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伤急救 ppt课件

创伤急救 ppt课件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 可适当镇痛,以助于防止休克 ➢ 最好用装备齐全的救护车运送伤员,并
尽可能选用合适的担架搬运
几种特殊创伤的包扎方法
➢ 开放性颅脑伤 ➢ 开放性气胸 ➢ 张力性气胸 ➢ 腹部内脏脱出 ➢ 异物插入体内
几种特殊创伤的包扎方法
➢ 开放性颅脑伤 以等渗盐水敷料覆盖膨出脑组织,再扣上一 个无菌换药碗,然后以三角巾包扎固定, 伤员侧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 开放性气胸 以大块无菌敷料封闭伤口,将其转为闭合性 气胸,防止纵隔扑动,同时达到止血目的
几种特殊创伤的包扎方法
➢ 张力性气胸 伤员取半卧位,作胸腔穿刺减压,将一尖端 剪一小洞的橡皮指套扎在穿刺针的尾部
➢ 腹部内脏脱出 方法同开放性颅脑伤,如果肠管破裂,可用 肠钳钳夹破裂处后包裹在敷料内
解救
---解救原则
➢ 高速公路车祸救援 事故现场不同部门协调一致,接受统一指挥,
畅通道路,为医务人员开展解救工作创造条件 医务人员对现场整体伤情评估,确定是否需要
支援及优先解救对象 首先评估伤员气道和呼吸,然后是循环状况 颈托固定颈椎,用脊柱固定板将伤员搬离事故
现场后转运,群伤事故需确定转运次序
挫裂伤 震荡伤 毁损伤 撕裂伤 撕脱伤 扭伤
创伤的分类
➢ 按伤处与外界的关系分类 闭合伤 关键确定有无体腔脏器损伤 开放伤
非穿透伤 穿透伤
创伤的分类
➢ 按受伤部位和组织器官分类 ➢ 按受伤严重程度分类
创伤评分
➢ 院前评分 现场抢救,检伤与急救治疗 ➢ 院内评分 指导治疗,预测结局和评估救治质量
基本急救技术
院前急救七大基本技术 ------现场心肺复苏、通气、解救、止血、包 扎、固定、搬运
解 救 (rescue)
➢ 正确的解救可以避免伤员遭受进一步损伤,得 到尽快救治
➢ 灾难和急诊救援是一种互相帮助的责任和义务, 寻求救助是一种正当权利,国际社会的应急救 助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义务和责任
➢ 人道救援医学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专门学科,除 了提供救治行为外,更是促进和传播人类健康 是一种“人权”这一信念
竿、树枝、绳子) 下水救助时,注意从溺水者背后将其头部
托起露出水面
解救
---解救原则 ➢ 中毒救护 迅速切断毒源,使中毒者脱离中毒现场 注意自身防护 气态毒物泄漏,疏散时要注意风向
现场评估、检伤和分类原则
➢ 呼吸心跳停止或即将停止者,暂不后送, 立即复苏
➢ 已死亡或无救治希望者,---黑牌,暂不处置 ➢ 呼吸循环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者,---红
解救
---解救原则 ➢ 坍塌事故的救援 借助各种仪器搜寻伤员 有异物刺入体内者,不能立即拔出 遵循事故伤员解救原则
解救
---解救原则 ➢ 触电救护 切断电源后再施救 一时不能切断电源时,必须用绝缘物施救
伤员 注意救助溺水者 高声呼救,寻求帮助 要善于借助外界物体(救生圈、木块、竹
创伤急救
(trauma emergency)
创伤(trauma)
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数作用于 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创伤的分类
➢ 按致伤原因分类 ➢ 按伤处与外界的关系分类 ➢ 按受伤部位和组织器官分类 ➢ 按受伤严重程度分类
创伤的分类
➢ 按致伤原因分类 刺伤 特点伤口小而深
固定
---以下情况下,伤员在转运中需固定脊柱 ➢ 伤员不能明确叙述伤情者 ➢ 出现感觉和活动障碍而无四肢、躯干明显
外伤 ➢ 出现颈部和腰部疼痛,且活动受限者 ➢ 锁骨上水平有钝器伤者 ➢ 多发性损伤,怀疑脊柱骨折者
搬运后送的一般原则
➢ 现场救治之后再搬运及转运 ➢ 要固定颈部并防止脊柱扭曲 ➢ 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变化,
创伤的分类
➢ 按致伤原因分类 火器伤
弹丸伤 弹片伤 高速小弹片(珠)伤 钢珠弹伤 炸伤 地雷伤 冲击伤
创伤的分类
➢ 按致伤原因分类 挤压伤
挤压综合征 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为特征 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休克。
挤压综合征和挤压伤是同一种伤因的严 重度不同的表现。
创伤的分类
➢ 按致伤原因分类 玻璃碎片伤 钝挫伤
创伤评分
➢ 创伤指数(trauma index, TI)
9分以下为轻伤,10-16分为中度伤,17分以上为重度伤
创伤评分
➢ CRAMS评分
创伤救治原则
➢ 全面了解伤员损伤情况,迅速判断伤员有无 紧急威胁生命的征象 需注意3种可迅速致死而可逆转的严重状态 ------通气障碍,以呼吸道梗阻最为常见。不 先解决呼吸障碍,其他任何抢救措施都将无 济于事 ------循环障碍,包括低血容量、心脏停搏及 心泵衰竭 ------未控制的大出血
牌,紧急后送 ➢ 伤势较重,但生命体征稳定者,---黄牌,优
先后送 ➢ 轻伤,---绿牌,暂缓后送
固定
➢ 目的:防止进一步损伤、减轻疼痛、防止 休克
➢ 注意事项: 尽可能纠正伤肢畸形 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处远近两关节 要露出肢端,便于观察血循环
固定
---固定材料
➢ 夹板 ➢ 三角巾 ➢ 脊柱板(木板)
相关主题