少 指示弱 街道界面较为消极 过街困难
解放碑漂亮的步行街
一、现状分析
6. 拥有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但区内整体步行环境品质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白天解放碑步行街100%的座椅坐满了人,而在观音桥总能找到空座; 实地估算,观音桥商圈的座椅数量约为解放碑的10倍!
一、现状分析
5. 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独一无二,但缺乏通过山城步道提亮和整合
渝中半岛历史遗存数量较多,共有96处,商圈周围文物古迹数量也高达33处,是重庆众多 商圈中绝无仅有。
历史遗存吸引元分布图
一、现状分析
5. 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独一无二,但缺乏通过山城步道提亮和整合
解放碑商圈酒店总量50万平米,规模大,且星级酒店占绝对优势,但观光客流不充分。
在重庆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区渝中区 建设步行交通系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传统城市肌理留下的丰富街 巷系统;
其二,丰富的高地变化的地形特 征;
其三,步行在重庆是符合市民传统 生活习惯的出行方式;
其四,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增加了 步行的吸引力。
一、现状分析
2. 上下半城高差大、联系不变,导致下半城发展落后,上半城交通压力 集中,拥堵严重。
渝中半岛机动车保有量发展变化图(1997-2009)
-近年来,城市建设向机动 车倾斜导致机动车保有量 的大幅度提升。
-旧城改造使传统的步行出 行方式和街巷空间被挤 压。
更多的车→更多的道路
更多的道路←更多的车
一、现状分析
3. 步行在与机动车争夺城市空间资源的过程中日益退缩
行人过街斑马线以栏杆终结 围栏挡住了人们想走的路
山城漫步 ——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与实践
姜洋 能源基金会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提纲
一、现状分析 二、重庆渝中半岛步行系统规划 三、山城步道一期示范项目 四、国际案例
一、现状分析
1. 渝中半岛的传统城市肌理留下了丰富的街巷系统,步行交通至今仍是 本地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重庆被冠以“山城”之名,以多山 而闻名中国。作为山地城市的代表,重 庆市民交通出行方式中,步行成为最主 要的方式之一。以拥有悠久历史的重庆 城市发源地渝中半岛为例,经过调查统 计,步行出行方式占到了市民出行的 50%左右。
非常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 比较消极 非常消极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大多城市针对机动车的交通流量和道路设施都有较 为精确的统计数据和复杂的数学模型 。然而,针对 同样在城市中穿梭的步行者、骑车人的行为规律,以 及城市公共空间是如何被人所使用的,一般缺乏统计 数据和实证分析。
人员混杂、流动性强 棚户区
时间 1891年
重庆开埠
1937年
抗战时期
1946年
市 规划方案》
下半城
2003年
《重庆市中央商 务区总体规划》
主要产业:小百货、小五 金、日常生活用品
一、现状分析
2. 上下半城高差大、联系不变,导致下半城发展落后,上半城交通压力 集中,拥堵严重。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扬·盖尔教授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一、现状分析
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
公共生活 PL
公共空间 PS
1. 步行/自行车流量调研 (PL1)
2. 停留活动调研(PL2)
3. 公共空间调研(PS)
Public Space-Public Life Surweys: Copenhagen 1968, 1985, 1995 (+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